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佰明+王宏剛
摘 要:該文從職教政策入手,對專業群的定義,建設意義進行了闡述和分析,指出專業群建設是各高職院校強化內涵發展,辦出特色,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切入點,并以三個“是否”來衡量專業群建設質量。
關鍵詞:專業群 意義 探析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8(c)-0197-02
1 概述
1.1 政策利好
2014年2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強調必須堅持以提高質量、促進就業、服務發展為導向。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我國即將出臺方案,實現兩類人才、兩種模式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學術型人才的高考分開。“技術技能型有三種人,第一類是工程師,第二類是高級技工,第三類是高素質勞動者。”魯昕同時透露,教育部將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職業教育類型轉變的工作。2014年3月25日,2014年度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工作會議在京召開,魯昕強調,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任重道遠,要抓的工作很多。
2014年開年不久,職業教育可以說迎來多重利好,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發展機遇,如何把握機遇、辦好職業教育是擺在我們每個職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光榮任務。
1.2 職業教育
從1980年初建立職業大學到現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已經走過了30多年的發展歷程。1996年,全國人大通過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從法律上確定了高職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由此也拉開了高職教育發展的序幕;而199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中央提出“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工作要求,我國高職教育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歷史新階段。
而今天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已經從規模擴張的外延式發展進入到依靠提高質量,辦出特色的內涵式發展階段,過去部分院校提出的以數量求生的口號已經不可能,因為高職生源數量很難再出現2000年到2010年這10年的宏大場面,隨之而來的是生源數量縮減但相對穩定的發展階段。如何辦出特色已經成為擺在全體高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共性課題。
2 專業群的定義
2.1 相關政策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高等職業院校“要根據市場需求與專業設置情況,建立以重點專業為龍頭、相關專業為支撐的專業群,輻射服務面向的區域、行業、企業和農村,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
《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也明確指出,“要加強重點專業領域建設,形成500個以重點建設專業為龍頭、相關專業為支撐的重點建設專業群,提高示范院校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能力”。
2.2 專業群的定義
2.2.1 專業群的四種觀點
目前國內學者對專業群內涵的認識有四種觀點:第一種觀點強調專業群的相同和相近性;第二種觀點是核心專業帶動觀點,第三種觀點是崗位群對接觀點。第四種觀點是面向產業鏈的課程群映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專業群是指由若干個工程對象相同,或者若干個技術領域相同,或者若干個學科基礎相近的專業(專業方向)共同組成的專業集群。這種觀點強調是否擁有師資、實習實訓條件等共享基礎;第二種觀點認為,通過核心專業建設帶動專業群整體發展。兩個或兩個以上跨二級類專業之間的相互依賴和相互促進,形成合力,以提高整個專業群的教學水平、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為目的而組成的專業集合。這種觀點強調合力,強調專業群的目的和意義,第三種觀點強調專業群崗位對接性,強調按照崗位群變化動態調整專業群結構,第四種觀點強調服務面向,且認為最核心的還是注重課程建設。
2.2.2 專業群的定義
以上觀點是相關學者或專家研究后提出的有代表性的結論,均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結合以上四種觀點,筆者認為專業群是職業院校在課程建設的基礎上,以提高職教質量為目的,以某一重點專業為核心,面向職業崗位而形成的3~5個專業基礎相近的專業(方向)集群。一所職業院校專業群建設是否實現以及效果如何,要看三個“是否”。是否形達到了1+1>2或者2-1<1的群內優化組合,是否形成了品牌專業,是否提高了專業對口高薪就業率。
這個定義包含5層含義。首先,專業群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專業群只是提高質量的方法之一;然后,群內必須有一個重點建設專業,通過該專業的建設來帶動整個群的建設,當群建設達到一定水平時,進一步促進該專業形成品牌;其次,專業群構建不是隨便拼湊,不僅要看所對應的崗位群相似度,還要看專業基礎的相近度,同時在數量上不宜太多或太少;再次,專業方向是專業群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但現階段仍然存在這樣一種思想,認為專業方向在專業集群中的重要性不大,甚至在專業集群的建設中可以不用考慮,但事實上,結合目前高職教育的發展狀態與社會中層出不窮的新興職業來看,高職教育的發展需要正確把握當前職業類型的發展趨勢,合理開辟如何適應未來職業需求的專業方向,方向就是旗幟,認真樹立好這面旗幟,才能更好建設好這個專業。
最后,專業群是職業教育的范疇,不同于學科群,一所學校專業群建設與否或者建設的如何,要以“三個是否”來做衡量。
3 專業群建設的意義
高職教育從出口上來講是就業教育,從過程上來講是專業技能教育,從入口上來講是低分教育。實施專業群建設,對入口、過程、出口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1 有利于打造特色,形成品牌
(1)從市場規律來講,沒有品牌和特色的實體是很難存在的,而一所學校的特色和品牌是通過專業體現的。2010年以前,我國的高職院校處于規模發展期,其特點是專業數量少且較分散,教學設施、師資隊伍、配套實習實訓基地等教學資源發揮的作用較單一,2010年以后,我國的高職院校進入內涵發展期,構建專業群是該階段的必然要求,各專業(方向)之間可以進行資源優化配置,提高利用率,這對于打造特色的幫助是巨大的。endprint
(2)專業群中核心專業是形成品牌的抓手,將核心專業建設好,發展好,形成“人有我精”的特色,對于強化辦學特色,逐步形成品牌將起到關鍵作用。
(3)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新崗位、新工種不斷出現。圍繞行業需求,整合相似相近專業,構建能夠體現專業特色的專業群,在扶植核心專業中主動培植緊扣社會經濟發展的專業群,有利于高職院校創建特色品牌。
(4)建設成功的專業群,其學生就業必然是優質的,這一成功“產品”的出爐,無疑是對特色和品牌的最好詮釋。
3.2 有利于整合教學資源,提高辦學效益
(1)從一定意義上講,專業群建設是以專業為核心的資源整合活動,整合優勢資源進行專業建設,專業群的建設有利于促進集群優勢互補,從整體上提升辦學配置水平。
(2)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時間相對較短,辦學基礎相對薄弱,教育教學資源有限且較為分散,通過專業集群的打造能夠有效解決該問題。
(3)在專業群的基礎上,可以靈活調整專業方向,增設相近的專業,但并不需要像專業那樣,做完整的配套,如建單獨的實訓室,配備獨立的教學體系,打造專門的教師隊伍,因此能夠節約成本,實現1+1>2的效果。
(4)有利于將各專業實驗資源整合為實訓基地,形成實踐教學優勢,在規定的教學成本控制前提下,形成計算機專業群內各專業優勢互補的實踐教學體系。
(5)有利于專業共鑒,探索高素質技能型培養方案,有利于專業共建,形成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形成師資隊伍優勢,形成專業教師團隊,增強專業辦學實力。
(6)在資源整合過程中,專業群內的專業之間相互交叉、滲透、融合,圍繞專業群進行資源的配置與優化,可以大幅度降低師資和實驗實訓設備等方面的投入,降低專業建設的成本,提高辦學效益,實現資源共享。
3.3 有利于提升院校的核心競爭力,激發創新意識
(1)專業群的構建必將產生集群效應,該效應有利于打造拳頭專業,培育特色專業,提高學院的核心競爭力。
(2)歷經時間磨練而不衰,久經市場檢驗而不敗的元素是一所學院核心競爭力所在,專業群建設無疑是這一元素之一。
(3)在核心專業的帶領下,群內各專業相互交叉、互鑒,取長避短,這樣的過程必將激發新的思想,產生新的方法,碰撞出新的靈感,有利于職業教育的創新。
3.4 有利于學院可持續發展,提高學院的抗風險能力
(1)正如北京匯佳職業學院院長徐恒亮所說,“專業群建設不是學術教育中學科群建設的簡單效仿,也不是對傳統專業課程體系架構的一種修補和完善,而是事關學院長遠發展戰略的專業格局調整和專業內涵建設。高等職業教育已經從規模擴張的外延式發展進入到依靠提高質量,辦出特色的內涵式發展階段。誰改變得快,誰就占據主動,否則就有被淘汰的危險。從這個意義上講,專業群建設也是事關高職院校能否生存的生命線,必須高度重視。”
(2)過去以個體專業為載體的專業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隨著國家經濟布局的調整,社會需求的改變,需要轉入專業群建設,專業群建設是學院內涵式發展、品牌建設的內在要求,對于學院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職業教育是面向市場辦學的,多年的職教經驗告訴我們,淘汰過時、過剩專業是常有的事情,在以個體專業為載體時代,我們會考慮淘汰某專業后,該專業的教師怎么辦?實訓室怎么辦等等這樣的問題,而專業群時代,這樣的問題會得到很好的解決,理由很簡單,我們是以群為載體來設計和考慮問題的,這樣就實現了2-1<1的效果(右面的1表示淘汰某一專業后對學院的負面影響要小的多),提高了學院的抗風險能力。
(4)近幾年在生源萎縮的情況下,有些高職院校出現個別專業起不來班的現象,因為只報道了幾個學生或十幾個學生,出于成本考慮,不得不合并專業,這在以個體專業為載體的時代是一件很費腦筋的事,但在專業群時代,這個問題就很容易解決,再一次達到了2-1<1的效果。
(5)專業群能夠有效打造專業群教學團隊,加快“雙師型”隊伍建設,增強辦學實力,有利于學院的健康科學發展。
3.5 有利于區域經濟發展
專業群對外是產業群,產業群的發展對區域經濟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這是我國工業化和整個國家現代化的戰略選擇。而計算機專業群建設無疑是信息化建設的組成部分,對首都區域經濟的發展將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
因此,做好專業群建設是高職院校提高質量,辦出特色,形成品牌,建設內涵、提升學院核心競爭力的切入點,各高職院校應將專業群建設列為學院重點,規劃好,建設好。
參考文獻
[1] 徐恒亮,楊志剛.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創新價值和戰略定位[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7):62-65.
[2] 吳宗保.高職院校內涵發展的關鍵點是抓好專業群建設[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0(3):7-9+17.
[3] 陳亮,陳麗芳.高職院校計算機類專業群課程體系的構建研究[J].教學實踐與探索,2009(7):34-36.
[4] 侯秀安,董志民.計算機專業群五年建設的回顧與思考[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4):127-129.
[5] 張彬.專業內涵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1):60-63.
[6] 孫毅穎.高職專業群建設的基本問題解析[J].中國大學教學,2011(1):36-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