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強
摘 要:當前,隨著社會的發展,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培養能夠適應我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發展的專業人才是極其必要的。水文與水資源工程作為一門極速發展的學科,為了應對新形勢下國家對水文與水資源發展的需求,在不斷地探索更為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新形勢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諸如培養體制不健全、課程設置不合理、社會實踐缺乏和師資力量不夠等問題,該文就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與探討,并提出了在新形勢下如何構建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保障體系,以更好地推動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的發展。
關鍵詞: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 人才培養 保障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8(c)-0199-02
中國作為一個資源型大國,在追求國民生產總值迅速提高的同時也暴露出很多資源環境問題,水資源的問題是其中的一個重點問題。在中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存在著短缺、污染等問題,水資源的配置不合理,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利用,在這些嚴峻的形勢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的重要性凸顯出來。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是一門關于對水資源和水文的勘探、規劃、開發、利用、管理和保護等多方面的技術性學科,它通過對水文和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尋求科學的解決辦法,保障水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因此,水文與水資源工程作為一門融合諸多綜合性知識的專業學科,在人才培養方面有諸多要求。
1 現階段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內容
鑒于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在我國現階段及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內容和目標是多層次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的技能培養。作為一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學生,他必須為能擁有多種與水文和水資源相關的技能而努力,這些技能是全方位的。首先,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1]主要包括數學、地理學和物理學等學科在內的理論,以更好地學習水文與水資源的專業知識;其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學生還必須掌握一定的水文測繪、采集處理、分析計算等實際操作方法,這是實際操作方法將體現一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學生的真實專業水準;再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學生還需時刻了解我國各地區水文、水資源的分布和發展狀態,以便于及時對相關問題做出判斷;最后,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學生還要多了解國家時事,了解有關水文與水資源的政策和法律法規,以便更好地利用相關政策法律進行本職工作。
二是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的課程設置。在當前各水文與水資源工程院校中,主要包括土木、水利和環境科學工程三類重要學科,而各學科的課程設置則多大同小異,一般來講,都分為兩種主要課程。在土木工程專業,開設的一種課程為地質學、工程力學、工程制圖和計算機應用等基礎性課程,另一種則是以制圖、測量和工程地質等為主的實踐課程;在水利工程專業,開設的其中一種課程為包括地質學、氣候學、水文學、水資源學和環境化學等在內的基礎性課程,另一種則是以工程制圖、測量、水文信息采集等為主的實踐課程;在環境科學工程專業,開設的其中一種課程是包括化學、環境學、測量學、生物學等在內的基礎性課程,另一種課程則是以繪圖、測量、規劃等為主的實踐課程。而除了常規的基礎性和實踐課程之外,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學生還必須學習相關法律知識、信息檢索知識、英語和計算機等綜合性知識,最后還必須進行畢業設計。因此,可以說,水文與水資源專業的課程是繁雜的,并且對學生來講是十分有壓力的。
三是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的總體培養目標。在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水文與水資源的信息采集和處理、水資源的規劃、水旱災害的預測、水旱災害的防治、水資源的環境保護、水利工程的規劃、水利工程的管理等諸方面的基本理論;學生還要接受一定的工程制圖、工程測量、實驗和觀測等諸方面的技能訓練。通過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來檢驗學生的理論學習情況和技能水平,將學生真正培養為一個能夠運用其所學的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進行組織管理的能力,應對現實挑戰的能力,培養學生為一個真正能夠適應當前和未來水文與水資源發展的有用人才。對于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的相關院校來說,此目標任重而道遠。
2 現階段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現階段,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已經成為一門極具發展潛力的學科,基于當前的人才培養模式、設置課程和培養目標來看,在實際的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
一是高校對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體制不夠健全。各高校的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學生一般修業四年,獲得工學學士學位,但在這短短的四年內,既要掌握以地質學、水文學、水資源學等在內的基礎性理論知識,還要具備相當的觀測、繪圖、測量、信息采集等實踐技能,甚至還必須將所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相結合來解決實際問題,這對任何一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說都很有難度。而這些課程對一個優秀的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來說僅僅只是基礎,計算機應用、英語應用、物理學、生物學、化學和信息檢索等眾多學科也是一個優秀的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員所必備的。因此,從學生的修業時間來看,當前的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培養體制是龐雜的。從學生的未來發展來看,高校并沒有真正將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的真實需要與實際教學相結合,僅著眼于學生的當前的學習情況,沒有看到社會的實際需求,使得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之后空有大量的理論知識,無法應對新形勢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發展所帶來的挑戰,造成了一定的就業問題。
二是當前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不合理。在現階段高校的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方面,主要進行兩類課程的教育教學,包括理論性基礎知識和相關實踐技能。從表面上來看,這樣的課程設置是比較合理的,學生在掌握有關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的相關理論性基礎知識的學習之后,進行測量、制圖等相關實踐技能的學習,這樣使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時可以將理論和具體實踐操作相結合來解決問題。[3]但是,在高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最終導致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課程設置的不合理。學生在其修業的四年期間,要進行兩年半甚至三年的理論知識學習,而能夠接受具體實踐操作技能學習的時間不到一年的時間,并且大量的學生不能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運用于具體問題中,這樣的課程設置反饋的教學實際效果是無法支撐新形勢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發展的。endprint
三是當前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師資力量不足。在現階段,我國開設有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高校有將近五十所,為了能夠有效地培養人才,每一所高校的水文與水資源專業需配備一定數量優質的專業教師甚至教授。但是,就我國目前的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發展狀況看來,我國水文與水資源的相關人才遠遠無法滿足當前的實際需要尤其是高校培養相關人才的需要。人才的缺乏是制約我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制約我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發展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是國家和高校對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資金投入不足。在高校的水文與水資源專業,教授和學生一般通過申請課題的方式獲得專項的研究基金,但對整個水文與水資源專業的發展來說,這些資金杯水車薪。甚至某些高校的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沒有充足的資金來聘請國外或者國內優秀的水文與水資源專業人才,造成該校該專業的發展受阻。就當前的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發展模式來看,其師資力量是遠遠無法滿足現實需要的。因此,為了應對新形勢下水文與水資源發展所帶來的巨大挑戰,完善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保障體系是十分有必要的。
3 新形勢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保障體系的構建
隨著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的出現,國家越來越重視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建設,尤其是新形勢下我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而基于我國高校在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中所突顯出的課程設置不合理、培養體制不健全和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特提出以下一些構建新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的建議。
首先,高校應該完善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制。鑒于在當前高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中,學生僅用四年的時間卻需掌握大量龐雜的水文與水資源相關的理論與實踐知識,高校應該修改這種不合理的課程和修業時間設置,嘗試進行多種模式的水文與水資源專業人才培養。[4]比如可以進行分層次的人才培養,在本科階段,實施能滿足用人單位基礎性人才的培養模式,課程設置不能過于復雜,實現本科學生的成長和用人單位的基本需要;而對于某些有其他發展要求的學生來說,可以通過碩士研究生乃至博士研究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教育教學,滿足用人單位更高層次的人才需求。高校的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除了縱向培養模式的區別化,還可以豐富橫向培養模式。無論在本科階段,還是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階段,除開設一定的必修課之外,還應該根據學生和用人單位需求開設一定的選修課程,比如一些應用型的課程等等,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競爭力,滿足我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建設不同程度人才發展的要求。
其次,高校應該優化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在目前的高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主要設置專業基礎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兩大類課程,而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偏重于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學。為了能夠應對新形勢下國際國內發展對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提出的挑戰,高校在適當精選水文與水資源專業對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教學的基礎上,增加對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課程。高校可以在校內設置一定的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實踐基地,使學生在學習水文與水資源相關理論知識的同時,可以進行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與此同時,高校還應該設置一些校外的水文與水資源實踐基地,這些基地的創建可以通過與某些企業的合作等方式來實現,使學生能夠通過在校外水文與水資源實踐基地迅速地了解當今社會對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的需要,增強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和工作潛力,提高學生應對現實工作壓力的能力。
最后,國家和高校都應該增加對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師資投入。在當前的高校水文水資源工程專業中,師資力量無法滿足社會對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的需要。因此,就國家來講,應該重視新形勢下人才的重要性,增加對工科類的資金投入;[5]就高校來講,應該認識到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在社會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將部分科研資金向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傾斜,發揮其最大優勢。高校應該主動聘請優秀的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讓他們擔任專業的教學工作,給與他們最大的自由教學空間,發揮其對學生的重大影響力;高校還可以邀請一些具有專業經驗的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技術人才,以講座和論壇的方式向學生傳授相關知識;另外,高校之間也應該加強合作與交流,推動優秀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在校際間流動,通過不斷地交流與學習提升教師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技能;為了增強教學水平,高校甚至可以通過派遣專業教師到國外優秀水文與水資源工程院校學習交流的方式來開闊專業教師的視野,以更好地應對新形勢下尤其是國際形勢對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所提出的挑戰。
4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國際國內的水資源問題也日益嚴重,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所肩負的責任也越來越重大。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形勢對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提出的要求,高校必須克服在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所存在的培養模式單一、課程設置不合理和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完善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增加對該專業的師資力量投入,優化課程設置,增強對學生社會實踐技能的培訓,從而構建新形勢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保障體系啊,推動我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姜忠峰,楊治廣.城建院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人工培養模式初探[J].廣州化工,2013(10).
[2] 莫淑紅,宋孝玉,黃齡梅.新形勢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保障體系探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5).
[3] 宋瑞明,馬細霞,趙培培,等.基于現代化水利建設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法探討——以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為例[J].中國科技創新導刊,2013(20).
[4] 王長征,金毅,鄭繼東.礦業特色的水文與水資源專業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 網友世界,201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