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鶴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洛陽中心小學 江蘇常州 213104)
體育游戲既是進行體育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體育教學大綱中的主要教材之一。無論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學生在課間活動、課外集體游戲時,那些喜聞樂見的游戲總是能激發孩子們無限的興趣。相對學生而言,體育游戲最具有吸引力,因為體育游戲具有鮮明的教育性、趣味性、群體性、規則性和競爭性等。
大部分體育游戲在學生鍛煉身體的同時,都蘊含著教育因素。如:“大家一條心”、“紅燈綠燈”、“救護戰友”等。這些游戲的名稱、內容、方法都具有教育意義。“紅燈綠燈”的游戲,就不只是發展學生的奔跑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從游戲當中受到了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因此,在課的設計上,教師要善于運用游戲組織教學。
體育游戲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具有趣味性。因為體育游戲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新穎活潑,能滿足兒童的心理需求,所以體育游戲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學生上課時都有強烈的做游戲的傾向,如果教師恰當地從學生的實際心理需求出發,巧妙地運用游戲進行教學,體育課上起來就會得心應手,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很高,從而杜絕了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上體育課”的傾向,體育課就能真正成為學生向往的樂園,進而實現了體育課本身的價值。
體育游戲一般來說都是集體活動,學生在游戲過程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承擔著一定的責任,這種具有群體特征的游戲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擺脫孤獨,增強了與他人合作交往的熱情,培養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教師根據每節課的內容,適當貫穿一些帶有比賽性的游戲,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練習動作的興趣,使學生在緊張活躍的氣氛中增加練習次數、提高練習強度、鞏固技術動作,達到健康身心的目的。
(1)對一、二年級的學生而言,由于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上課時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擾,自控能力比較差,所以學生不可能在40min內有意識地強制自己集中精力認真上好課。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更應該充分利用游戲、結合教材來進行教學。如:在立定跳遠的教學中,過去是利用沙地,學生排隊練習,練習密度和成績相對較差。我在實際教學中,嘗試著貫穿了游戲教學,學生的成績和練習密度都有較大的提高。如讓學生模仿小兔子的動作,讓學生兩手放在頭后兩側做兔子的耳朵,雙腳向前跳,教師再及時鼓勵:“看誰跳的動作最好、距離最遠,誰最像小兔子。”這樣,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上進心,還使學生主動地進行練習,一點兒也不覺得累。
(2)在小學高年級,學生對課堂的準備活動,總是做得不認真、不充分。即使教師再三強調準備活動的作用,學生的積極性也不高。針對以上情況,教師就應該更新方法,利用一些簡單的器械以及一些舞蹈動作來代替準備活動,喚起學生做準備活動的熱情。例如:師生可以在活潑、動感的音樂伴奏下,共同做簡單的韻律動作,在歡樂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達到了熱身的目的。實踐證明,這種方式孩子們十分容易接受。如:在講授下肢力量練習知識后,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單腿跳躍、青蛙跳、單腿跳接力等比賽,把“教”與“玩”結合起來。又如:六年級的學生在平常的文化課中有一定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如果精心設計游戲,讓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中獲得樂趣,獲得參與的滿足感,學生在文化課上的壓力就會緩解下來。學生們親身感受到了運動帶來的無窮樂趣和滿足,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這正是體育課魅力之所在。
(3)在主教材中加入一些競賽的游戲進行教學。因為大多數學生都認為體育課是以“玩”為主的,所以對體育課感興趣,由于主教材的內容和教師的教學形式單一,因此學生對體育課也提不起興趣,導致達不到增強體質這個目的,所以教師就要利用學生這個“玩”的心理和主教材結合起來進行游戲,把學生認為難的、累的內容巧妙地編到游戲中去,并給這些游戲取一些新鮮的名字,例如:把400m跑起名為:“搶占制高點”分四組進行比賽,并聲明勝利者將得到獎勵,這樣課堂就更富于情境化、游戲化。學生雖然在游戲中訓練流汗,但是興趣濃、氣氛活躍、積極性高,唯恐搶不到制高點,苦點累點就顧不得了。這時,教師及時表揚速度快的同學,更要表揚那些平時怕苦怕累而今天卻堅持跑下來沒叫一聲累的學生,提醒他們:“你看,這不是跑下來了嗎?其實你很棒的,希望你今后更棒!”學生聽了也美滋滋的。因此要教師經常變換鍛煉手段,更新內容和游戲的名稱,運用形式多樣的方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變“讓我練”為“我要練”。
我校每天共4個課間,其中10min課間3個,大課間1個,學生除了上廁所之外,課間玩的不長,項目也不是很多,有的同學利用課間寫作業、看書,使得本該豐富多彩的課間變得那么枯燥無味,長此下去,不僅泯滅了學生的天性和創造力,而且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有意識地鼓勵學生自編自創游戲,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給他們提供廣闊的創造空間,讓學生自由創編游戲,通過一個時期的實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課間10min,時間短,而且沒有相應的體育器材,教師要運用啟發、激勵等手段,引領學生體會到游戲的作用,激發他們“想設計、要創造”的熱情。從學生校園生活實際出發,滿足學生的需要,讓他們為全校同學設計游戲,讓他們設計的游戲吸引更多的學生都來做,使學生真正成為了活動的主人。以下是各個班級課間10min自編自創的游戲。
(1)看誰反應快:俗稱“寫王字”游戲,訓練學生的迅速反應能力。
(2)腦筋急轉彎:完成與口令相反的動作,訓練機智程度。
(3)猜拳游戲:兩人同時出數字,看誰先報出相加的得數。
(4)小小搬運工:用墊板托著可樂瓶走路,訓練平衡能力。
(5)“瓶”步青云:用空瓶搭高,訓練動手能力。
(6)心靈感應:根據動作猜成語,增加成語詞匯量。
(7)七色彈珠:用左手拿鉛筆夾彈珠,開發右腦。
(8)飛向宇宙:用自制折紙飛機比試飛的遠近。
(9)快樂的氣球:兩隊比試頭頂氣球,訓練協調能力。
(10)桌面足球:兩人用墊板和小球在桌面來回推擋,訓練反應能力。
(11)桌面小精靈:用鉛筆把棋子彈入指定方位,訓練手指的靈活性。
(12)投籃高手:用乒乓球在桌面上反彈后投入杯中,訓練反應能力。
(13)桌面保齡球:將保齡球游戲搬上桌面,訓練手指的靈活性。
孩子們適量的游戲活動能加快全身血液循環,提高視聽能力,改善大腦皮層的協調指揮機能,以良好的狀態投入到下一堂課的學習中去。自編課間體育游戲能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愉快課間、愉快心情、愉快學習、愉快創造。
(1)“小皮球,香蕉梨,馬蓮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這首古老的跳皮筋童謠曾伴隨一代代人成長。但如今,能邊唱“小皮球”邊跳橡皮筋的小孩子已經越來越少。20世紀70年代出生的人們個個耳熟能詳攻城、跳皮筋、打彈珠等童年游戲,現在正逐漸被電子游戲和其他昂貴的玩具所取代。
(2)集體跳皮筋是我校開發的集體游戲項目。比賽方法:①規定動作的比賽。②自編動作的比賽。比賽規則:以班為單位,參加人數不能少于20人,男女生均等,邊跳邊朗誦《古詩歌》。在進行游戲當中,賦予古詩歌新的內容:增加朗誦《古詩歌》。這樣,能夠吸引學生進入情境,激發學生練習熱情,通過集體游戲學生不但可以鍛煉身體,增強手腳協調能力,還能增進彼此間的了解,從中學會溝通、協調、合作等能力,培養集體意識。
此外,教師還應根據體育教學各個環節的任務要求,認真篩選那些適合在小學不同階段的體育游戲,并認真安排具體的實踐環節,在此基礎上創編一些有針對性、普遍性強的游戲,以適應時代教學的要求,達到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從學校現狀來看,重視學生對體育課和體育游戲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鍛煉、自覺鍛煉,讓學生自愿地愉快地活動,是當前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1]梁雁玲.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課的應用探析[J].體育博覽(研究版),2011(5).
[2]陶文濤.小學體育教學應以體育游戲為主[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1(8).
[3]戴雅芳.挖掘生活資源 創編體育游戲[J].學校管理,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