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俊
(太原理工大學體育學院 山西太原 030024)
新世紀,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持續下滑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如何讓青少年擁有更強健的體質,將關系到中國的未來、民族的復興。十八大報告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全面轉型,作為社會系統的一份子,高校體育是實現增強青少年體質的主戰場,高校體育發展方式必然面臨著新的選擇。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當前我國高校體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適合高校體育發展方式轉變的路徑優化對策。
發展方式是認識了事物發展規律的人們推動其發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用什么方式推動發展,不僅取決于人們的發展觀,而且取決于人們對事物基本矛盾、主要矛盾的性質及其發展階段的具體判斷。高校體育發展方式的轉變是社會整體運行的結果,更是解決高校體育內部發展存在問題、推動高校體育平衡發展的關鍵。為適應外部社會要求,高校體育發展方式的轉變是建立在對自身狀況有著充分認識的基礎之上,是對當前高校體育發展面臨問題的解決。高校體育的主要任務是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是教育的一部分。學生體質狀況認識是根本,是決定高校體育發展方式是否轉變的必須,而高校體育實施的方式是造成學生體質好壞的主要因素。
轉變高校體育的發展方式就是要對阻礙高校體育發展的體制、思想以及方法進行改良,以全新的思維推動高校體育的進一步發展。所以結合體育發展方式的著眼點,我們認為高校體育發展方式轉變就是建立在學生體質狀況基礎之上的對高校體育的管理體制、指導思想以及運行機制中不利于其發展的部分進行修正以求推動高校體育更快更好的發展。具體來說,現有的高校體育發展方式存在的問題構成了高校體育發展方式轉變的動力結構。所謂動力結構是指推動事業、工作等前進和發展事物的要素組合的排列產生的力量。高校體育發展的前提是建立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之上的,也就是在一定的指導思想下與高校體育需求,投入需求、健康需求、制度需求共同構成了推動高校體育發展方式轉變的動力結構。因此,高校體育發展的動力結構是由價值觀、要素投入、健康水平、制度條件四大部分組成。價值觀是對于高校體育的認識觀念,是發展的意識形態,要素投入是對高校體育人力、物力、財力等主要資源要素的投入,沒有這些投入就談不上高校體育的發展。健康水平是根據高校體育發展的指導思想及體育的本質提出的,學生健康水平也是高校體育發展的落腳點。制度條件是保障高校體育良性運行的法律法規及學校相關規章制度的制定與落實情況。價值觀、要素投入、健康水平和制度條件是高校體育發展的主要源泉,四者相互作用,共同決定著高校體育發展的方式與速度,其中價值觀是發展的方向指引,健康水平決定著各要素的使用效率和方式,而制度條件則通過影響要素的使用激勵結構作用于要素的使用效率和方式。價值觀是方向,要素投入是根本,制度和健康水平只是通過改變要素的配置和使用,提高要素的產出效益和滿意度。
價值觀念,要素投入、健康水平、制度條件是高校體育運行的主要動力基礎,也是轉變發展方式的著眼點。我國高校體育的發展還存在著指導思想模糊、要素投入嚴重不足;學生體質下降,健康水平擔憂;沒有形成完善的制度體系,保障力、執行力不夠等制約高校體育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高校體育發展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不可否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體育的指導思想的確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是迄今為止,所形成的體育思想不論是“健康第一”還是“終身體育”,都比較籠統,這些觀念的提出缺乏中國高校體育特色,同時也缺乏指導性。
體育教師是體育教育的主導者,在高校體育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事實上體育教師數量嚴重缺失,整體學歷偏低,這些因素均難以滿足高校體育的發展要求,尤其是西部農村學校更加突出。體育資金投入不足的現象在高校都普遍存在,體育經費問題是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經費投入結構的不合理,嚴重制約了學校各項體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大學生體質的意見》針對大學生體質持續下降這一事實現象頒布了一系列積極的干預措施。然而,中央下發的正確決策文件的貫徹,其實際效果并不令人滿意。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調研報告顯示:大學生柔韌素質、爆發力、耐力、力量等身體素質指標持續下滑趨勢開始得到遏制。
對于高校體育的認識不僅僅是建立在對高校體育教育認識的基礎上,更是建立在對學生發展的把握上。體育是教育的一種方法,這就要求高校體育在開展過程中,要把學生的體育教育工作當做一項切實可行的方法來思考,綜合考慮其合理性和科學性。同時,體育的本質是永無止境的強化體能,體育乃以身體活動為方式,是針對人的整個機體的教育。而不僅僅限于身體方面的教育(整體教育觀)。目前,我國學生的體質較差,很多家長、學校老師或者社會人士都將問題歸咎于學校的體育老師,這顯然是一種偏見,高校體育的發展,終點應該是樹立學生第一的思想,是一種價值觀念的根植過程,因此,要做到這一點,不僅是體育老師單方面的責任,學校應該綜合各方面因素宣傳這一根本思想。學生的體質下滑,體育老師責任無可厚非,但是提高學生的體質水平顯然需要社會各界的齊心努力。
充足的財力資源是保證高校體育良性運行的基本要素。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大高校體育經費的投入力度,將高校體育工作經費納入各級教育經費預算,保證高校體育經費的資金到位并規定高校體育經費在學校教育行政經費中所占的最低比例,并對貧困地區進行針對性地幫扶以保證高校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經費的落實,逐步形成政府主導、多元資金籌措等方式統籌社會資金。高校體育發展的重要的物質要素之一就是完善的場地設施。現有高校應該結合學校實際情況以及學生人數而配備合理的場地設施和器材。
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應當做一件關乎國家未來命運的事情來做,是目前高校體育發展方式改革的基本點。增強學生體質是一項長期任務,不是搞幾個啟動儀式、出臺幾項文件就可以做到的。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制定教學目標,創設科學、合理、實效、有趣的教學內容,開展好課外體育活動。
價值觀念籠統、要素投入不足、學生體質下降,制度體系不完善是我國現階段高校體育的主要特征,阻礙了高校體育工作的順利進行。隨著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深入進行,高校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更新體育教育價值觀念、優化要素投入結構、完善法規體系、提升法規執行力、切實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健康水平。堅持科學發展觀,實現高校體育發展方式的科學轉變,推動我國高校體育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劉福垣.試論發展方式轉變的科學內涵[N].中國經濟時報,2010-04-23.
[2]董翠香,季瀏:體育強國視閾下中國學校體育發展方式探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34(11):89-92.
[3]張洪譚.體育基本理論研究[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0:182.
[4]盧元鎮.當今學校體育中的幾個理論與實踐問題[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