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江淮風雅自此萌:論江蘇地區高等(高等級)教育的誕生

2014-12-05 09:22:17朱季康
高教探索 2014年6期
關鍵詞:教育

朱季康

摘要:先秦與秦朝時期,江蘇地區開始出現高等(高等級)教育的形式,但還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高等教育。兩漢時期,江蘇高等(高等級)教育在制度與教學內容上有所提升,實現了由初等教育向高等(高等級)教育的轉變。從對先秦及秦漢時期江蘇地區高等教育事業的實際考察中發現,其歷史內涵應具有超越一般蒙學及基礎文化教育的層次,具有較高程度的經學教育與研究,在某種范圍內為政權輸送高級官僚的職能。同時,江蘇地區高等教育具有官私立并萌性、區域不平衡性、家學奠基性等三個時代特點。

關鍵詞:先秦;秦漢;江蘇;高等教育先秦、秦漢時期是確立中國古代教育雛形的關鍵時期。江蘇地區的高等級教育①也從無到有,經歷了先秦與秦朝時期的醞釀,終在兩漢時期而初萌。

一、先秦與秦朝時期江蘇地區高等級教育的醞釀 早在中更新世舊石器時代,江淮大地即有了人類活動的歷史。40萬年前,江蘇地區的人類生活進入原始社會階段,以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北陰陽營文化、湖熟文化等類型為代表的先人文化證明了江蘇地區人類文明的延續性。夏、商時期,江蘇地區不但與中原華夏文明同步前進,并且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風格。西周時期,江蘇主要為徐夷、淮夷的活動區域。春秋戰國時期,江蘇主要為宋、齊、吳、越、楚等國的疆土。先秦時期的江蘇先民們創造了燦爛的人類文明,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先秦時期,教育作為人類生活所衍生的附帶活動,其內涵和形式與現代概念有很大差異。從現代高等教育的定義來看,先秦時期的江蘇地區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高等教育活動或理論的出現,但有一些教育活動可以視為江蘇地區高等級教育出現的前奏。

三皇五帝時,生產勞動知識、道德倫理規范、社會生活習慣以及軍事戰斗技能、藝術等成為先民教育的主要內容。至夏代,道德倫理規范、生產勞動知識、社會生活習慣已演變為人類生活的基本內容,其教育性質逐漸被剝離,真正意義上的文化教育即將產生。有人稱堯舜時期即有“成均”之教,是為古代高等教育始祖。漢代人董仲舒曾考論五帝名大學曰“成均”。客觀分析,“成均”只能視為一種原始的全民性社會教育萌芽,并非后代所理解的高等教育。“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1]自從商代學校出現后,天命秩序、祖先崇拜、藝術修養則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西周立國學,分大學、小學。《禮記·王制》載有:“天子命之教,然后為學。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2]“辟庸”與“泮宮”是中央與地方諸侯所設立的最高學府,其教育對象主要為貴族子弟,亦有部分從平民的上層群體子弟中選拔的“俊選”,但為數極少。在民間設有承擔地方教育之責的鄉學。《周禮·地官·司徒》載有鄉師“各掌其所治鄉之教而聽其治”[3];有鄉大夫“各掌其鄉之政教禁令”[4];有州長“各掌其州之教治政令”[5];有族師“各掌其族之戒令政事。月吉則屬民而讀邦法,書其孝弟睦姻有學者”[6]。鄉學的教學內容,多為“六德”、“六行”、“六藝”之類。至春秋戰國時期,私學萌發,官學亦不斷提高。

東周以前,江蘇地區的教育活動已難確考。東周時期,江蘇地區立有若干諸侯國的國都,這些國都中應有泮宮之類的教育場所。雖是一諸侯國內的最高學府,但限于其時人類文化發展水平的整體性,“泮宮”一類的教育機構的教學內容與宗旨仍然屬于初級教育層次,難以歸于高等教育的范疇。通過這些教育機構,這些諸侯國對其貴族子弟的教育有一定成績,如春秋時期占據江蘇最主要區域的吳、越等國的歷代國君,其文化修養相對較高。吳王闔閭當政之初,“口不貪嘉味,耳不樂逸聲,目不淫于色,身不懷于安,朝夕勤志,恤民之羸,聞一善若驚,得一士若賞,有過必悛,有不善必懼,是故得民以濟其志”[7]。沒有接受過相當程度的教育,是難以有如此作為的。顯然,這其中有“泮宮”這類教育機構的功勞。

在中原文化的南傳中,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作為江蘇高等(高等級)教育的前奏,我們可以發現幾個有著重要作用的人物身影。春秋吳國公子季札可為其中之首。季札(前576年—前484年),姬姓,名札,又稱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來季子、季子,是吳王壽夢的第四子。史傳其為春秋時期南方第一位儒學大師,與孔子齊名,時人稱“南季北孔”。季札曾出訪魯國,期間欣賞了魯國所保存的周樂與舞蹈,并對之進行了評析,其中涉及政治、文化領域的精辟分析,鞭辟入里,語驚四座。這段歷史在《史記》、《國語》、《左傳》中都有記載。元代張鉉纂修的《至正金陵新志》卷九《學校志》稱:“有季子,圣門子游始北學焉。” [8]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季札的文化修養與學術水平,同時也可以將季札使魯視為中國第一次南北方高層次的學術交流與考察活動。另一個人則是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又稱叔氏,今江蘇常熟人②。傳說是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曾任魯國武城宰。言偃年輕時即拜入孔子門下,精通其學說,并恭身實踐,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在以言偃為代表的江蘇學子北上求學的同時,一些北方學者也南下江蘇,為江蘇地區的文化傳播與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如澹臺滅明是孔子賢弟子之一,學成南下后,長期在江蘇沿江蘇南、蘇中區域活動講學,弟子甚眾。還有子貢、司馬耕等人皆是其中杰出者。除了儒家學說,其時道家、墨家等學說也通過江蘇人庚桑楚及從北方至江蘇的道家楊朱、墨子弟子公孫過等人的引介而傳入江蘇。

有學者以為:“今天的江蘇地區是中國古代文明最早的發源地之一,也是我國古代教育最先萌發的地區之一。”[9]崇文重教的風氣自先秦時期就扎根江蘇大地,為江蘇地區高等教育的未來打下了堅實的人文基礎。

秦朝建立后,在加強中央集權制度的政治目標下,采取了系列文化教育措施,對高等(高等級)教育的出現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大一統國家體制下,先秦時期所存在的各地“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等現象被逐漸消除。“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10]秦朝將諸國流行的古、籀、篆三種字體改為小纂、隸書。雖然還存在著多種字體的并存現象,但文字由繁趨簡,由難趨易,由雜亂而趨統一的趨勢已是主流。“小篆和隸書的出現和使用,于文化學術的推廣,教育的開展,是有重大意義的。”[11]文字改革為教育的發展創造了新的契機,更為中原地區與江淮地區的教育交流、共進提供了條件。endprint

·教育史研究·江淮風雅自此萌:論江蘇地區高等(高等級)教育的誕生為了掌握教育的主導權,秦朝“設三老以掌教化”,在中央設有博士、太傅、少傅,在地方設有“三老”,建立了“三公在朝,三老在學”的教育管理制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12]。“郡下有縣,縣下有里、亭、鄉。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設三老,嗇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嗇夫聽訟,收賦稅;游徼循禁盜賊。”[13]“三老”在地方基層充當著教師及教師管理者的雙重角色。同時,秦朝政府基于政權穩定的考量,“禁游宦”,限制人們的流動、遷徙、集會、結社、講學等活動。鑒于“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并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而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14],秦朝奉行“以法為效”,反對儒學及其他諸子百家思想的流傳。 “聞今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15]作為傳播思想的教育活動受到了統治者的高度關注。這種限制學術及教育自由的政策壓制了秦朝私學教育的生存空間。戰國時期所設立的各國學宮,如齊國的稷下學宮等,都被取締。先秦時興旺的私學活動在秦朝轉入了低谷。同時,秦朝所頒布的“吏師制度”規定“以吏為師”,只允許向法吏學法,教育內容被單調的限定為法家思想與“書簡之文”。政府的法令條文成為學習內容,教育成為政府意志的絕對附庸。

在大環境的影響下,較之先秦,秦朝江蘇地區的教育之風雖存,但缺少了值得記錄的亮點。秦朝時期,江蘇地區原有諸侯國都的城邑皆受摧壞,失去了教育的地方自主權。而政府對私學的嚴厲限制,特別是“禁游宦”的實行,壓制了先秦以來江蘇民間私人教育的良好勢頭。無論官辦還是私立,江蘇地區的高等(高等級)教育失去了產生與存在的土壤。雖然醫藥、種樹之類的私學講授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甚至兵法之類的學說也流行不綴,如項羽、張良、韓信等人都曾接受過此類教育,并且有所繼承發揚。但就高等傳統學術范疇的教育而言,缺少新的進步。

總體觀察先秦、秦朝的江蘇地區,盡管存在高等(高等級)教育的形式,但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高等教育。這些前奏為江蘇地區真正高等教育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二、兩漢時期江蘇高等教育的初萌

江蘇高等教育的出現是在兩漢時期,在制度與教學內容上有所提升,實現了由初等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轉變。

西漢建立后,執政體系多承襲秦制,但亦有變通,尤其是執政思想開始出現重大轉折。秦朝苛政引發了人民的反抗,使西漢統治者認識到“教,政之本也;獄,政之末也”[16]。“教化立而奸邪皆止。”[17]在這種重教思想的指導下,漢初的教育指導宗旨實現了由法治教育向德治教育的轉型,其文化教育政策經歷了“雜霸”與“獨尊”兩個階段。從初期講究黃老之學的“無為”到漢武帝開始的寬松程度下的獨尊儒術,兩漢時期的教育思想經歷了一次全新的變革,也直接影響著這一時期江蘇地區高等教育的發展。西漢時期,官學與私學的發展都較前代有了超越,學校遍立,儒師輩出。“漢氏承秦燔書,大弘儒訓,太學生徒,動以萬數,郡國黌舍,悉皆充滿。學于山澤者,至或就為列肆,其盛也如是。”[18]“漢武帝立《五經》博士,置弟子員,設科射策,勸以官祿,其傳業者甚眾焉。”[19]

漢初,以道家思想為主干,法家思想為枝干,混合儒、墨、名、陰陽等學說的黃老之學成為官學教育的主要內容。但其學說十分混雜,教育主旨并不十分明確。這個時期經學開始昌盛,并逐漸形成了今、古文經的爭論。與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的爭鳴不同,此時的今文經、古文經的爭論是于儒學一家之說的內部爭鳴,而不再是百家之說,是一種在漢朝統治者控制下的受限制的學說爭辯。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向漢武帝建議了三大文教政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興太學,置明師”,“重選舉,廣取士”。這些對教育進行儒學化改造的策略在西漢的實行,對西漢高等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官學方面,西漢改變了秦朝廢學棄教的政策,大力興學設教。在都城立太學,在地方設各級郡國學校。西漢太學設立于漢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是漢朝官立的中央高等教育學府,標志著我國封建官立大學制度的初步確立。地方官學則為郡國學校。漢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漢朝正式頒布地方官學制度,明確規定:“學官:郡國曰學;縣,道,邑,侯國曰校。”[20]普遍設立了郡國學校,這種狀況一直延續至東漢末年。學術界一般以為,漢代的郡國學校是與行政區劃相匹配的,分級為學、校、庠、序。其中學、校等級較庠、序高。平帝時期,郡國學校中又設置了教育皇族子弟的“宗師”(宗卿師)。學、校內設有經師,以經師講學為主,學生自學為輔,有考試。此外,還有進行文學藝術研究的鴻都門學等教學機構的設立。

在私學方面,因為漢初社會初顯穩定局面,經濟平穩,民間求學欲望強烈,兼之官立教育體制還未健全,私學較為興盛。各私學家所秉持的學說也不囿于儒家一門,黃、老、道、法、卜莁、算學、歷數等各有流傳。很多沒有立為博士的名師大儒躬身于私學講學,一些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官員也從事私人講學活動。東漢時期,私學更形發達,其原因有二:一方面由于官場政治斗爭激烈,傾軋嚴重,很多儒學大師在政治上受到挫折,寄情于教育,進入民間,講學授徒;另一方面是因為今文經學在官學中的強勢地位,使得古文經學不得不轉移陣地,以私學為主要載體進行傳播,客觀上起到了促進私學發展的作用。私學粗略可分為以蒙學為主的書館,以經學為主的鄉塾及以專經為主的“精舍”教育。在私學中,還有一種特殊的教育形式,即家學,多見于貴族大儒之家,也為私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認字啟蒙到熟悉一般經書,再到專研經傳的教育遞進層次已然成型。基于這種教育層次的考察,可以將各個郡國的“宗師”、學、校,以及私學中的專經教育機構作為江蘇地區高等教育的首現③。

首先,“宗師”教育是培養諸侯國貴族子弟的高等教育形式,在江蘇地區的各諸侯國中也應普遍存在。楚、吳、江都、廣陵、泗水、沛、彭城、下邳等諸侯國的王族弟子都應接受了“宗師”教育,這種教育采取了由中央派遣師、傅、相,對諸侯及其儲君進行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式。漢代江蘇較為有名的諸侯王之師、傅、相,有任楚國之傅的經學大師韋賢的五世祖韋孟和江都相的董仲舒等人。漢朝江蘇地區諸侯國的宗師教育不乏優良之例,培養出對朝廷忠誠、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諸侯國接班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董仲舒對江都易王劉非的教導。相傳劉非“好氣力,治宮館,招四方豪杰,驕奢甚”[21],董仲舒相江都后,采用儒家“正誼明道”的思想來教導劉非,得到了劉非的尊重與敬服。“天子以仲舒為江都相,事易王。易王,帝兄,素驕,好勇。仲舒以禮誼匡正,王敬重焉。”[22]董仲舒成為當時諸侯國中宗師教師的楷模。《后漢書·光武十王列傳》稱光武帝子沛王劉輔“好經術,善說《京氏易》、《孝經》、《論語》傳及圖讖,作《五經論》”[23]。這也是其師、傅教導有方的結果。但亦有反面例證,如高祖少子淮南王劉長素不馴服,謀反后,袁盎上書漢文帝,稱“上素驕淮南王,不為置嚴相傅,以故至此”[24],將淮南王叛逆的責任推到了其師、傅的身上。西漢時期,代表中央政府權威、維護中央政府利益的師、傅、相與諸侯王之間常有意見沖突。如吳王劉濞素來驕橫,袁盎被任命為吳王相時,其侄就曾勸誡其不要過于與吳王沖突,以保全自己。有些師、傅、相因教導諸侯王而引來殺身之禍,楚王劉戊就曾對勸誡其放棄叛亂念頭的相、傅大加屠戮。“其相張尚、太傅趙夷吾諫,不聽,遂殺尚、夷吾,起兵會吳西攻梁。”[25]就總體而言,兩漢時期的諸侯王及儲君教育還是成功的,大部分的諸侯王都有良好的文化素養與學識,對所封地區的穩定發展起到了正面作用。endprint

其次是郡國學校、私學專經教育。兩漢是江蘇地區高等教育的首現,所以郡國學校雖多有設立,但并未有太大亮點,史書也少有記載。相對而言,比較興盛的是私學專經教育。

西漢時期,東海下邳人嚴彭祖曾向魯人睦孟學習《春秋》,后自己講學授徒。“孟死,彭祖、安樂各專門教授,由是《公羊》春秋有顏、嚴之學。”[26]時人稱為“楚兩龔”的龔勝、龔舍兩兄弟,“少時好學明經”[27],結束仕途后,返回故里楚國,龔勝傳授《尚書》,龔舍“通五經,以《魯詩》教授”[28]。其時還有沛人施讎、翟牧、鄧彭祖、高相等人教授《易經》;沛人褚少孫、楚太傅唐生等人教授《詩經》;沛人慶善等人教授《禮經》;沛人蔡千秋等人教授《谷梁春秋》等。東漢時期,私學專經之學在江蘇更加發達。彭城廣戚人姜肱“博通五經,兼明星緯,士之遠來就學者三千余人”[29]。足見其時江蘇私學專經之學的影響。

兩漢時期,也有大量的江蘇人北上求學,接受都城高等教育的熏陶。清代趙翼于《陔余叢考》卷十六《兩漢時受學者皆赴京師》條中稱:“蓋其時郡國雖已立學……然經義之專門名家,惟太學為盛,故士無有不游于太學者。”[30]以東漢廣陵一國,即有張纮,“入太學,事博士韓綜,治京氏《易》、歐陽《尚書》”[31]。臧洪,“年十五,以父功拜童子郎,知名太學”[32]。徐淑“隨父慎在京師,鉆《孟氏易》、《春秋》、《公羊》、《禮記》、《周官》”[33]。可見,江蘇籍學者一方面就學于太學,另一方面,其中一些學者以其學識任教于太學,為中央高等教育作出了貢獻。也有江蘇籍學者游學各地,如沛人褚少孫、慶善、廣陵人張纮等,推動了各地文化、教育的高層次交流。

三、江蘇地區高等(高等級)教育誕生時的職能與特點現代高等教育事業具有三項基本職能,分別是培養專門人才、科學研究與服務社會,其中服務社會是現代高校的專屬職能。從對先秦及秦漢時期江蘇地區高等教育事業的實際考察中發現,其歷史內涵應具有超越一般蒙學及基礎文化教育的層次,具有較高程度的經學教育與研究,在某種范圍內為政權輸送高級官僚的職能。從這三點考量,江蘇地區確實于先秦、秦漢時期誕生了高等(高等級)教育。

從辦學層次分析,先秦與秦朝時期的江蘇地區教育主要是人類生活及文化學習的初始階段。盡管中原及西北、山東等地區已經大量存在著諸子的私學講授活動,江蘇地區也有類似的學者痕跡,但從制度上來看,江蘇地區還未形成制度化的高等級教育體制與實體。兩漢時期,啟蒙教育及基礎教育則由蒙學承擔。超越其上的以宗師及地方官學中的學、校為官立高等教育機構,以專研經學的私學為私立高等教育機構的高等教育體制隱然成形。

從經學教育與研究職能分析,先秦與秦朝時期的江蘇地區經學教育主要為被動接受中原等文化教育發達地區的熏陶,未形成經學教育與研究的規模化效應。而在兩漢時期,“校、學置《經》師一人,鄉曰庠,聚曰序。序、庠置《孝經》師一人”[34]。經學已經成為教育的主導內容,其教學層次與內涵也顯著提升。尤其在私學專經教育中,私學貫徹的是一種具有意識形態傾向的人文教育,其教學內容主干是經學教育。且因為地方學校、私學與中央太學沒有從屬關系,不受太學約束,課程設置較為自由,教學內容各有差異。通過這些教育,江蘇誕生出了大批經學人才,根據《漢書·儒林傳》、《后漢書·儒林傳》的記載,西漢江蘇具有較高學術水平者為治《易》的施讎、孟喜、高相、鄧彭祖;治《詩》的韋賢、褚少孫、翼奉;治《書》的龔勝、唐林、唐尊;治《禮》的后蒼、慶普;治《春秋》的嚴彭祖、蔡千秋。東漢則為治《易》的劉昆、洼丹;治《書》的丁鴻;治《禮》的董鈞;治《春秋》的丁恭、周澤。名家濟濟,異軍突起,文秀東南。

從某種范圍內為政權輸送高級官僚的職能分析,先秦與秦朝時期,對于官員的選拔主要還是采取世官制、薦舉制、軍功制、客卿制,雖有部分通法、征士而入仕者,但不為主流。高等(高等級)教育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太多的價值空間。兩漢時期,除察舉、孝廉外,還有茂才及察舉特科(有賢良文學、明經、明法等)等途徑獲取人才,具備高等教育學習經歷成為一種附加優勢。也因此,兩漢的官學高等教育含有強烈的政治意味,除了“文吏之學”,即“好仕學宦,用吏為繩表”[35]外,亦有“都試講武,設斧鉞旌旗,習射御之事”[36]。兩漢時期,郡國還負有舉薦博士弟子的職責。通過考問經學,根據成績,授以官職。在這個過程中,經學造詣成為關鍵。如東漢毗陵人高彪舉孝廉,試經第一。很多江蘇籍官員勤勉任職,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成為一代名賢。彭城人劉向,《江南通志》稱其“宣帝講論五經于石渠,拜郎中,元帝時官宗正給事中……成帝時復進用,會王鳳兄弟秉政,向集《洪范》、《五行》,傳論奏之……嘗序次《列女傳》,著《說苑》、《新序》,數上封事,帝每嘉嘆之”。這也是江蘇地區高等教育的職能展示。

先秦、秦漢時期江蘇地區高等(高等級)教育具有官私立并萌性、區域不平衡性、家學奠基性等三個時代特點。

江蘇地區的高等(高等級)教育的誕生具有官私立共同起步、共同發展的時代特點。元始五年(公元5年),漢廷“征天下通知逸經、古記、天文、歷算、鐘律、小學、史篇、方術、本草及以五經、《論語》、《孝經》、《爾雅》教授者,在所為駕,一封軺傳,遣詣京師。至者數千人”[37]。如此體量,足見兩漢私學規模宏大、內容廣博、人才濟濟。江蘇地區其時亦是如此。在江蘇高等(高等級)教育誕生的過程中,先秦及秦朝時期,蘇中及蘇南地區的高等(高等級)教育首先崛起。但在兩漢時期,則以徐州為中心的蘇北地區成為發展重心,其原因受政權格局影響巨大。先秦時期,蘇中、蘇南因吳越等強國的發展而首先受益,文化教育得以先行一步;至秦朝,仍有慣性反應;而兩漢時期,大一統格局下,地近中原的蘇北地區更易受北方先進教育的影響,形成了以徐州為中心的教育先發區。江蘇地處南北交界,因此這種教育發展的區域不平衡性在江蘇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中雖變現形式不一,但一直存在。私學專經之學的出現,為門第家學的演變流傳創造了條件,兩漢時期的私學專經教育直接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貴族家學的濫觴。一些名家大師被征辟入仕后,門風代傳,形成了系統性、差異性的家學,直接影響到魏晉南北朝江蘇私立高等教育的發展。endprint

江蘇高等(高等級)教育的初萌,既是中央政府制度化推動的結果,更是江蘇人民自我促動的結晶。江淮衣冠自此萌,江蘇地區的古代高等教育事業也自此走上了一條具有區域特色、成就斐然的道路。

注釋:

① 所謂高等級教育,是指高于啟蒙及一般知識性教育的教育層次之上的教育形態。在中國古代教育的概念范疇中,尤其是在先秦等時期,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高等教育,只有區別于啟蒙與一般知識性教育之上的高等級教育。

② 一說是上海奉賢人。

③ 亦有學者以為只有中央的太學為高等教育,郡國中的學、校僅為中等教育,本文不認可此種觀點。

參考文獻:

[1]楊伯峻.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8.118.

[2][3][4][5][6]十三經注疏(上)[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1332,713,716,717,718.

[7]國語[M].北京:中華書局,2007.310.

[8]宋元方志叢刊(第6冊)[M].北京:中華書局,1990.5649.

[9]周新國等編.江蘇教育史[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16.

[10][12][14][15]司馬遷.史記[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43,43,46,46.

[11]肖川.中國秦漢教育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7.

[13][17][20][21][22][24][25][26][27][28][34][37]二十五史(第1冊)[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75,235,33,226,236,203,183,335,285,285,33,33.

[16]凌曙.春秋繁露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5.100.

[18][19]二十五史(第3冊)[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74,48.

[23][29][31][32][33][36]二十五史(第2冊)[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69,196,151,209,219,270.

[30]趙翼.陔余叢考[M].北京:商務印刷館,1957.296.

[35]袁華忠等譯注.論衡全譯[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740.endprint

猜你喜歡
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車內教育
英語文摘(2022年8期)2022-09-02 01:59:30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軟件導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雙減”如劍,“體外教育”何去何從?
當代陜西(2021年15期)2021-10-14 08:24:24
教育心得
贏未來(2020年1期)2021-01-07 00:52:26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人大建設(2020年1期)2020-07-27 02:47:08
什么是“好的教育”?
當代陜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36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讓教育成為終身之擇
商周刊(2018年25期)2019-01-08 03:31: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在线天堂进入|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色精品视频| 国产av色站网站|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二三|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久久中文电影| 精品91视频| 麻豆a级片| 国产久操视频|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日韩123欧美字幕| 福利在线不卡| 欧美精品另类|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色哟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网18禁| 超碰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网18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国产激情第一页|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亚洲三级a| 亚洲成人免费看|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免费黄色网|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免费| 99视频只有精品| 2021亚洲精品不卡a| 综合色天天|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av在线手机播放| 在线观看无码av免费不卡网站| 蜜芽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伊人AV天堂|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国产资源站|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国产精品粉嫩|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青青青草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毛片一级在线| 无套av在线|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 国产亚卅精品无码|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午夜国产小视频| 亚洲美女AV免费一区| 欧美国产在线精品17p|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国产91高跟丝袜| 久久人体视频|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