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芬
關鍵詞:姜療;溫針;腰椎間盤突出癥
中圖分類號:R6815+5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4)10-0057-01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在腰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因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神經根受壓而引起的以腰腿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主要表現為腰腿痛、行走困難及脊柱側彎等。由于突出的椎間盤組織不能自行回納,故癥狀會反復發作,并呈進行性加重,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學習,甚至造成下肢癱瘓和二便功能障礙等嚴重后果。筆者自2013年以來用姜療加溫針治療50例寒濕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取得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共收治50例,均為本院住院和門診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齡20~62歲;病程最長6 a,最短1周,平均13個月。均經腰椎CT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并排除腰椎占位性病變、結核等。
12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多有腰部外傷史、慢性勞損或寒濕史。大部分患者在發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2)常發于青壯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痛,腹壓增加(如咳嗽、噴嚏)時疼痛加重;(4)脊柱側彎,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變部位椎旁有壓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動受限;(5)下肢受累神經支配區有感覺過敏或遲鈍,病程長者可出現肌肉萎縮。支腿抬高或加強試驗陽性,膝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減弱。(6)X線攝片檢查:脊柱側彎,腰生理前凸變淺,病變椎間盤可能變窄,相應邊緣有骨贅增生,CT或MRI檢查可顯示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治療方法
21姜療用切成片的生姜(厚度約03 cm)鋪滿患者的整個腰背部,將濕度合適的毛巾覆蓋在姜片上,倒上濃度為95%的酒精,用打火機點燃后燃燒,以患者舒適并見患者背部皮膚潮紅,微出汗為度,隔日1次、10次1療程。
22溫針取穴:腰部病變部位的華佗夾脊穴(棘突旁開05寸)、陰陵泉等。操作:患者取俯臥位,以上穴位常規消毒后用035×75 mm毫針直刺約3寸,針感能放射至下肢效更佳。患者感到放射感后拔出針約2 mm,予平補平瀉手法。將艾柱固定在針尾上并點燃,每次留針30 min,隔日1次,10次1療程。
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臨床治愈:腰腿痛癥狀及體征消失,恢復正常的生活及工作;好轉:腰腿痛癥狀減輕,腰部活動改善,基本恢復生活及工作;未愈:治療前后無變化。
32治療結果臨床治愈26例,好轉20例,未愈4例,總有效率920%。
4體會
華佗夾脊穴位于督脈經、膀胱經之間,督脈經為諸陽脈之海,膀胱經為五臟六腑的腧穴之會,故針刺夾脊穴可調兩經之氣,除此之外,從解剖結構來看,夾脊穴深層有相應椎體下方發出的脊神經后支及其伴行的動脈和靜脈叢分布。因此針刺華佗夾脊穴可直接作用于病變神經根,選此穴并用溫針,其消腫止痛的功效較膀胱經及督脈經穴等常規穴更具針對性。
姜療是流傳于民間常見的一種外敷治療方法,此法特點是簡,便,易,起效快,副作用少。生姜中含辛辣和芳香氣味的揮發油,油中的主要成分是姜醇、姜烯、姜酚等。生姜中所含揮發油能使血液循環加快,全身溫暖。而姜解表散寒的性質,可以祛除寒濕,經在背部加熱燃燒后,更能突顯此效果。
姜療配合溫針治療寒濕型腰椎間盤突出癥,可振奮一身之陽氣,祛寒除濕、通絡止痛,而且姜療安全可靠患者易接受,臨床應用中取得了不錯的療效,適于推廣應用。
(收稿日期:2014-06-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