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靜
在中等職業教育中有一個怪圈,不少學生對學習語文不感興趣。究其原因;一方面,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技術型應用人才,教師和學生大都重視專業課,輕視文化課。另一方面,由于中職教育沒有升學壓力,致使一些語文教師缺乏創新精神,教學程式化,凡課文講解,必分解為劃分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分析寫作特點。這樣的教學,雖無不妥之處,但形式呆板,教學中缺少情感互動,因此,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個別學生甚至覺得語文枯燥無味。
學生對學習語文不感興趣,與他們的個人素養有很大關系,但最直接的是與老師自身有關。這對教師如何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水平,來適應新的改革進程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著力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及培養學生的自身能力,即把這種思想貫穿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
一、立足課堂,用教育者自身的專業素養,喚起學生對問題的意識
職業學校的學生由于文化課基礎比較薄弱,對于釋疑、解疑的能力較差,對于書本上的知識只會死記硬背,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遏制了他們的問題意識,走入了一條死胡同??鬃诱f:“疑是思之始,學之端?!眴栴}是思維的起點,是創新的基石,所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應從培養老師和學生的問題意識入手。
培養問題意識的基礎是加強學生“兩個基礎”學習。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必須有適當的基礎知識,有可能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思考,提出質疑,才有可能對新知識產生好奇、渴望。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應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掌握,鼓勵學生廣泛閱讀,擴大信息量?;炯寄艿挠柧毷丘B成學生問題意識的有效途徑,字音、字形、詞語、成語、句子、修辭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加強作品的內容、語言特色、表達技巧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隨著學生這些語文能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問題就會出現在腦海中,促使他們去主動思考、解疑、反思。比如,有一次筆者在講到一個多音字“累”的時候,學生對于該字的三種讀音和用法不太清楚并有混淆,很多同學都把“連累”讀成“lián lèi”。這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誤用了。當筆者告訴他們這是錯誤的讀音,這個字有三種讀音時,同學們都爭著問筆者:“老師,到底該怎么讀,怎么用呢?”于是筆者仔細把這三種讀音和字義用法解釋給大家,課堂上只聽到同學們沙沙的記筆記的聲音,大家都很有收獲。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經常發現職業學校的學生雖然已經十七八歲,但寫錯字、別字是家常便飯,這就要求教師在基礎知識上加強訓練,對學生是如此,對老師自身也是如此。
二、營造環境,用情感激活課堂,成為學生心靈世界的開拓者
從情感這個角度來看,不少中職生的家庭都是父母離異,在家中從小缺乏情感交流。情緒、情感是人類精神生活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課堂教學中如果缺乏情感,將會是毫無生氣、無法完成教學任務的課堂。因此課堂教學中應調動學生的情感,用情感激活課堂教學,這也成為新形式下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新起點。
首先,以成就感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積極性。休謨在提出情感力量與人的精神運動水平的關系時說:“心靈處在自在的狀態中時,就立刻萎靡下去,為了要保持它的熱忱,必須時時刻刻有一個新的情感之流予以支持?!币虼苏n堂要盡量使學生享受到理解知識和接受知識后的成就感。如設問要貼近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年齡特征;提問要注意個體差異,有針對性;話題要生動形象,引人入勝;隨機評價時要突出優點,不吝嗇表揚。給予學生自尊心和成就感。前階段筆者在教授戲劇單元《雷雨》這篇文章時,由于是節選的劇本,臺詞個性化是其突出的特點。于是筆者讓同學們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感情。筆者選了一位平時不太引人注目的男生來讀周樸園的臺詞,剛開始,他還比較放不開,慢慢的,他越讀越有感情,越讀越精彩。當他讀完最后一句臺詞,筆者帶頭為他鼓起了掌,課堂上響起了一陣又一陣的掌聲。他滿臉通紅的坐下了,卻掩飾不住眼神中的興奮和激動。之后,他上課聽得更認真了,有時還會舉手回答問題。優秀的文學作品是多彩生活的一面鏡子,教師應引導學生與高尚的人對話,與高尚的思想交流,從中汲取營養,獲得內在的自信和外在的能力。
三、豐富自身,追求真善美,對學生潛移默化地進行美育
尤其是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導者,思想的啟迪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要教給他們是非觀念,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用教師自身的審美素養喚起學生對美的渴望。
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引導他們學會理解美,鑒賞美。
現代社會的青年學生缺乏艱苦生活的磨練,閱歷淺,知識單一,對事物的鑒別能力比較差。他們既易受正確的審美觀念的影響,也易受錯誤的審美觀念的侵蝕,這勢必影響到他們對美的準確理解。有一些學生缺乏遠大的目標和崇高的理想,以“怪”、“異”為美,以“趕時髦”為榮。這可以說就是受錯誤的審美觀念毒害的結果。在教學中,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清除這些不良的消極因素,樹立健康、積極的審美觀念,培養他們理解美,鑒賞美的能力,以便正確地區分真、善、美和假、惡、丑。要準確地理解美,鑒賞美,必須要有準確地把握美的性質的能力。由于美的性質是由美的本質屬性決定的,所以,認識一個具體對象是美是丑,不僅要觀察他的種種表象,更重要的是要剖析他的內在本質。在審美教育中,必須幫助學生練就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剖析美的本質屬性,了解美的現象與美的本質的關系,從而獲得對美的正確認識和理解。如筆者在教授小說《項鏈》的時候,對于主人公路瓦栽夫人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看待,讓同學們討論并寫了小作文。她雖天生麗質,但心靈并不純美,是一個愛慕虛榮,醉心于奢華生活的小資產階級婦女的形象。在教學中,應通過對路瓦栽夫人這個人物形象的全面分析,使學生充分領會作者的美學觀點:路瓦栽夫人的外表是美的,但她沉醉虛榮,孜孜以求物質享受,結果毀掉了自己的青春,因而她的靈魂是有丑陋的一面。
綜合以上思考,筆者認為在中等職業教育語文教學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多方位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敖潭蛔霾皇钦娼?,學而不做不是真學”,要“教學合一”。這是陶行知先生說過的一句話,這要求教師提高素質:要有超前的教育觀念;快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高的教學技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全體作用的能力;能熟練使用現代教育手段的能力;嫻熟的德育技能;還要做有心人,多關注身邊的事、物,具有開拓創新精神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始終把學生放在教學的第一位。
教師職業的專門化既是一種認識,更是一個奮斗過程;既是一種職業資格的認定,更是一個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的自覺追求。
(殷 靜 無錫高等師范學校 214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