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溪
摘 要:隨著中國新一輪改革的深入,經濟的轉型升級成為新的發展目標和要求。而轉型升級中的經濟要求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為工業經濟和科技經濟輸送人員的高職院校的教育,也就有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標。此文提出了高職院校在新經濟改革的環境下存在的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方法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高職 學生管理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9(a)-0155-01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發展的需要,帶動了高職院校的迅猛發展,高職院校的辦學規模和招生人數都不斷增加,這就對高職院校的日常學生工作和學生的管理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辦學規模的擴大也產生了很多新的問題。如何在新形勢下解決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成為每一個高職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
1 新時期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高職院校學生自身存為的問題分析
1.1.1 個性的九零后成為高職院校的主力
在新時期教育環境下,現在九零后開始作為這個社會的新銳力量登上舞臺,開始進入到社會和學校的各個方面。他們是新經濟環境下,最為特別的新生力量。他們獨立、叛逆、有活力、有思想。但是,作為高職院系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我們還都沒有找到很好的與之相處和溝通的途徑和方法,這可能是現在存在的很重要問題。
1.1.2 招生工作存在良莠不齊的問題
隨著素質教育的步伐的不斷推進,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招生規模都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但是隨著人數的增加,學生的素質就存在著良莠不齊的問題,生源普遍存在著基礎知識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較差等方面的問題,這給學校教學和學生管理帶來了困難。
1.1.3 家庭和社會的因素同樣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影響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大量新鮮事物不斷涌入,沖擊著人們的思想和認識。從各高職院校近年來對學生的基本情況的統計和了解,處在單親家庭和貧困家庭的學生人數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因為他們的特殊的家庭因素,加之現在學習、戀愛、課業等方面面臨的問題和困擾,就更需要對他們的重視和關心,特別是心理上的疏導和關懷都是及其重要的。
1.1.4 獨生子女的獨立生活能力略為欠缺
由于現在在校的學生中,“90”后成為了主力,他們作為中國施行計劃生育以來的新一代人群,絕大多數家庭中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生活在父母的關懷和溺愛中,折舊造成了他們獨生自主的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欠缺。
1.2 在新時期環境下,高職院校在學生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2.1 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理論需要創新
隨著“90”后進入學校,成為學校的主流力量,他們身上帶著這個時代的鮮明個性,如何從他們的特點和個性去出發,找到更好的管理他們的方法是我們現在面臨的很大的問題,而我們現在很多的高職院校存在著管理思想和理念落后的問題,他們普遍用老眼光老辦法去看待和處理新問題,用一成不變的思路和模式去管理日益變化的學生,這就會造成不和諧事件的滋生。
1.2.2 高職院校的獎勵和處罰方式和方法也存在問題
雖然我們對教育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的逐漸完善,禁止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處理學生問題,然而對于“90”后新一代他們所具備的新個性,學校的獎懲措施也應有新的變化以適應新的發展和管理需要。但是現在高職院校的管理,還是存在之前的模式,沒有新的獎罰措施。
1.2.3 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現狀無法適應新的需要
由于我們國家高職院校的師資構成體系,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人員多是由公辦學校的退休人員和社會上的招聘人員構成的。在數量和質量上都無法保證,這就對新時期高職院校的管理在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而沒有更有素質和力量的人員去探索和執行這些新的思想和目標。沒有針對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最有針對性的分析,從而提出新的有實用性的思想和方法,這些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問題、綜合素質能力等方面造成不好的影響,使教學和管理工作為人所詬病。
2 高職院校解決現存問題的對策分析
2.1 轉變管理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
教育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都是為了給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高職院校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也應與時俱進,通過對新時期學生特點的分析,適應他們的新的個性和特質,去更好地營造一個更加適合他們需要的學校環境和氛圍。
首先,應該樹立服務學生的思想,讓學生成為高職院校的主人翁,想他們所想,思他們所思,做他們想做。其次,高職院校的管理工作,還應體現學生主體的思想,從學校的規章和制度方面,明確學生的他們應該享受的權利和應該盡到的義務。
2.2 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讓學生成為學校管理的參與者和獻策人
要做好學生管理工作,必須注意調動好學生主動性,讓他們真正的參與到學生的管理工作中,讓他們成為學校管理的參與者和獻策人。高職院校以往的管理模式,都是以輔導員為重心,學生們都是被管理者,這樣的管理模式,會促使學生對管理的方式和方式產生不滿意的情況,從而激發反叛情緒,更重要的是,沒有讓學生成為學生管理的中心,沒有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思想。
2.3 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豐富學生課余生活
校園文化作為學校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學校生活密不可分的有機構成部分。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很大程度上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是學生在高校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第二課堂”。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也同樣會對學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學工作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積極開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以校園文化作為學生自我管理的載體,為學生展現形象、拓展素質提供舞臺。學生社團是在學校指導下由學生按個人興趣愛好自愿參加的群眾性組織,根據高職高專院校及其社團組織的特點,要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讓這個平臺成為他們展示自己的平臺。
2.4 加強高職院校管理人員的素質培養,打造一流的高校管理人才
培養高職院校的專業性管理型人才,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加強與高職院校有很好的管理經驗的人才間的交流溝通,通過他們的經驗和管理方式方法的講解和培訓,促使學生管理人員管理水平專業化的普遍提高。第二,輸血只是簡單的開始,要想實現從根本上的提高學生管理人員的素質,還應花大力氣從校外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更重要的的是,在必要的時候,需要引進專業化水平高的管理人才,補充新鮮的血液。第三,針對高職院校的特殊性,必須全面加強學生管理團隊的心理知識和職業規劃知識,著力提高其心理咨詢和職業咨詢的服務水平,才能在日常管理中恰當的處理學生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周宏菊,何振.對高校學生工作創新的思考[J].當代經濟,2008(8).
[2] 楊晶晶.愛心教育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中的實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1).
[3] 曹洋.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難點和對策[J].北京勞動保障學院學報,200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