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文++栗俞程++焦河玲++王燦++張國斌++劉亞敏
摘 要:抗精神失常藥為藥理學中樞神經系統比較重要的一個章節,該章節內容較為復雜,章節前后聯系較多,學生反映學習困難。該文針對該章節特點,介紹相關的難點與講解技巧。
關鍵詞:抗精神失常藥 藥理學 講解 技巧
中圖分類號:R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a)-0239-01
精神失常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以精神活動障礙為特征的一類疾病。治療這些疾病的藥物統稱為抗精神病藥。“抗精神病藥”是藥理學“中樞神經系統藥物”中較為復雜的一個章節。
1 學生反映的難點
1.1 章節跨度較大
藥理學是醫學基礎課中較難掌握的一門課程[1-2],在學習本章時,發現較多學生對外周神經系統藥物里重點提到的概念如“多巴胺”、“膽堿受體”、“α受體”等已經生疏,提問時大部分學生不能準確回答相關作用,而本章的特點就是與“外周神經系統藥物”相關概念有較多聯系。
1.2 精神病的概念較為抽象
大部分同學對精神病比較熟悉,但是對于精神病的具體癥狀并不了解,甚至不能分清I型精神分裂癥和II型精神分裂癥。
1.3 抗精神病藥的臨床應用和不良反應與藥理作用的聯系
在學習本章節時,學生主要以死記硬背為主,而忽略了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之間的聯系,如對氯丙嗪出現的不良反應:口干、便秘、視力模糊、體位性低血壓等發生的原因并不了解。
2 講解要點
2.1 引起興趣講癥狀
講解精神病患者的一些典型癥狀能夠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癥狀主要為:思維障礙、知覺障礙、情感障礙、行為障礙。舉一些有趣的例子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思維障礙又分為聯想障礙和妄想,而妄想又可以分為夸大妄想、疑病妄想、被迫害妄想、嫉妒妄想、被鐘情妄想、關系妄想等等,以各種事例解釋這些妄想的具體癥狀,往往會收到良好的課堂效果。
2.2 分析原因講機制
當學生對精神病的各種癥狀產生濃厚興趣的時候,可將癥狀引申到其發病機制上。有關精神分類癥發生的機制有很多假說,一般公認的是“多巴胺亢進學說”。這個學說牽扯到大腦內的四條多巴胺神經通路:黑質紋狀體通路、中腦邊緣系統通路、中腦皮層通路和結節漏斗通路。該學說認為精神分裂癥發生的機制為中腦邊緣系統通路、中腦皮層通路多巴胺神經功能過強所引起的,所以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明白:常見的抗精神藥物都是一些多巴胺受體的阻斷劑。而這些藥物不但能夠阻斷中腦邊緣系統通路、中腦皮層通路的多巴胺受體產生治療作用,還可以阻斷黑質紋狀體通路、結節漏斗通路的多巴胺受體產生不良反應。
2.3 及時復習相關內容
當學生了解抗精神分裂癥藥物的本質多為多巴胺受體阻斷藥后,開始復習相關的“外周神經系統藥”的內容。在講解過程中要著重提到:氯丙嗪(抗精神病藥)不但對多巴胺受體有阻斷作用,它對M受體和α受體也具有阻斷作用。在這里簡單的復習激動和阻斷M受體和α受體所產生的生理作用,這樣為下一步介紹氯丙嗪的藥理作用及不良反應做好鋪墊。
2.4 藥理與臨床
2.4.1 氯丙嗪的中樞作用
在介紹藥理作用前首先要強調氯丙嗪的別名“冬眠靈”,這個名字反應了藥物與體溫的調節有明顯影響。其次要說明氯丙嗪為“強鎮靜藥”表明其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在前期的鋪墊下進入正題后,再依次介紹其藥理作用。氯丙嗪的藥理作用主要為: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包括抗精神病作用、對體溫的影響、鎮吐作用、加強中樞抑制藥的作用等。介紹其中樞藥理作用時注意強調:(1)氯丙嗪對刺激前庭和胃腸道所引起的嘔吐無效,這樣為介紹臨床應用做鋪墊(不能治療暈動癥);(2)強調氯丙嗪對體溫的影響特點:對正常人和發熱病人都有降溫作用,為下一章與解熱鎮痛藥物的對比做鋪墊。
2.4.2 氯丙嗪的其他作用
氯丙嗪其他的藥理作用為:對外周神經系統的影響、對內分泌系統的影響。其中外周神經系統的藥理作用主要包括了阻斷M受體和α受體的作用,因為這些作用已經在前期進行了復習,所以學生容易接受。這部分應該強調的是,(1)氯丙嗪的阻斷M受體作用是其產生阿托品樣不良反應的基礎;(2)氯丙嗪的阻斷α受體的作用可以使“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發生反轉”,從而引申到氯丙嗪的中毒不能使用腎上腺素升壓,必須使用去甲腎上腺素。
2.5 藥理與不良反應
氯丙嗪的不良反應也與其藥理作用密切相關,介紹其不良反應時應該先復習氯丙嗪作用到的受體,即氯丙嗪阻斷多巴胺、M、α受體。其中阻斷M、α受體主要表現為一般的不良反應,如:口感、便秘、鼻塞、體位性低血壓等等。阻斷多巴胺受體既可以產生治療作用也可以產生不良反應,如阻斷結節漏斗通路的多巴胺受體可影響到內分泌系統,引起乳房腫大、生長抑制、排卵延遲、閉經等現象。阻斷黑質紋狀體的多巴胺受體則產生氯丙嗪最重要的不良反應——錐體外系不良反應,然后從解剖學的角度解釋為什么叫做錐體外系不良反應,并介紹其種類:帕金森綜合癥、急性肌張力障礙、靜坐不能、遲發型運動障礙。可以依次介紹這些不良反應容易發生的時間和年齡及相關癥狀。重點強調前三種不良反應主要由于給藥劑量過大或給藥速度過快所引起的,一旦發生,應立即減量或停藥,并使用中樞抗膽堿藥物治療(聯系抗帕金森病藥一章講解)。而遲發型運動障礙的機制與前3者不同,其是由于用藥時間過程所引起的多巴胺受體密度上調或敏感性增加所致,并沒有好的治療方法。
總之,通過章節之間的配合講解,一般能夠使學生對章節產生興趣,并幫助學生對已學章節的復習和鞏固,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楚立,關勝江,張建平.藥理學教學方法改革初探[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05,26(6):656-657.
[2] 賴術,何勝,許小林,等.民族醫學生對藥理學學習產生畏難情緒原因調查與分析[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4(21):1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