梁媛民
摘 要:在課堂教學中,數學常常與其他學科,如信息技術、美術、語文、音樂等結合在一起,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注意把數學與相關的學科綜合起來,不僅豐富了數學的表現形式,而且對促進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解數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該文介紹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科結合的必要性,分別講述了信息技術、美術、語文、音樂資源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 信息技術 美術 語文 音樂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c)-0106-02
數學在高中的教學中一直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比較困難的學科,傳統的教學方法都是“滿堂灌”,所謂的滿堂灌就是老師在課堂上一味的降解,然后學生記筆記,對其中某些重要的知識點進行標記,來加深學生們的印象和理解,這樣的數學課堂比較枯燥乏味,學生的印象不是很深刻,也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直是處于被動。所以引導學生產生一種數學思維,并能夠熟練的運用這種思維對社會的現實狀況去觀察、分析、總結 ,最終在日常的生活中學以致用,舉一反三,以數學思維的形成來帶動其他學科的學習,解決其他學學科學習中的同樣或不同的問題,進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這在現代的高中數學教育過程中逐漸成為主導思想之一。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在學習以及實踐中,數學同其他的各學科間能夠綜合使用的重要性。一直以來,教育中過分強調學科教學專業化的思想盛行,導致授課教師在本專業很優秀,但對其他學科涉獵過少或者一無所知,幾乎在反對“學科本位、知識本位”的同時,我們自己給自己營造了這樣的矛盾氣氛。所以要改變現狀,就必須摒棄傳統的“專業”思想,主動地進行多學科學習,廣泛涉獵,提高對各學科的認知并進行整理和融合,在教授高中數學時有效、合理的對各學科資源進行利用。
1 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科結合的必要性
1.1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的效果比較差
高中數學在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只是機械性的學習,很難提起學習興趣,只是老師一味的降解,然后做題,看筆記,背知識,全是被動式的學習,當你們問學生喜歡不喜歡數學時,很少學生是因為喜歡數學而學習數學,這樣被動式的學習,學習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1.2 興趣是學習的內在動力
在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如果還是按傳統的教授方法,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又是學好一門學科的主要動力,當你喜歡數學這門學科的時候,不用逼著自己背筆記,自然而然就會學習數學,有時間就會喜歡數學的學習,喜歡思考數學題,歸類數學的學習方法。因此,改變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進行各學科的綜合運用,通過不同學科的特點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2 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科結合的應用
2.1 利用信息技術的資源
華羅庚曾經說過,對數學產生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脫離實際[1]。所以,如果在教授數學時,可以將數學內容通俗化的講解化,學生會感到很貼近自己的生活和行為,依照此方法,對一些晦澀難懂的知識教師可以省很多力氣去講解,學生依然能夠快速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這是因為學生自身有一定生活基礎,而這些基礎中蘊含著各種各樣的的數學知識,教師以通俗的降解激發了學生興趣,使學生輕易化解心中的疑問。但是實際學習中,由于客觀條件的制約,當下高中數學教學內容幾乎與時代脫軌,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在我們的教材中,幾乎找不到那些世界上當前最鮮活的數學教學素材,或者擁有顯著地時代烙印的各種教學內容。關于這種缺陷,表現最明顯的就是在統計知識這一塊,教材中很多的統計數據還停留在九十年代甚至更久遠。因此,在高中數學學習材料的選擇應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實效性[2]。我們所出的時代被稱為“信息時代”,海量的信息具有時效性強、資源豐富的特點那么我們在備課過程中可以利用信息的這些特點,引入時代活水,將高中數學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完美結合在一起,大幅度的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讓數學學科更具有光鮮的時代氣息,一改落后的陳舊,與現代科學技術以及生活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教師在進行信息融合的同時,由于信息量的攝入增加,知識和視野必將得到大范圍拓展,在這樣的有利條件下,改變傳統學科教學方式也不再是困擾的難題,使教材內容也會“活”起來,一個貼近生活的數學學習方式就出現在眼前了。
比如教師在教學《集合》時,集合概念的講授時,以帥哥組成的集體是否為集合,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的“原型”,依靠學生對感性材料的直接興趣,激發學生創新[3]。
2.2 利用語文學科的資源
數學與語文是基礎,教學高中階段的兩門重要學科,相輔相成,可以相互融合。例如我在教學概率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隨機有初步了解,我先講什么叫概率,組織學生進行有關概率知識的語文競答游戲。數學教學中與語文學科整合的例子(形式)還有很多,像用關聯詞造句來復習鞏固數學相關概念的理解,用縮句的方法來理解掌握文字題的結構等等[4]。
2.3 利用音樂學科的資源
許多教師都曾因為數學課枯燥,缺乏“聲”“色”而煩惱,也曾羨慕音樂課上“唱唱、跳跳”的豐富多彩。學科課程綜合化的重要理念為數學與音樂的融合提供了機會[5]。一些數學課可以用“音樂化”的形式呈現出來,形成一種嶄新的課堂教學面貌。如必然事件學習的課堂上,上課開始就可以通過教師有節奏的拍手游戲來導入課題,在練習鞏固階段可以讓學生自己創造出有規律有節奏的拍手游戲來判斷哪些是必然事件,這樣在快樂的游戲中鞏固提高新知。
2.4 利用美術學科的資源
愛畫畫幾乎是每個學生的天性,學生天生就是一個小畫家。實踐證明,畫數學是孩子們喜愛的一項數學活動,絕大部分的學生都喜歡用這種形式來記錄問題,豐富的情境所承載的是生活中鮮活的數學問題,學生們喜歡這樣的實際問題[6]。
例如高中空間幾何幾種圖形的學習,學生用長方體、正方體、圓錐和球體畫一幅畫或者設計一種物品。他們在畫畫中就能認識這四種立體圖形,掌握各自的特點,這樣就將美術引入數學課堂,將優美的立體圖形變成精美的畫,整個課堂被激活,學生們的才能展示也有了廣闊的舞臺。
3 結語
數學是一門實用性、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如果能與多種學科綜合,進行適當的互動教學,學生就會化被動為主動,領悟數學學科中蘊含的豐富的文化價值,通過多角度與各學科相聯系,培養學生從相關文化的角度去學習數學的能力。將各學科相互滲透、彼此綜合,必然要求授課教師在精通自身數學專業的前提下,有目的的涉獵其他關聯學科,形成一個完善的知識網絡體系,更好更快的跟進教育改革的腳步。數學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地充實、完善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名“全能教師”,使學科綜合成為我們數學教學中的始終堅持的教學方法之一。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授課教師能夠以教材為起點,結合實際生活以及豐富的知識解構,對授課內容進行巧妙處理、靈活設計,將其他學科的精華轉為數學學習的輔助,那么呈現在眾人眼前的必將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高效的數學課堂,一個被學生們深深喜愛的數學學習樂園。
參考文獻
[1] 走向學科綜合[J].江蘇教育,2009(4).
[2] 李大亮.淺析多媒體在高職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4).
[3] 傅蕓.音樂新課標中“學科綜合”的教學研究[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5).
[4] 金陵.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若干問題的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09(2).
[5] 王宗信.關于創造性地開展數學學科綜合與實踐活動的思考[J].中學數學雜志,2009(8).
[6] 吳萬方.高中數學課堂問題設計的若干策略[J].高中數學教與學,20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