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司鳳+郄海霞
摘要: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研究三角園”利用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與區域實現協同創新,成為規模最大的研究型產業園區。其協同創新主要基于以下路徑:合力構建研究園區,實現政、校、企聯合管理;發揮高校學科優勢,協同開展科研項目;完善創新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換;創建多元文化氛圍,提升高校創業能力;多渠道籌集資金,提供創新動力支撐等?!把芯咳菆@”成功的經驗對我國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及“2011計劃”具有啟迪意義。
關鍵詞:研究三角;協同創新;創新平臺;可持續發展美國是世界上高等教育非常發達的國家,也是產學研協同創新發展最好的國家之一。作為世界科技工業園區締造者,美國的強大來源于知識的創新,而不是資源的簡單累積。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出現了“硅谷”、“128號公路”、 “研究三角園”、奧斯汀等產學研創新基地,成為世界各地推動協同創新、促進區域發展的典范。目前北卡羅來納州“研究三角園”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園區,也是高校與經濟相對落后地區實現協同創新的后起之秀。本文以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研究三角園”為例,探究高校與區域協同創新發展的路徑,希望對推動我國高校與區域協同創新以及“2011計劃”的順利實施提供借鑒參考。
一、北卡羅來納州“研究三角園”實現協同創新的過程(一)借鑒成功典范,創建“研究三角園”
20世紀50年代,位于美國東南部的北卡羅來納州是以傳統農業經濟為主,依賴煙草、紡織和家具業,制造業和生產服務業相對落后的地區,人均收入在各州中倒數第二。[1] 如何順應二戰之后經濟大發展的趨勢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成為當時州政府謀求發展的首要難題。1951年,斯坦福大學創立了第一個專門化科學研究公園(Stanford Research Park),成為世界頂級高科技研發和制造中心。“硅谷模式”成為創新、財富的代名詞。取得同樣成就的還有波士頓的“128號公路”。1951年,依托哈佛、麻省理工等大學,馬薩諸塞州政府對128號公路進行了整改,將波士頓地區的20多個城鎮連成一線,為蓬勃發展的研究和工業活動開辟了新的空間。在兩個成功范例的效應下,全球掀起了建立科技園的熱潮,這為研究三角園的誕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1950年,北卡羅萊納州州長路德·霍奇斯(Luther Hodges)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將窮鄉僻壤的北卡州變成一個領先世界的高科技中心的偉大設想。[2]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1958年12月,企業界、學術界、工業界的領袖攜手集資、購買土地,共同建立了北卡羅來納州“研究三角園” (the Research Triangle Park of North Carolina,RTPNC)。研究園利用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以“研究三角”為框架,以該地最著名的三所研究型大學(達勒姆市的杜克大學、羅利市的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為支撐點,形成“三角形”布局,這種設計理念使得園區與三所大學之間距離最小化,同時毗鄰東海岸線,園區鐵路、高速、公路、海運等交通極其便利。在政府的宣傳和幫扶下,園區通過降低企業成本等舉措吸引大型企業、研究機構入駐。
(二)吸引企業和研究機構入駐,形成高科技創新中心
研究三角成立之初,并不被看好,園區的管理機構不得不借貸維持。直到20世紀60年代,憑借三所研究型高校的實力、優越的辦公條件,低端的租賃費用和完善的休閑娛樂環境及優美的自然環境,企業開始注意研究三角。
1965年,研究三角迎來了歷史上的重大轉折。美國國家環境健康科學中心將總部坐落于園區;IBM公司打造了研究基地,致力于電腦軟件開發,IBM一直是研究三角最大的雇主。隨后大批企業和研究機構進駐園區,園區在生物醫藥、信息通信、環境衛生及國防科技等領域初具規模,形成以研發活動為主體的高科技中心。
·教育管理·高校與區域協同創新的路徑選擇 (三)校企互動,優勢互補,實現協同創新
20世紀90年代,隨著產業革命的深化,研究三角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美國人口統計署的統計數據顯示,經過短短的40年發展,研究三角人口超過了100多萬。[3]人口規模的增長反映了研究三角的集聚效益,為區域發展帶來大量的人力資本。北卡羅來納“研究三角園”迅速崛起為世界著名的高科技研發中心,并逐步成為全美科技實力最強的地區之一,區域內平均每千人中就有3位博士,是世界上每平方公里擁有博士、碩士人數最多的地區。[4]
2013年,研究三角擁有超過178家公司及政府組織機構,超過39000名員工,被稱為“區域發展的引擎”。[5]代表性企業有:制藥巨頭葛蘭素史克(Glaxo Smith Kline)、Saab Barracuda、聯想、先正達、蘋果、思科、索尼、聯合治療中心、明陽風電集團等。這些企業和機構與區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企業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和技術優勢實現產品的創新和技術的改造,高校與區域的協同創新成為新時期研究三角不斷走向輝煌的關鍵路徑。
二、北卡羅來納“研究三角園”實現協同創新的主要路徑(一)合力構建研究園區,實現政、校、企聯合管理
三角園研究者認為,三角園不僅僅是一個有創造力的人一起工作的地方,關鍵是政府、大學和工業必須緊密合作。[6]研究三角在管理上實行的是政府主導,政、校、企聯合管理的模式。
研究三角自規劃之日起,政府就發揮著主導地位。因此,北卡州被認為是政策引導者和經濟創新者。政府在研究三角的建立和發展過程中發揮著統領全局的作用。政府為促進研究三角壯大,實施有針對性的法定稅收減免和酌情贈款等計劃,促進個人投資和創造創業機會,同時在企業成本、勞動力供給、環境監管、生活質量和基礎設施方面給予大量的投資和政策保障。[7]
研究三角通過第三方組織——基金會實現聯合管理。北卡羅來納研究三角基金會(Research Triangle Foundation of North Carolina)是由政府、大學、企業及行業領袖聯合成立的非營利機構。在管理方式上,基金會由政府、學校、企業等各方代表11人組成理事會,主要負責園區的建設、維護與管理職能,以吸引和留住企業?;饡⒄?、高校、企業組織在一起,共同商議決策、規劃研究三角未來發展藍圖。這種管理模式,既能保障園區穩定的創新和創業環境,又使得園區內部企業和單位具有很大的自主權,為高校與區域自由合作掃除障礙。同時,基金會下設有附屬公司,輔助其對研究三角進行管理。例如,研究三角園區作為基金會的附屬公司,也是園區的商業、娛樂休閑、咨詢服務中心,園區內舒適便利的工作、休閑的娛樂環境以及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得研究三角成為“美國最適合居住的地點”之一。園區的大學安置服務中心(university placement services)為即將畢業的學生與用人單位提供中介服務,是連接高校與用人單位的重要紐帶。研究三角還設有大量的非營利性研究所,主要開展高校與企業之間的交流和新產品研究等工作。隨著研究三角的不斷發展,更多的科研機構建立起來。
(二)發揮高校學科優勢,協同開展科研項目
“美國的大學同美國人民以及工商企業有著一種共生關系。大學被視為一種地區的、州的和全國的資源?!盵8]與其他州相比,北卡州的明顯優勢就是擁有豐厚的教育資源,這成為區域招商引資,開展協同創新的磁石。
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是美國東南部也是全美頂尖的研究型大學。尤其是杜克大學,在2014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美國大學綜合排名中位居第七。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及其周邊的社區學院和技術學院等為研究三角的成功提供了豐富的智力和技術資源,實現了優勢學科與區域支柱產業無縫對接。例如,杜克大學以電子工程和生物醫學為強項;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有上百個專業,其中工程類專業,例如核能工程、工業與制造工程專業在全美大學名列前茅;北卡羅來納州大學教堂山分校的商學和新聞學等備受學生青睞。研究三角的成功之處在于它集合三所高校的優勢學科來吸引相關企業入駐,這是一種企業選擇學校而不是學校挑選企業的過程。企業與學校之間協同研究的領域正是區域明顯的優勢。
研究三角內高校的人才和專業優勢成為吸引研究型企業的“傳感器”,也成為研究三角實現產業鏈轉變的重要原因。2012年,中國領先風力渦輪制造商明陽風電集團在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建立北美研發中心。[9]明陽集團美國總裁Shu Ching Quek博士指出研究中心選擇在研究三角重要原因之一是基于該地豐富的人才庫資源和優越的創新環境。中心積極利用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工科專業特長協同開展海上風力發電、太陽能資源利用等科研項目,積極推動新能源產業升級。
(三)完善創新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換
早在20世紀OECD就指出全球的經濟競爭優勢主要集中在生產、分享、知識的轉化及應用方面,這種能力將帶來巨大經濟效益。[10]只有走出校園實驗室的科技成果,才能帶來社會效益的增長。研究三角是區域技術革新的重要窗口。
美國學者羅杰·米勒和馬塞爾·科特指出:是否存在提供高技術創業相關信息和支持的網絡系統是決定一個地區創業活動發展的關鍵。[11]研究三角為了加強校企之間的交流,提高協同創新能力,設立了許多專門聯絡機構,負責校企協同創新事宜。這些聯絡機構包括:創業發展協會(CED)、咨詢公司、Sentinel數據中心、綜合服務機構等。這些機構目的都是促進研究三角企業的發展與進步,為高校、企業界、政府等提供活動平臺,實現信息流動。聯絡機構一方面為高校師生的研究成果走向應用化提供市場;另一方面將企業技術發展的動態和瓶頸傳達到學校之中,通過中介機構的“牽線搭橋”實現校企共鳴,推動區域技術產業的不斷創新和發展。2012年,研究三角推出了區域合作在線社交移動服務平臺[12],將研究三角的高校、企業及13個縣的豐富資源建立數據庫,提供該地區新聞、視頻、特色人物、企業狀況、文化教育等資訊,為協同創新提供一個豐富多元的信息交流平臺,使得高校和區域形成信息互動、各取所需、協同發展的戰略盟友關系。大學自身也建有推廣本校科技和人才優勢的平臺,例如,杜克大學的“企業關系”(Corporate Relations)平臺,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詹姆斯B.亨特 Jr.圖書館(James B. Hunt Jr. Library)、伙伴關系辦公室,UNC的企業與基金會關系辦公室、科技發展辦公室、小企業與科技開發中心等。這些平臺充分展示了高校在先進領域方面的優勢學科和研究水平,吸引企業主動合作。網絡平臺將教師、學生和企業聯系在一起,對企業發展進行規劃指導,還幫助企業識別和尋找與企業戰略相匹配的合作項目,并提供具體的項目規劃和協議。明確的導向性和強勁的學科優勢成為推動校企協同創新的便捷渠道。
園區建有許多技術創新中心,除了技術研究和開發以外,還從事科研成果的轉化工作,并定期舉行學術研討、學術報告等,積極鼓勵園區內產業技術綜合研究和校企之間的協同創新,推動產業的更新。例如,位于研究三角的北卡羅來納生物技術中心(NCBC),其創建宗旨是支持生物技術研究和商業化,提高公眾的認知,從而促進全州的長遠發展。NCBC是1981年由州政府創立的美國第一個生物技術中心,在發揮區域生物醫藥專業優勢的同時,促進了當地高校與企業間的不斷聯系。每年,NCBC為研究三角的學術研究、基地建設、人力資源及新興產業提供巨額資金;為公共教育以及州內生物科學家、生物技術公司等提供獨特的援助計劃。NCBC下設四個分部(教育與公共事務部、生物技術信息部、科學部、經濟開發部)協助高校與企業實現技術轉讓、建立信息數據庫、提供研發資金和解決實際問題。NCBC成為學術界、政府、企業間的紐帶,使得北卡羅來納州的生物醫藥趨于全國的領先水平。[13]
(四)創建多元文化氛圍,提升高校創業能力
研究三角具有和諧多元的創新、創業文化環境,被譽為是“最適合商務的地區”、“最令人興奮的城市”之一。研究三角成立之初,就敞開大門吸引各國和地區的研究型企業入駐,高校與區域之間合作、競爭的意識成為引領區域創新發展的重要文化環境。
高校在與企業合作的同時,也不斷挖掘自身的競爭優勢,產生了一大批高校企業(spin-out companies from universities)。三所研究型高校為園區提供了強大的人力資本。以UNC為例,每年有23000多名學生畢業,其中包括800多名博士生,超過60%的畢業生留在該地。據統計,2003年三所高校創立了大約20多家企業,大多涉及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和專利產品。[14]許多高校擁有自己的風險投資公司、創業基金等,針對有價值的科研成果進行專利保護和風險投資。2013年,杜克大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優化了帕金森氏病的治療方法,在實驗室中開創了新的治療手段。研究團隊在杜克大學辦公室和風險投資公司(OLV)的支持和資助之下,成功將實驗室成果轉化成市場產品,成立了新的研究公司。高校創業的形式在研究三角非常普遍,包括技術轉移公司、產品研究中心和小型公司等,為推動區域協同創新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五)多渠道籌集資金,提供創新動力支撐
高校與區域實現協同創新,不僅需要人力、物力、技術的支撐,還需要大量的經費投入。高科技產業具有高風險、長周期、高收益的特性,因而資金是決定協同創新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
隨著研究三角知名度的提升,研究三角的資金來源呈現多樣化特征。首先,研究三角的成功離不開政府的財政支持。在規劃之初,州政府撥款200萬美元,成立研究三角委員會,對其進行規劃、建設和管理,并對三所高校、實驗室、辦公設備和私人企業等進行幫扶。政府為了吸引大型企業,為其提供較低的運營成本,建筑設施、電費、總體稅收和生活成本方面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近年來,聯邦政府也加大了對研究三角高校和企業創新發展的資助。例如,2012聯邦政府為研究三角籌集1.5億美元實施新建學校項目(the North Carolina New Schools Project ,NCNSP),以提高北卡州大學入學率并幫助畢業生就業。[15]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連續五年對杜克大學的醫學研究中心進行超過4700萬美元的財政撥款,用以加快區域高校臨床研究,提升區域和全球衛生醫療水平。[16]為了鼓勵高校教師創新,聯邦政府還設立了眾多的獎項支持教師將實驗產品推向市場,如國家技術創新獎、國家科學基金會獎、杰出研究成果獎等。
其次,大型企業、公司的獎學金、項目基金等也是研究三角資金的重要來源。研究三角在吸引大型企業的同時也得到他們的資助,如卡耐基、聯想、微軟、諾華公司等每年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設立了眾多獎學金項目,以支持學生創新發展,同時為畢業生提供創業基金等,支持高校優秀人才實現創業夢想。例如,為促進高校與企業的協同創新,NCBC設有專門的合作資金補助項目( the Collaborative Funding Grant program),以獎勵和資助大學實驗室與企業之間建立的伙伴關系。截止2011年,該基金已經為高校和企業提供500萬美元的資助,獎勵85個協同創新項目,其中孕育了27項專利,4個新公司和150個科學出版物。[17]
另外,風險投資公司、獨立基金會、私人募捐等也為高校人才培養和技術轉移提供了大力支持。例如,奧斯卡百年基金(CVP)[18]成為促進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實現技術轉移的關鍵因素。該基金積極支持大學研究人員或校友成立技術轉移公司,目前該大學已有超過15家依托CVP基金支持崛起的公司。2011年,美國規模最大的上市投資公司黑石集團(Blackstone)旗下的黑石慈善基金會聯合研究三角的四所高?!趴舜髮W、北卡羅來納中央大學(North Carolina Central University)、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投資363萬美元,成立“黑石企業家網”(the Blackstone Entrepreneurs Network,BEN),致力于打造將創新思想推向市場的動態區域網絡,提高區域的創新活力。BEN通過老牌“大師企業家”為研究三角進行市場定位,挖掘高校與新興企業之間的連接點,將校企的優勢和需求在網絡上分享,幫助新興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同時,BEN像一個資深的導師,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自主創業的知識、技能、基金和網絡(如黑石校友網)。例如,北卡羅蘭納州立大學在基金會的考察下,幫助師生推出了80多個技術轉移公司(如Biolex和Liposcience),提升了區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19]
三、北卡羅來納州“研究三角園”對我國實施協同創新的啟示研究三角由“窮鄉僻壤”到成為“區域發展的引擎”,再到成為世界知名的高科技產業中心,高校與區域的關系不斷發生變化,協同創新始終是推動高校與區域合作發展的重要動力。2001年,哈佛經濟學家邁克爾·波特博士(Michael Porter)通過分析大量的研究三角發展數據指出:未來美國的綜合實力不僅取決于國家層面的政策和投資,更加依賴區域培養創新集群的能力。[20]當前,我國正處于“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新階段,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全面實現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最關鍵時期[21],因此,借鑒研究三角協同創新的路徑,對加強高校與區域協同創新,順利實施“2011計劃”具有重要意義。
(一)明確區域發展定位,提高“他方”服務意識
研究三角實現協同創新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區域發展的目標明確,創新主體能夠充分發揮主體地位。研究三角成立之初就認識到自身的經濟實力和產業能力不足,因此政府對研究三角的發展模式進行了頂層設計,即通過降低企業成本,提供高質量服務來吸引大型研究型企業和機構,實現區域的跨越式發展。同時,研究三角有著濃厚的“他方”服務意識。尤其在高校服務企業方面,高校為吸引企業的合作與投資,都建有自己的網絡服務平臺、產學研合作辦公室等,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提供免費的咨詢服務,指導企業制定發展戰略,制定合作協議和規劃等,為企業發展提供豐富的資源信息。這種主動為“他方”服務的理念,方便雙方迅速了解合作優勢和需求,促成校企之間協同創新的順利實施。美國企業研究所的研究認為,競爭壓力、減少內部成本以及技術復雜程度等是企業愿意加強合作的主要動因。[22]因此,我國在推動協同創新過程中,區域首先要明確定位,制定未來發展的模式,同時,高校要擺脫“象牙塔”的束縛,主動發現企業需求,尋找合作領域,提高“他方”服務意識,為實現協同創新打開“服務之窗”。
(二)堅持優勢學科與區域支柱產業無縫對接,加強優勢合作
研究三角的創新依賴區域內三所研究型大學的學科專業優勢。三所高校突出的學科優勢,成為吸引企業尋求合作的重要根源。如今,研究三角在不斷挖掘區域學科優勢的同時形成了11個學科強項集群:醫療護理、農業生物技術、分析儀器、生物制劑與傳染病、清潔技術、國防科技、資訊、互動游戲和電子學習、納米技術、普適計算(Pervasive Computing)及制藥[23],為高校與企業尋求合作提供了空間和創新點。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與區域合作的領域非常有限,根源是企業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高校缺乏明顯的優勢學科、專業。高校在抱怨協同創新困難的同時,首先要考慮自己的優勢何在,深入挖掘專業學科優勢,加強國家重點學科的建設,結合區域支柱產業重點培育拔尖創新人才,建設與區域支柱產業相關的專業鏈群,為協同創新搭建橋梁。
(三)打破科技人才與用人單位藩籬,建立協同創新平臺
協同創新的要義在于打破創新主體、要素之間的壁壘,充分釋放人力、物力、信息、技術,實現創新主體的協同發展。我國的創新主體主要由政府、大學、研究機構、企業等構成,分屬于不同的層次,處于半封閉的狀態,很難實現高校與區域的協同。研究三角解決問題的途徑是建立系統的網絡信息交互平臺和研究中心,很好地發揮其紐帶的作用;同時,政府和高校都能夠將熱情真正投入到尋求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的動機上。因此,協同創新的真正藩籬是合作、創新的意識缺乏。政府應發揮其縱覽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加強區域創新文化氛圍與合作共贏精神建設,真正打破高校與區域之間的交流互動障礙。同時,輔之以信息交互網絡、研究機構、實踐基地、研發平臺等途徑,實現高校與區域的協同創新。
(四)創新財政科技經費投入模式,多渠道籌措資金
協同創新不僅推動大學和企業的發展,也關乎區域和國家創新水平的提升,因此,協同創新需要各方的努力和支持。在多元文化的傳統下,美國除了政府對高校、企業進行扶持外,還有大量的企業、基金會、風險投資公司等發揮重要的作用。根據研究三角協同創新經費籌集經驗,結合我國國情,為切實促進高校與區域協同創新,當前我國應充分發揮政府在協同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加大對校企合作項目和高校重大研究課題的資金支持,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降低協同創新主體的運營成本,提高創新主體積極性,吸引投資機構及企業投身到校企合作和創新發展中。
硅谷和“128號公路”經濟發展的主要助推力是來自當地創立的企業及其衍生企業,走的是一條獨立的創新型高技術城市發展之路。[24]與此不同的是,研究三角的起步是依賴優越的條件吸引高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入駐的溢出效應,研究三角在發展之初遇到一系列資本風險等問題。因此,我國要實現高校與區域協同創新的可持續發展,政府在規劃區域建設時應該統籌考慮區域的發展需求,將吸納外來企業和發展本地企業有機結合起來,為本地優勢創新企業與高校積極互動提供更多的優惠政策,只有外因與內因協同發展才能真正實現高校與區域協同創新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2]R .Smilor .The Research Univers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nology Cen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J].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 ,2007(3):203-222.
[3][11][24]韓宇.獨特的創新型城市發展道路——美國奧斯汀和北卡研究三角地區高技術轉型研究[J].世界歷史,2009(2):14-25.
[4]RTP,NC 北卡科研金三角房屋投資概況[EB/OL].2014-4-1.http://blog.soufun.com/22388765/2768863/articledetail.htm.
[5]The Research Triangle Park as a Regional Employer and Engine of Growth[EB/OL].2014-4-1.http://sites.duke.edu/urbaneconomics/?p=894.
[6]Brown,Alan S.Building a place for innovation: the world's most successful research park is celebrating its 50th anniversary.In today's virtual world,it's still a model for projects around the globe[J].Mechanical EngineeringCIME,2009(11):38.
[7]Jonathan Q.Morgan .Governance,Policy Innovation,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North Carolina[J].Policy Studies Journal,2010(4):679.
[8]葛守勤,周式中.美國州立大學與地方經濟發展[M].陜西:西北大學出版社,1993.53.
[9]Ming Yang Wind Power Opens R&D Center on NCSU Centennial Campus[EB/OL].2014-4-2.http://ncsc.ncsu.edu/index.php/2012/03/13/mingyangwindpoweropensrdcenteronncsucentennialcampus/.
[10]Philip Shapiraab ,Jan Youtiec.Learning to Innovate: Building Reg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earning Networks in Midsized Cities[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2008(9):1207-1228.
[12]Research Triangle Regional Partnership Launches Online,Social,Mobile Information Services[EB/OL].2014-4-2.http://www.researchtriangle.org/newsandevents/researchtriangleregionlaunchesonlinesocialmobileinformationservices.
[13]韓迎山.北卡羅來納生物技術中心簡介[J].生物科學信息,1990(2):83-84.
[14][18]Raymond Smilor,Niall ODonnell,Gregory Stein,Robert S.Welborn III.The Research Univers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nology Cen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J].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7(3):203-222.
[15]Donors Step Up to Help NC Secure $15 Million Federal Grant[EB/OL].2014-4-2.http://www.researchtriangle.org/newsandevents/donorsstephelpncsecure15millionfederalgrant .
[16]Duke Receives $47 Million Award From NIH For Translational Research[EB/OL].2014-4-2.http://olv.duke.edu/About/News/20131024152632194 .
[17] North Carolina Biotech Center Awards $200,000 to UniversityIndustry Teams[EB/OL].2014-4-2.http://www.researchtriangle.org/newsandevents/northcarolinabiotechcenterawards200000universityindustryteams .
[18]Raymond Smilor,Niall ODonnell,Gregory Stein,Robert S.Welborn III.The Research Univers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nology Cen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J].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7(3): 203-222.
[19]Blackstone Charitable Foundation Commits $3.6 Million to Create Blackstone Entrepreneurs Network in North Carolinas Research Rriangle[EB/OL].2014-4-2.http://www.blackstone.com/citizenship/theblackstonecharitablefoundation .
[20]Abernathy,Ted .Breathing New Life Into NC's Research Triangle[J].World Trade,2004(6): 42.
[21]馬德秀.大學服務國家戰略絕非權宜之計[N].中國教育報,2012-06-25(05).
[22]胡冬云.面向行業產業的協同創新中心運行機制研究[J].中國高??萍?,2012(11):22-24.
[23]Clusters[EB/OL].2014-4-4.http://www.researchtriangle.org/#clust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