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寧
(江蘇省無錫市江南大學 江蘇無錫 214122)
曾經的傳統(tǒng)理念認為,人只要不處在生病狀態(tài)中就是健康。后來,世界衛(wèi)生組織重新對健康做出了更加全面的解釋,它認為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性。
乒乓球與其它小球運動一樣擁有球體小、變化多、速度快等特點,專業(yè)的乒乓球比賽競技性較強,而業(yè)余健身乒乓球則具有極高的趣味性。除此之外,乒乓球還擁有著球類項目中最快的旋轉,這也是乒乓球的最大魅力。乒乓球所需的設備簡單,室內外皆宜。這些條件非常有利于這項運動在任何地方開展。
在乒乓球訓練中,學練乒乓球技術動作的目的不僅在于打好乒乓球,更重要的是力求以此為媒介,發(fā)展人們的身體素質。
跑是現代絕大多數體育運動的基礎運動方式。在乒乓球運動中,從發(fā)球開始到這一回合的結束,特別是中遠臺的相持對拉,跑動和折返跑的能力更是決定這一分歸屬的關鍵因素。乒乓球運動本身的需要,也就可以使人們在運動過程中將自身“跑”的能力得以鍛煉。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奔跑能力和爆發(fā)力,可以有針對性的組織關于跑的專門訓練。乒乓球運動中的跑是要按照一定的規(guī)矩和步法進行的。步法靈活、選擇得當、運動順暢,就可以加快移動速度,保證身體能夠準確移動到最合理的擊球位置,為接出高質量的回球打好基礎。如果步法混亂,必然影響奔跑的速度和方向等。所以在日常訓練的安排上,也要根據多種情況安排不同種類或不同組合的步法練習,如在來球緊逼身體的情況下,擊球時就采用“側身步”;在來球遠離身體的情況下,擊球時就采用“交叉步”。此外,還可以安排一些包括變速跑、變向跑在內的輔助訓練,以求更好地掌握方向性、增強爆發(fā)力。
跳在乒乓球運動中也非常常見,它的表現方式一般融合在步法中,最典型的就是步法中“跳步”。在來球離身體較遠,出單步尚不能夠到來球,而交叉步又會跑過來球,此時跳步就是最合理的選擇。“跳步”的關鍵在于移動的位置準確、迅速。為達到這一要求,在平時的訓練中還可以安排跳繩等輔助訓練,以進一步提高跳躍能力。
乒乓球運動具有快速、變化、旋轉的特點。因此,人們必須提高自身的靈敏和協調才能與之相適應。靈活性和協調性兩者是密切相關的,而通過乒乓球鍛煉,能夠提高或增強人們身體的有關部位及其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靈敏性的要求一方面是在運動中身體的有關部位不僵硬;另一方面是該部位所做的動作準確到位。例如,接急下旋球時,用拍觸球的左側下部,同時手腕外旋;當一方向另一方發(fā)起猛烈進攻時,防守方必然要疲于奔跑救球,這時的步法就要求十分靈活,步法與步法之間的轉換也要順暢自如,否則必將影響奔跑的速度和方向。這些都是要在日常訓練中認真練習才能在比賽中取得理想的效果。
協調性是指身體的各個有關部位及其動作互相配合順暢、默契,無生硬感。乒乓球運動中的很多動作都需要身體多部位的協同配合。尤其是乒乓球的雙打,它的難度在于不僅要做好自身的協調,還要同時處理好與隊友之間的外部協調。在訓練或比賽中,無論在發(fā)球、接球、進攻或防守時,雙方不僅要互相配合默契,而且還要隨時考慮“照顧”對方。
乒乓球是一種全身部位共同參與的運動,這就會使人們的運動、神經、心肺、心血管等多種人體系統(tǒng)得到鍛煉。
在乒乓球訓練和比賽中,四肢和軀干都參與了活動,因此這些部位的肌肉和骨骼都得到了鍛煉,極大地促進了肌肉力量和耐力的發(fā)展,并能使其骨骼堅硬、結實。與此同時,大腦在運動時會處于興奮狀態(tài),如此也就促進了大腦的血液循環(huán)和健康發(fā)育。
在任何體育運動中,專項運動技術無疑是決定實力的主要因素,但與此同時,若忽視了對心理素質的訓練,也會對人所已經具有的絕對實力打出不少的折扣。因此,在乒乓球教學訓練中,還要對人的心理素質進行培養(yǎng)。
運動員在實戰(zhàn)比賽中通常有兩種表現類型:“訓練型”、“比賽型”。“訓練型”運動員的特點表現是訓練時能較好的發(fā)揮出自身的實力,但在實戰(zhàn)比賽中心理素質較差,無法充分發(fā)揮出訓練中應有的技戰(zhàn)術水平。“比賽型”運動員的最大特點是在日常訓練中的表現并不如其他人兢兢業(yè)業(yè),但是一旦到實戰(zhàn)比賽中后就顯現出興奮、激動,且心理素質較好,能充分發(fā)揮出自己平時訓練中的技、戰(zhàn)術水平,從而獲取比賽的勝利。
在乒乓球運動中,人們在每個回合中都處在進攻或防守中,這是一項控制與反控制的“游戲”。因此,要想取得勝利不僅要斗勇,更要斗智,這對個人心理素質也是一種鍛煉和考驗。尤其是在比賽中對對方戰(zhàn)術意圖的揣摩、對各種戰(zhàn)機的把握、對自己運用戰(zhàn)術的選擇等,所以乒乓球教學訓練可以讓從事這項運動的人思維更加敏捷。同時,由于比賽的緊張和競爭的激烈氛圍,也會讓人們的心理素質能得到很好的鍛煉,在競爭中強化進取精神,使人的智、勇、技在競爭與對抗中得以升華。經此磨練能夠做到臨危不亂,泰然處之,既增長了智慧又陶冶了心理。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通過參與乒乓球教學訓練和比賽,能使人們的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和沉著冷靜等心理素質得到極佳的鍛煉。
在人們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得到鍛煉后,還不能忽視對他們在社會適應性上的培養(yǎng)。社會適應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項。
乒乓球運動雖然為個人項目,但是無論是日常的教學訓練還是臨場比賽,還都有與人交流溝通的環(huán)節(jié)。能夠與自己的隊友和教練和諧相處,共同經歷勝利與失敗。這些都對人們更深刻的了解人與人的關系有著很大的幫助。另外,人們還可以從比賽中獲取友誼,細細體會場上是對手,場下是朋友的體育精神。
前面說到處理好人際關系,而實質上處理好人際關系的作用在于能夠更好的相互合作。體育的合作意識是指人們在參與體育活動過程中,幾個人或集體為達到一定的目的而齊心協力、團結互助地共同行動的一種比較穩(wěn)定的個性心理特征。這里還要提到乒乓球的雙打,它是合作精神的最高體現。在比賽時,隊友之間要互相配合默契,互相鼓勵和安慰。需要注意的是,在合作類(團隊類)項目中,即便隊友出現了意外失誤等原因,也決不能出現在場上互相埋怨和消極合作的情況。
在乒乓球訓練和比賽中,要公平競爭,不弄虛作假。勝不驕、敗不餒。不斷培養(yǎng)人們的誠實、謙遜、有體育精神和體育風度等各種良好的體育道德。
除了上述三項乒乓球對人們身心素質的發(fā)展外,還有一項內容不可忽視,那就是對人們心中精神象征和信仰的扶植,這正所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在世界乒壇中,有非常多的運動員值得人們敬佩和學習。他們或是技藝精湛,成績驕人(如劉國梁等人成為獲得了奧運會、世錦賽和世界杯三項冠軍于一身的“大滿貫”選手),或是具有頑強的拼搏精神,亦或是具有極佳的體育精神和體育道德。例如:我國優(yōu)秀直板選手王皓,他開創(chuàng)了直板反手全面直板反拉打法的先河,雖在近年來被新生代選手連續(xù)擊敗,但依然兢兢業(yè)業(yè)的訓練,堅持自我、毫不懈怠;奧地利選手施拉格在對手的來球擦邊而裁判沒有看到,依舊判罰對手失分的情況下,他主動說明真實情況,為對手加分。這些讓人敬佩的事例定會在無形當中讓人視其為榜樣,也定將始終激勵著人們不斷進步,并帶有正確的信念生活著。
盡管乒乓球在現代的世界體壇中的地位還不能與足、籃、排三大球運動比肩,但這項運動單就在我國仍舊有無可比擬的群眾基礎。通過多年的實踐積累和理論研究,可以肯定的是,乒乓球這項運動無論是在廣場公園中、各級校園里,還是專業(yè)運動隊,它都是一項有助于人們身心健康的運動。在運動中,快速的判斷來球,選擇正確的移動和回擊方法,并根據對手的移動預判下一板來球的可能方向,能夠在短時間內做到這些,不僅對人的身體素質有著較高要求,而且還要求這些動作要在沉著冷靜的心理狀態(tài)下完成,這都需要人們堅持不懈地練習,相信最終一定能獲得理想的、提高身心素質的效果。
[1]龔忠勇.乒乓球訓練與素質教育[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6,24(4).
[2]騰亞文.淺議乒乓球訓練課對小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J].世紀橋,2011(1).
[3]須曉東.現代乒乓球訓練科學化主要特征分析[J].體育世界,2006(10).
[4]曹愛斌.普通高校乒乓球訓練中體能訓練方法研究[J].搏擊(體育論壇),2011,3(8).
[5]孫巖,馬襄成,王健.當前我國業(yè)余體育訓練的問題及改革策略[J].福建體育科技,200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