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松山
(成都體育學院研究生 四川成都 610041)
21世紀,大學體育教育樹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學生擁有健康的身體,為將來工作、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怎樣才能使大學生加強體育鍛煉提高健康水平,本文通過對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現狀調查,掌握學生對體育現狀的認識評價,從學生的視角找出不足及其原因,并提出改進意見。因此課余體育運動得到了人們廣泛的重視,也逐漸地成為現代大學生生活方式的重要部分。但不可否認的是課余體育活動在開展過程中存在著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為此我們對大學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現狀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并且通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找出影響大學生體育發展不平衡的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建議。為全面開展大學生健身活動提供一定的指導和理論依據。
1.1.1 大學生參與體育項目情況分析
根據對大學生的訪談和多次到校園活動場地的觀察發現,一般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活動內容是常年不變的。這樣以來,一方面便于大學生根據他們的共同的體育興趣來組成一支隊伍,共同進行體育鍛煉;另一方面也便于大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不斷的提高他們自身的技術水平,增進隊員們之間的感情交流。從調查中可以看到,參加球類的大學生較多,因為球類運動技巧性和趣味性較強,一般有2人或2人以上參加,提供給大學生一種特殊的互動場所,使互不相識的人之間有了共同的話題,也給大學生提供了情感宣泄的機會。參加跑步和散步的大學生也比較多,這是因為跑步和散步場地比較充足,經濟投入較少,是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時選用的最方便的鍛煉項目。另外國家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視,學校體育活動的組織開展,體育場地設施不斷完善,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也大大提高,課外體育活動受到更多大學生的歡迎。大學生一般都掌握一項或多項體育健身方法,每個院系一般都有一個或幾個運動代表隊,這樣對大學生課余體育活動更廣泛開展起了積極作用,尤其是一些女大學生也參加到課外體育活動中來,越來越多的女大學生的身影出現在操場上,這不僅鍛煉了她們的身體,娛樂了她們的身心,也可以促進她們之間的感情交流、陶冶情操,讓她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1.1.2 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活動時間和活動持續時間情況分析
從訪談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在參加課余體育鍛煉時間段的選擇上,大多數大學生選擇了早上和下午,占被調查人數的33.7%和36.6%;選擇上午的大學生較少一些,僅占10.3%;選擇晚上參加體育鍛煉的大學生人數占19.4%。由統計可以看到,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大學生選擇鍛煉時間為60min的人最多,占被調查者的39.5%;其次是選擇鍛煉時間為30min以上的占總人數的28.3%;選擇鍛煉時間為90min到120min的只占被調查者的16.9%,120min以上的占15.3%。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大部分能主動的參加體育鍛煉,時間段主要集中在60min左右。這是因為學校課程安排及運動項目的要求等因素的影響。但是其它時間段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有所減少。因此學校應鼓勵大學生多參加體育鍛煉,充分調動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群的積極性,努力開展好全民健身運動。
1.1.3 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目的情況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目的是娛樂休閑、強身健體、消磨時光,通過鍛煉可以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增強體質。由于參加體育鍛煉目的的不同,使得大學生在選擇體育鍛煉方式和項目上也有所不同。像籃球、乒乓球、足球需要參加人員的共同配合,因此為了加強人際交往,選擇這些項目是最合適的,可以加深彼此之間的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為了增強體質,通常要選擇一些強度較大的項目;為了治療疾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力所能及的運動項目。
調查結果表明,影響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活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大學生的個人因素、也有外部環境因素的制約。從訪談中了解到,影響大學生課余體育活動開展的因素中個人因素占主要方面,這包括大學生個人對體育的興趣與愛好、經濟情況、運動技術水平的掌握、時間方面的原因等因素;沒有時間和身體疲勞是影響許昌學院大學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大學生學習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平時上課學習一天已經身心疲憊了,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再參加課余體育鍛煉了,這樣一來對大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非常不利。另外有些學生喜歡運動,哪怕學習再繁忙,也會抽出時間來參加體育活動,而有些學生則喜歡安靜的待著,或是學習或是外出做兼職,相對參與體育鍛煉活動的時間就減少了。環境因素包括體育場地、體育設施、氣候方面和周圍同學的影響等,有些學校的體育場地是按照時間段來開放的,或者是只提供上課用,課余時間不對學生開放;或者是周圍環境影響,朋友之間喜歡結伴而行,大家都有意愿去進行體育活動則行,不然是不會單獨進行體育鍛煉的。
(1)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開展不夠完善:課余體育鍛煉開展的程度較低,組織發展不健全,管理體系不完善,自主管理的力度不夠,大部分學校體育設施不夠完善,缺乏體育管理部門的專業化管理,各級政府部門和體育管理部門對體育活動開展的投入嚴重不足。(2)學校部分體育項目場地資源不足,目前為大學生提供的體育活動場地資源有限,不足以滿足大學生的運動需求。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活動場所并不確定,已經有一部分大學生到校外體育場地進行鍛煉等。(3)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呈多元化趨勢:強身健體、休閑娛樂成為體育活動的主要目的。但從不同性別來看,參與體育運動的目的還是有所不同的。(4)大學生參與的項目大多是球類、跑步等項目:大多數居民喜歡一些簡單易行,趣味性高,投資成本低,受場地、器械限制較少的體育項目。(5)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活動的時間大多是在下午和早晨進行,每次活動所持續的時間在1h左右。
(1)加大學校體育場地資源投入:學校體育的發展需要有足夠的空間與場地資源,應加強與訓練單位和其他高校的交流,以便為我校大學生提供訓練經驗。與此同時,學校管理者們應加強對學校體育的科學研究,只有深入了解學校體育,才能更好的服務于在校大學生。(2)加大對我校體育教師的培養和工資待遇:加強和完善學校體育教師的指導水平,使學校體育教師能夠發揮其自身的作用,將健康、文明、科學的健身方法和思想源源不斷的輸入到大學生當中。(3)完善學校體育設施:學校體育設施的分布不夠合理,器材不夠,缺乏體育設施。而且一些好的體育設施不供大學生使用,很多大學生想參與體育活動的話需要到較遠的校外收費場所,這制約了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大多數人們因為這個因素而放棄參與體育活動。因此需要體育管理部門和各級政府加大對學校體育的投入。(4)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種類應趨于多元化:應多開展一些適合大學生的體育活動,如籃球比賽、足球比賽、排球比賽、羽毛球雙打、單打比賽、交誼舞、健美操等集體性比較強的體育運動項目,以此提高中大學生參與鍛煉的積極性,這樣也有利于增加在校大學生的感情交流,對提高大學生凝聚力有很大幫助。(5)大力宣傳學校體育鍛煉:增強大學生對學校體育活動的了解,鼓勵大學生多參與體育鍛煉。(6)加大對體育經費的投入:開辟多種籌集資金渠道,要轉換大學生的觀念,樹立“花錢買健康”的觀念;可以建立會員制,適當收取會費;尋求社會的贊助,促進企事業單位增加對學校體育的投入。
[1]任海,王凱珍.我國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現狀及問題[J].體育與科學,1998,19(3):18-24.
[2]魏爭光,楊建設.中國學校體育研究綜述[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2,19(3):33-39.
[3]沈海.對我國學校體育發展的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24(3):313-314.
[4]吳樹斌,李建國.澳門學校體育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2(1).
[5]李建國.高校體育組織結構“小型化”探討[J].體育學,1999(4).
[6]劉明生.上海市學校體育組織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9(1).
[7]董曉虹.浙江省高校體育學習與鍛煉的現狀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3):390-392.
[8]中國學校體育調查組.中國學校體育現狀調查研究[J].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7.
[9]彭敏.對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現狀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5(3):39-40.
[10]鄭李茹,林少娜.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調查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1(4):113-115.
[11]黃若澗.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調查分析[J].體育科技,2004,2.
[12]張惠春.普通高校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需求的調查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03.
[13]李平,孫仲春.對四川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現狀的調查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3,4.
[14]王華倬.我國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現狀的調查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24(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