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蓮
(內蒙古醫科大學體育教學部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
當今社會各個國家經濟發展迅速,科學技術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為在世界舞臺活動有利的競爭地位,各個國家紛紛對本國的學校教育進行改革。新課標的提出旨在改變以往我國過于注重學生分數的提高,忽視學生能力培養的事實而進行的,其對于培養更多合格人才,構建創新性社會,快發展經濟均具有一定作用。新課標是教育理念的一次革新,是對傳統教育的挑戰,在新課標的實施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傳統觀念的阻礙,但是為了學生素質的培養,創新能力的提升必須認真執行下去,為更好地與高校教師分享新課標執行過程中的一些經驗,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時間,粗略的論述一下自身對新課標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實施的一些認識。
高校教學屬于我國教育范疇之一,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學科知識。在傳統的高校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盲目追求學生的分數和及格人數,進行以填鴨、做題等為主要手段的教學,強制學生學習,每天泡在自習里,甚至有些時候認為打罵學生是理所當然為學生今后負責人的做法。在這樣傳統的教學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師演變為一個個怒目圓睜的夫子,一個忽視學生多樣化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的嚴師。以往的填鴨教學確實培養出一大批分數較高的學生,但捫心自問,這批學生在畢業后針對向當年教育目標那樣成為國家的棟梁了嗎,很多當年成績出色的學生即使大學畢業后也碌碌無為,中日游蕩于社會,難道這就是我們所要看到的結果,難道這就是教育的真諦。教育的目的在育人,在培養人,知識僅僅是教育人的一個很小的方面,除此之外社會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意志力等等均需要得到全面發展。傳統的高校教學僅僅是在教學生知識,并將這一教學理念走向極端,培養出一大批高分而低能的學生。新課標順應社會發展而提出,其強調的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養等等。新課標的提出對于傳統教學理念是一個挑戰,傳統教學理念重教,而新課標重學;傳統教學理念重聽,而新課標重做;傳統教學理念重視教師,而新課標重視學生。因此,高校體育教師要革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摒棄原有傳統落后重分數提高的教學理念,轉而注重學生能力增強的教學理念,在高校課堂教學過程中摒棄原有滿堂講,滿堂練的教學方法,轉而鼓勵學生自己動手,鼓勵學生共同探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的能力。除此之外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還需貫徹健康體育教學的理念,摒棄以往注重學生身體練習而忽視學生健康的低略課時教學行為。
健康體育的思想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指學生通過體育運動的過程,使其自身的身體素質得以提升,從而獲得身體上的健康;另一方面是指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其心理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并在運動過程中與其他運動人員積極交流,從而獲得了心理上的健康;最后是指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應對自身原本健康積極保持,力所能及地進行體育運動,從而保證身體始終處于健康狀態。從體育鍛煉過程中獲得身體以及心理上的健康,這已經被廣大師生所公認。而對于目前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較為頻繁的學生受傷事件,學校在高校體育運動的改革過程中,應著重對該問題進行改革。在體育教師對高校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同樣應該注意這方面的問題。高校體育人才后備人員的高校體育技術水平的提升固然重要,但在訓練過程中,高校體育教師應對其承受能力進行評估,防止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受到傷病的困擾。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課程也是一樣,教師在進行高校體育教學前,應要求學生做足準備活動,以防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健康遭受威脅。
傳統的高校教學為了能夠盡快增長學生的考試分數,在教學過程中多采用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體育教師在課堂上以自身為主導忽視學生的思考能力,忽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一味地在課堂上講技術,練戰術。這樣的教學方法確實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成績,但與學生能力的增強背道而馳,為更好的指導高校體育教師在現實教學過程中貫穿新課標教學理念現介紹兩種新式課堂教學方式。
新課標中強調要發展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使學生進入社會后能夠與同事更好的開展工作。傳統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很難在高校課堂體育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合作能力,為更好地貫徹新課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執行,各級各類體育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減少講授的時間,在課堂上留言固定時間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某一類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攻關,在小組內大家共同研究探討的交流中增加了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對于學生與學生之間情誼的增長,合作精神的形成均具有一定意義。
討論式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法為:授課前體育教師要從本次課的教學目的,教學過程中的重點與難點,學生基本能力素質的增強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備課。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的體現出新課標所倡導的以教師為教課主導地位和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地位的精神,授課過程中體育教師只需把本次課的基本內容與大體框架告訴學生即可,并提出一定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然后讓學生根據本次課的框架與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自主學習與討論,發揮,通過學生間的交流,不僅能夠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更能使他們養成通過互相合作主動探索新知識的習慣,對能力更是一種鍛煉與提高,達到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對于學生的評價往往側重于終結性評價。終結性高校體育評價就是在期末通過一次運動技術與成績來判定學生的成績以及學生的優略,在這一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進步度,忽視了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能動作用,僅僅是將評價視為界定好壞學生的一個標準和尺度,忽視了評價對于學生的促進作用。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發展性教學評價,其主要目的不是界定好壞學生,而是通過評價讓學生更好地認清自己,通過評價來促進學生成績的提升,使評價不再是甄別與界定好壞學生的尺子。
就目前的高校體育教學而言,很難講趣味性的高校體育教學與專業性的高校體育教學區分開。教師往往在課程過程中采取較為中庸的教課方式,這樣既不能完全體現高校體育這項運動的趣味性,也無法對高校體育后備人才進行專項的訓練。因此,在改革過程中,教師應以整體式的趣味性高校體育教學為主,首先利用這項運動的趣味性,從而吸引更多的高校學生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從而達到對高校體育運動的推廣作用;其次,成立專門的課余高校體育專項訓練小組,對具有較高高校體育天賦的學生進行較為集中的訓練,從而使其基本功得到系統性的鞏固,并使其技術在保證健康的基礎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從而為其作為我國高校體育后備人才提供可能性,一次促進我國高校體育的整體水平。
高校體育資源較為緊缺的問題是目前我國高校面臨的較為廣泛的問題。高校體育硬件設施的增加依賴于高校體育財政計劃的轉變。因此,高校體育部門應積極爭取財政預算的增加;而學校相關管理部門也應提升對高校體育這項群體性運動的重視程度,積極構建高校體育硬件設施,并通過多方面渠道為高校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高校體育資源。就高校體育教學方式而言,對其的改革首先是對高校體育師資力量的改革,專業的高校體育教師更具備較為專業的高校體育素質,在高校體育教學方式上更懂得如何對針對與學生的高校體育教學進行展開。另外,在高校體育教學考核方面,綜合性的多層次考核體系應該逐漸得到建立,從而使各個水平上的高校學生在高校體育課堂上的表現能夠在其考核成績中得到合理的體現,從而對較為認真的同學進行鼓勵,并推動高校體育教學的教學效果。
為在現實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更好地貫徹與執行新課標,筆者認為應該從更新高校體育課時教學理念;革新高校課時教學方法和在高校體育課時教學中倡導發展性教學評價;趣味性教學方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貫徹;高校體育資源與教學方式的豐富化、合理化等五方面進行著手工作。
[1]焦彩珍.高校體育新課程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的思考[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0(5):70-73.
[2]白金洋.高校體育新課程實施中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國民族教育,2008(5):27-29.
[3]徐丹青.新形勢下中學體育教師教學的創新理念與思路[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3(1):205-206.
[4]靳厚忠,范宏偉,劉晚玲,等.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思考[J].體育學刊,2010(8):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