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倩,葛明貴
(安徽師范大學心理系,安徽 蕪湖 241000)
隨著我國老齡化速度的加快,老年化規模越來越大,如何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生活滿意度等也受到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由于人們對健康概念的更新,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也成為目前老年人健康研究的重要內容。老年人生活滿意度是老年人對生活質量滿足程度的評價,可以從側面反映其心理健康狀態。
目前,國內已有許多學者對老年人生活滿意度進行研究,主要圍繞大中城市地區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展開,研究結果顯示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較高,且老年人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經濟狀況、身體狀況等都是影響其生活滿意度的重要因素[1~4]。本文對蕪湖市老年人開展生活滿意度的調查,以期了解中小城市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現狀。
通過與蕪湖市某社區居委會聯系,采用入戶調查的方法,由6名經過培訓的心理學研究生擔任主試,在規定時間內與老人面對面訪談,并詳細記錄其答案。其中回收問卷150份,男性77人,女性73人;60~65歲老人58人,66~70歲老人33人,70歲以上59人;文化程度:未上過學的老人25人,小學24人,中學76人,大專及以上學歷25人;婚姻狀況:在婚的占70%,喪偶的占24.7%,其余為離異或未婚者;居住形式:48%的老人與老伴生活,26%的老人與子女生活,僅有 8%的老人單獨生活,其余為群居、合租等居住方式;月收入水平:42.7%的老人每月收入小于1500元,30.7%的老人退休后每月的收入在1500~2500元,其他老人收入在2500元以上。
采用自測健康評定量表生理健康分量表和生活滿意度指數問卷進行測量。
1.2.1 健康狀況的評定
采用自測健康評定量表生理健康分量表,共 18道題,主要分為身體癥狀與器官功能、日常生活功能、身體活動功能等維度分別評價身體健康狀況。本研究中庫倫巴赫α系數為0.758,表明整體信度較好。
1.2.2 生活滿意度指數
采用生活滿意度指數A(Life Satisfaction Index,簡寫為LSIA)問卷,共20題,其中有12個正向題,8個反向題。正向計分中,同意得2分,不同意得0分,反向計分項不同意得2分,同意得0分,總分最高分為40分,最低分為0分,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滿意度越高。本研究中問卷庫倫巴赫系數為0.798。
將調查資料的數據輸入電腦,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使用了描述統計、t檢驗和方差分析等統計方法。
本次調查的150名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得分具體分布如下(見表1)。其中LSIA平均得分為27.01,標準差為6.69分,總體滿意度較好。

表1 150名老年人生活滿意度指數A得分分布
生活滿意度分別與人口學變量及諸多客觀因素有關,其中,年齡、婚姻狀況、月收入水平、身體健康水平和生活滿意度之間均顯著相關(見表2)。進一步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居住形式、月收入、身體健康水平進行分析,得出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在不同年齡、身體健康水平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2.12,P<0.01;F=7.39,P<0.001),見表3。進一步分析得知,年齡越大,生活滿意度越高;身體健康水平越高,生活滿意度越高。

表2 生活滿意度與人口學變量及客觀因素的相關性分析 r

表3 不同性別、年齡等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差異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蕪湖市老年人生活滿意度水平總體良好,呈中上等水平,這與王婧媛[5](2009)等對蕪湖市 93名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現狀調查研究的結果一致。目前國內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學特征變量及客觀因素,如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身體狀況、社會經濟地位等進行探討,但不同的研究者所得出的研究結論有所不一致。孫麗婷[6](2007)對邊疆小鎮老年人生活滿意度調查顯示,性別、經濟收入和原工作單位性質是影響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重要影響因素,與性別、年齡等無關。劉永策[7](2009)研究顯示,年齡、婚姻狀況、夫妻關系等是影響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重要因素。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加,身體各器官生理機能、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等下降,身體健康水平逐漸下降。有調查數據顯示,60歲以上老年人中有70%以上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而且因慢性疾病而影響活動能力的比例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8]。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健康定義為“不僅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身體健康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有許多研究顯示,參與晨練、廣場舞等體育鍛煉的老年人身體活動能力,生活滿意度水平要高于普通老年人[9~10]。本研究結果表明,年齡、身體健康水平是影響蕪湖市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重要因素,與身體健康水平影響心理健康水平的常識基本一致。而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居住形式以及月收入水平均無顯著性差異,與王婧媛[5](2009)蕪湖市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指標上無顯著性差異的結論研究基本一致,但與以往部分研究結論有所出入。筆者認為這與研究者取樣地域、經濟、文化等因素有關,同樣受老人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等影響。另外研究所采用的生活滿意度測量工具也可能是導致結論差異的原因之一。這也說明有關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在人口學變量上的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蕪湖市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總體水平較高,在不同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居住形式、月收入水平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年齡、身體健康水平是影響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重要影響因素。
本次研究主要選取蕪湖市鏡湖區老年人作為調查對象,樣本量偏小,只是對于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現狀做了初步的調查,對于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
[1]孫吉貴,唐 丕,王 娟.150例離休老年人幸福度調查[J].中國醫學倫理學,1997,5(1):58-60.
[2]李德明,陳天勇,李貴蕓.北京市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6,14(1):58-60.
[3]陳志霞.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對武漢市568位老年人的調查分析[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1,(4):63-66.
[4]杜瑞紅,董莉萍.吉林市社區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北華大學學報,2007,(3):262-265.
[5]王婧媛,方雙虎,姚本先.蕪湖市93名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現狀調查[J].衛生軟科學,2009,23(4):405-407.
[6]孫麗婷.邊疆小鎮老年人生活滿意度調查研究[J].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16(4):73-76.
[7]劉永策,林明鮮.城市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實證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5):607-609.
[8]呂永貞,林 粉.老年性抑郁癥的臨床分析及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05,21(23):3296-3297.
[9]王瀠雪,黃明雷.晨練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及主觀幸福感的結構方程模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23):4657-4659.
[10]戴 群,姚家新.體育鍛煉與老年人生活滿意度關系:自我效能?社會支持?自尊的中介作用[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5):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