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年鋒
關鍵詞:推拿牽引;運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
中圖分類號:R6815+3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4)10-0110-01
腰椎間盤突出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骨科疾病,自身功能的退變以及患者受到外力的沖擊是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的主要原因。現代人們的生活方式較之前相比發生了非常顯著的變化,腦力勞動的增多,促使人們要長時間保持坐立姿勢,加上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缺乏身體鍛煉,久而久之就會導致椎間盤的變化。腰椎間盤突出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與工作,降低患者的活動能力,因此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筆者應用推拿牽引配合運動治療本病30例,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2010年10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30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患年齡35~68歲,平均年齡(427±525)歲,療程1~3 a。
12治療方法運動療法:癥狀和體征好轉后,指導患者開始做增強腰背肌和腹肌的肌力訓練及下肢的一般性訓練。主要為飛燕式、五點支撐法、三點支撐法、俯臥撐、直腿抬舉收腹、下肢直腿抬高運動、仰臥屈膝屈髖等。每個動作可循環反復練習。根據患者恢復情況,可以逐漸增加訓練強度及頻率。每次20 min。牽引治療:患者取仰臥位于牽引床上進行骨盆牽引,牽引質量首次約為20~25 kg,根據患者耐受程度逐漸增加牽引質量,每次持續時間20 min。推拿治療,點按督脈、腰夾脊穴、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及穴位,按經絡行循走向行迎隨補瀉手法,雙掌根疊加按法,放松腰腿肌肉,兩法交替進行,重點點按疼痛側夾脊穴、腎俞、大腸俞、環跳、委中、陽陵泉、承山、昆侖穴,行手法20 min,行腰椎復位斜板手法。上述治療每天1次,10次為1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1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有顯著性差異。
2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21療效標準療效標準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治愈標準:腰腿以及椎部疼痛消失,腰活動無障礙,直腿抬高試驗超80%;顯效標準:腰腿以及椎部疼痛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試驗超70%;好轉:腰腿疼痛部分消失,腰部活動能力改善,直腿抬高試驗超30~60%,無效:患者癥狀無明顯改善或者加重。
22治療結果治愈7例,顯效11例,有效5例,好轉5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77%。
3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針灸科、推拿科多發常見病,病因是腰椎間盤退變,纖維環變性,髓核受外力壓迫突出,壓迫坐骨神經產生腰腿痛,性質為鈍痛、陣發性電擊樣或燒灼樣放射性疼痛,祖國醫療屬“痹癥”“腰腿痛”范疇,病機是感受風寒濕邪,或閃挫跌仆致氣血瘀阻,或腎虛勞損而致病,取穴腰椎夾脊穴、腎俞穴、大腸俞穴,起到補腎健腎、強腰腿、行氣活血作用,取穴委中取“腰脊委中求”,是以遠端取穴疏通足太陰膀胱經腰部氣血運行,行氣止痛,補虛瀉實作用,環跳、陽陵泉為足少陽經主穴,虛則補益氣血,行氣強筋止痛,實則瀉之,緩筋急,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昆侖穴為足太陽膀胱經輸穴,“輸主體重節痛”,取昆侖穴能主治體重節痛,疏通足太陽膀胱經,達到行氣止痛利關節作用,通過以上配穴,能強筋骨、利腰腿,行氣活血止痛,消除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坐骨神經,從而達到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作用。
牽引能使椎間隙增寬,促進突出椎間盤之回納、位移,最終使得神經根的壓迫得到緩解,甚至解除,其次,它還能解除肌肉痙攣,糾正小關節功能紊亂。運動療法可使血液循環發生明顯的重新分布,大量血液流向肌肉,有利于稀釋致痛物質濃度,又能帶走致痛物質。同時還可以增強脊椎相關肌肉韌帶的協調性和柔韌性,以增強脊椎的穩定性,從而恢復脊椎最佳力學動態平衡。推拿能促進局部氣血通暢、肌肉痙攣緩解,使錯位的小關節得以糾復,松解了受壓神經根,使得腰腿痛緩解,還可以加速炎性產物吸收,改善局部水腫粘連狀況。針刺能調整血管通透性,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患者微循環和淋巴循環,增加炎性物質的吸收,促進阿片肽和 5-羥色胺等止痛物質的釋放,減輕患者疼痛,改變神經根炎癥和水腫的情況,繼而使患者的癥狀得到緩解。
(收稿日期:2014-08-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