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玉紅+蔡長霞
摘要:以羅斯308肉用仔雞作為試驗材料,采用不同空氣因子分組交叉式飼養試驗,得出誘發致病的空氣因子的重要級排序為空氣中有害氣體濃度、空氣溫度、空氣濕度,為肉仔雞大腸桿菌病的防控提供依據。
關鍵詞:肉仔雞;大腸桿菌;致病因子;研究;實踐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9-0022-01
目前,大腸桿菌病已成為影響肉仔雞養殖效益的重要因素。肉仔雞大腸桿菌病的發病率占其總發病率的50%以上,控制了大腸桿菌病,肉仔雞的養殖就成功了一半。
1 致病因子研究過程
1.1 通風換氣
本試驗采用小間對比試驗,分為A、B兩組,每組100只,試驗飼養期為15~25日齡。A組給予正常的通風換氣和科學的飼養密度,B組基本不通風而且加大10%飼養密度,結果飼養至22日齡時,B組有38只雞發生支原體病,其中,有21只雞并發大腸桿菌病。
1.2 舍內溫度
本試驗將兩個組(每組100只)肉用仔雞于15日齡時分別轉入舍溫為27 ℃和20 ℃的兩個小舍內,3 d后,舍溫分別降至25℃和18℃,結果第4天舍溫較低的雞群在夜間能聽到明顯的呼吸啰音,后來該小舍發生了11只大腸桿菌病例。
1.3 空氣濕度
本試驗在肉仔雞育雛期1~10日齡的飼養期內,分3批飼養同一數量(100只)的肉仔雞,并分別將空氣濕度控制在40%、55%、70%的標準,結果, 40%濕度的舍內10日齡時檢測到6例大腸桿菌病例;55%濕度的舍內僅發現1例大腸桿菌病例,可見低濕度對大腸桿菌病的發病率有一定的影響。當肉用仔雞生長到11日齡后,舍內低濕的情況比較少見,也難以控制試驗濕度,故未繼續試驗。
2 分析
(1)當通風不良或飼養密度過大時,舍內有害氣體濃度會升高,有害氣體中含量較多的氨氣和硫化氫對雞的呼吸道剌激性較大,易誘發支原體病,而支原體病和大腸桿菌病是孿生兄弟,因此有害氣體濃度過高常易誘發大腸桿菌病。
(2)由于大腸桿菌病是腸道內正常菌,環境中也大量存在,如飼料、墊料、舍內灰塵中,當雛雞抵抗力弱,溫度劇變等因素作用時,大腸桿菌的致病性便表現出來。該試驗中因轉入溫差較低的新舍,當雞受到較強的冷應激刺激時,雛雞的抵抗力明顯下降,所以,誘發了大腸桿菌病的發生。
(3)空氣濕度也是影響雞大腸桿菌病發生的空氣因子。據專家測算,1 g糞便中含有100萬個大腸桿菌,而其中的15%具有潛在致病性,而大腸桿菌病主要是通過呼吸道傳播,空氣中的塵埃是大腸桿菌的載體,濕度低時環境中漂浮的糞便飛沫及塵埃就特別多,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也容易遭到破壞,因此加大了大腸桿菌的感染機會。
3 體會
3.1 水源污染
黑龍江省龍江縣三里崗肉雞場,曾因1998年漲大水而使地下水受到污染,之后所養肉用仔雞均有不同程度的大腸桿菌病發生,后來經檢測,水源被大腸桿菌污染嚴重,無法治理導致該場廢棄。水源的污染、水質的好壞對大腸桿菌病的發病率影響極大。
3.2 衛生條件差
雞大腸桿菌病是一種條件性疾病,惡劣的外界環境條件和各種應激因素都能促進該病的發生和流行。如糞便、污水、病死雞等不能無害化處理,從而造成了雞場環境污染嚴重,細菌、病毒大量存在,也可發生大腸桿菌病。
態養雞的免疫程序推薦如下,養殖戶可根據本地區流行病學調查情況或生物安全評估情況進行免疫。
1日齡馬立克疫苗頸部皮下注射;7日齡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點眼滴鼻;10日齡法氏囊疫苗口服;17日齡法氏囊活疫苗二免;20日齡禽流感H5/H9滅活疫苗注射,雞痘翼膜刺種;28日齡新支靈滴眼;50~60日齡禽霍亂疫苗胸肌注射;98日齡禽流感H5/H9滅活疫苗二免;110日齡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減蛋綜合征滅活苗注射。以后每隔2個月用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弱毒疫苗噴霧或飲水。
4.6 人的因素
構筑生物安全體系,提高疫病防控水平,最終還是需要人來實現。生物安全是一系列人的行為、規律和態度組成的[9]。在制訂疫病防控計劃、采取生物安全措施等方面,應充分考慮人的行為因素。充分重視人的因素,生物安全才能在生態養雞場疫病防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生態養殖是無污染、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方式之一。生物安全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證該方式的順利進行。因此,構建生物安全體系,進行疫病綜合防控,這將成為我國動物疫病防控的主要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鄭長山,李 英,魏忠華,等.規模化生態放養雞產業發展優勢及方向[J].中國禽業導刊,2006, 23(22):16.
[2] 李朝國,潘愛鑾,袁明波,等.規模化高效生態養雞“553模式”的編制與解讀[J].湖北畜牧獸醫,2013(2):100.
[3] 楊 峻,羅青平,溫國元,等.湖北省地方雞主要疾病流行病學調查[J].湖北農業科學,2013, 52(17):4164-4166.
[4] 李增光.現代大型家禽養殖企業的生物安全管理[J].獸醫導刊,2011(5):24.
[5] 劉秀梵.生物安全:我國動物疫病防控中的關鍵問題[J].中國家禽,2010,32(11):33.
[6] 胡薛英.構筑生物安全“防火墻”時不我待[J].現代畜牧獸醫,2011(8):13-14.
[7] 徐仕忠.家禽養殖場獸醫生物安全體系建設[J].獸醫導刊,2010(1): 65.
[8] 張世棟,金維江,楊金興,等.動物細菌病的生物防制新策略[J].中國禽業導刊,2002,19(22):42.
[9] 萬明輝.家禽生物安全的評價及其有效性的啟示[J].國外畜學:豬與禽,201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