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鵬
(重慶師范大學 重慶 401331)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選拔已經不在只是局限于單純的專業知識考察,對于個人的綜合素質的考察越發看重,這就使得當代教育理念產生了局部的轉變,即在保證學習成績的基礎上追求學生全面素質發展的教育。
傳統的學校體育作為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職能是按照國家頒布的課程標準進行有目標的、有組織的、有計劃的、系統性的對學生進行體育知識和技能的教授,通過學校體育課程的開展達到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的雙向發展。一直以來,我國的傳統的學校體育教學受到學科中心論影響很重,導致在教學上過分的偏重于學校體育課程中顯性教育部分的知識和技能的教授,漸漸地忽視甚至無視了學校體育教學中隱性教育所帶來的對學生潛在的長遠影響。可是,這樣傳統的學校體育課程的教學方式和理念,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代社會大眾對于體育課程效果的需求。
隱性教育是指在宏觀主導下通過隱目的、無計劃、間接、內隱的社會活動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的教育過程[1]。隱性教育所帶來的教育效果是融入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并不如顯性教育帶來的改善那么顯現于表面那樣。雖然細微,但是確有著持久和循序漸進的對受教育者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情操和意志品質等產生深遠的影響。
體育活動對大學生的健康產生多元的影響[2]。有研究表明,日常生活中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不但能夠有效的改善人體的身體機能的健康水平,而且有利于促進人們自身的心理健康發展。體育活動所產生的心理效益主要表現在能夠有效的改善鍛煉者個體的自我知覺與提高其自身的自信心水平。所以,體育活動對于個人自信心的培養存在著客觀的有益影響。
在學校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因教學活動而促使身體素質得到改善,而且可以學習并掌握到許多運動技能。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這些顯性因素會在生活中慢慢積累從而善學生的整體運動水平,而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對自我能力、價值等做出客觀、正確認知與綜合評價,并在此基礎上所產生的一種內心體驗,這就是運動自信心的產生。因此,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擅長運動的學生一般都善于表現自己,這就是運動自信心對其它學習生活中其它方面的深層影響。
意志品質是當代青少年必不可少的一項品質。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全面建立,“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導致人們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這就對人的意志品質的要求越來要嚴格。一個意志方面薄弱的人是很難立在現代社會立足的,也很難在事業上有一定的作為。而當今青少年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很大的短板,導致大多學生在意志品質方面過于薄弱。
學校體育的隱性教育由于其自身具備“知、情、意、行”統一的特點和體育活動的多樣性,能夠使學生在校期間進行體育活動時,自身的意志品質不知不覺中已經得到了改善。“知、情、意、行”四者的統一,使學生能夠在肉體和精神上都體會到進行鍛煉時練習技巧的艱難和克服身體極限時的痛苦,從而得到意志的磨礪。而在社會生活中我們所遇到的困難是多種多樣的,這樣就要求我們具備多方面的精神意志來克服困難。體育活動項目種類多且特征明確,例如:具有較高危險性的活動項目(如攀巖、跳木馬等),有助于對學生勇敢向前的意志的培養;進行一些對于個體自身耐力水平要求比較高的運動項目(如中長跑、定向越野等)有利于培養學生自身堅韌不拔的毅力。這些活動對于良好意志品質的形成都是在潛移默化中緩慢影響的,有時可能在其幾年的學習生活中都不會有明顯的顯現,但它已經融入了進學生生活中的點滴之中。
學校體育課程的教育不僅僅只是教授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的知識與技巧,還是一種把健康鍛煉和美感交融組合在一起的造型藝術。在學校體育課程的教授過程中,健與美的意識形態也已經開始慢慢滲透到每一個鍛煉的環節中,也使學校體育課程更加的適應青少年對于審美這種心理特征的認知需求。
首先,學校體育中的顯性教育內容能夠有效的對青少年形成自身形體健美的目標做出引領作用,以至于改善青少年學生對于在形成自身形體健美過程的感受和認知的能力。其次,在體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嚴格遵守力量、耐力、靈敏等在體育教學中出現的特有的技術類型的要求,還要把對稱、統一、節律等運用到課程教授中,做到課程中指導和示范都達到形體優美、連貫緊湊、肢體舒展等要求,從而使青少年學生在賞心悅目的情緒中,自然而然的激發出自身的審美情趣。最后,還有一些細節尤其值得教師在教學中引起注意,如在語言上要言簡意賅、形象幽默、生動活潑等。
人的生存離不開社會,而社會是由一個個人組成的,所以我們要想很好的在社會中生存下去,并獲得更高的期望,那么就要學會如何更好的與自己周圍的人溝通與合作。這一代子女大多是獨生子女,所以在家庭生活經常是以自我為中心,而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室內課幾乎沒有集體協作的鍛煉,在這種情況下,體育課作為一種以集體活動為主的課程的重要性就不言而論。在體育教學的內容中多數是以集體項目的教學為主,即使是個人技術類的項目也會有多人協作的教育教學融入其中。其中最常見的應該是籃球、排球、足球這三項大球類運動,不管是技術練習還是場上對抗,都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尤其是進行比賽時,集體的力量與個人力量的對比更加突出,而且因集體協作后得到的榮譽也更能使青少年學生知道協作的可貴之處。
學校體育的課程內容不僅對青少年身體發育有直接作用,對于其大腦在這個年齡階段的發育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如人們所熟知的那樣,青少年學生的智力水平,學習效果的好壞,都與大腦皮層的物質結構和機能有關。神經細胞所具有突起的多少和神經元之間聯接的復雜程度以及人體產生的刺激信息在神經系統中的傳導速度等都會間接或直接的影響到青少年學生們的智力發展。據美國科學家們的實驗研究表明,人體經常性的參加體育健身活動能夠有效的增加單個神經細胞上所擁有突起分支的數量,增加神經元細胞網絡的復雜化程度。學校體育中種類豐富的體育活動可以從多方面地不同程度地影響大腦皮層中相應區域的神經中樞,從而促進和改善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使青少年學生的智力水平獲得良好的發展。
學校體育中隱性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刻的、長期的、全方位的,從精神層次到身體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導向作用,而且這個導向作用會在世界觀價值觀正常形成的青少年階段一直伴隨在學生的身邊,潛移默化的對其產生影響。因此,在學校體育的教學中應逐漸的改善體育課的內容比重,使學校體育的功能不再單單只局限于對于身體健康的保持和身體素質的加強。隨著終生體育這個概念漸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學校體育的隱性教育功能不但會使青少年在學生時代受益,更將貫穿終生的,從而改善一代人的綜合素養。
[1]馮文勤.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大學生的有效方法研究——基于網絡的視角[D].南昌大學,2011.
[2]張清江.對學校體育“隱性課程”的分析[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3(1):18.
[3]仁幻,姚蓄.體育隱蔽課程的基本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人民育出版社,2002.
[4]馮萍,蘇小運.論現代學校體育的隱性功能[J].江西教育科研,1996(3).
[5]萬增奎.論學校隱性道德場[J].淮陰師院學報,2001(1):17.
[6]童錦,縱艷芳.人文精神:對學校體育隱性教育的思考[J].洛陽師范院報,2010(2):29.
[7]班華.隱性課程與個性品德形成[J].教育研究,198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