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毅 王玉平 鄭戈 王林昆
(1.長春市第五中學 吉林長春 130000; 2.北華大學 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3.東北師范大學 吉林長春 130024)
中學優秀女子游泳運動員有氧運動能力研究
鄭毅1王玉平1鄭戈2王林昆3
(1.長春市第五中學 吉林長春 130000; 2.北華大學 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3.東北師范大學 吉林長春 130024)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和數理統計的方法,對中學優秀女子游泳運動員參加高原訓練進行關于有氧運動能力的影響方面的研究。結果表明:經過21天高原訓練,女子游泳運動員的體重無變化;經過21天高原訓練,女子游泳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增加,獲得最大攝氧量時的最高心率、最大功率升高;經過21天高原訓練,女子游泳運動員無氧乳酸閾提高,產生無氧乳酸閾時的無氧閾功率和最大功率提高,而相對應的運動后血乳酸下降。
高原訓練 女子 游泳 有氧運動能力
高原訓練是指在利用高原地理環境和氣候的特殊性,充分調動運動員在體能和生理上的機能潛力,達到在訓練期間使運動員的機體機能對高原的特殊環境產生適應性的變化,而且人體在高原缺少氧氣和運動疲勞的刺激下會出現強烈的應激反應,高原訓練可以激發人體機體的潛在能力,從而產生可以提高運動能力的生理反應。本研究通過對中學優秀女子游泳運動員高原訓練前后相關指標的測試、對比、評價與分析,找尋制約和影響高原訓練對中學優秀女子游泳運動員有氧運動能力的主要因素,以期為高水平女子游泳運動員競技成績的提升提供參考依據。
1.1研究對象
以中學優秀女子游泳運動員的有氧運動能力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針對本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內容,通過中國知網查閱關于高原訓練、有氧訓練以及身體機能比較分析的相關文獻,收集各類有關于訓練、生理類書籍,為本文提供理論依據。
1.2.2 數理統計法
通過統計學軟件,中學優秀女子游泳運動員高原訓練前后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以期為本研究的結論提供參考。
2.1 高原訓練對中學優秀女子游泳運動員最大攝氧量的影響
高維瑋在運動醫學中指出“最大攝氧量是指人體在極限運動狀態下呼吸和循環功能達到最高水平時,機體在單位時間所吸收和利用的最大氧量”。最大攝氧量最直接的反映運動員在有氧耐力運動時機體呼吸和循環系統氧的運輸工作能力,這種能力包括最大攝氧能力、維持最大和次最大攝氧量的能力。
本次高原訓練前后通過功率自行車對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的相對值和絕對值進行測試,測試數據表明:在高原訓練前后體重變化不明顯,游泳運動員體重平均值相比高原訓練前略有提高,通過配對T檢驗,高原訓練前后體重指標沒有差異性,表明高原訓練對運動員的體重沒有明顯的影響,這和以往的研究結果不一致,這次高原訓練針對訓練強度、訓練量以及每個人的喜好合理安排的膳食,可以說明運動員的體重主要影響因素還是運動員的飲食結構。說明高原訓練的環境并不能對運動員的體重產生影響作用。高原訓練前后運動員的最大心率提高明顯,平均提高幅度在5%左右,通過配對T檢驗表明,高原訓練前后運動員最大心率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王瑞元、蘇全生在運動生理學中指出“最大心率在運動生理學中的意義是運動時心率增加到最大限度”。
王瑞元、孫學川和熊開宇在運動生理學中指出“最大攝氧量的表示方法有絕對值和相對值兩種,最大攝氧量的絕對值是指整個機體在單位時間內(每分鐘)所能吸收的最大氧量,相對值則是按每千克體重計算的最大攝氧量,由于運動員個體身高和體重的差異,因此有時候用相對值來表示最大攝氧量”。優秀女子游泳長距離運動員的特征是耐力性較高,其有氧能力比較突出,隨著長時間的體能消耗,身體內有氧能力就成為了主導運動成績變化的主要來源能量,速度、耐力的結合對于游泳運動員的素質要求較高,由于運動員自身負荷重量的因素,導致能源物質和肌肉關聯度密切配合,從而促使攝氧量和運動成績呈現出正比的趨勢,進而說明高原訓練對于高水平游泳運動員運動成績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運動員最大攝氧量的影響因素除了遺傳和年齡種族性別等因素外,心臟的泵血功能是其中央機制,肌肉利用氧的能力是其外周機制”。另外相關研究表明:中等以上強度的耐力訓練可引起心肌細胞肥大,心肌竇樣管擴張,心肌細胞中線粒體數量增多,其體積密度與肌原纖維的比值增高,線粒體的產能結構也增多,有利于保證心臟的能量供應。同時,還有研究發現:慢肌纖維的百分組成與最大攝氧量有密切關系,優秀的耐力專項運動員慢肌纖維百分比高,并出現選擇性肥大現象,使其攝氧和利用氧的能力增加。綜上所示,高原訓練對于提升中學優秀女子游泳運動員有氧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2.2 高原訓練對中學優秀女子游泳運動員乳酸閾的影響
王瑞元和蘇全生在運動生理學中提出“乳酸閾是指在遞增負荷運動中,血乳酸濃度隨運動負荷的遞增而增加,當運動強度達到某一負荷時,乳酸濃度會急劇增加”。
反映無氧代謝的物質主要是乳酸閾,乳酸閾是運動員在提升有氧運動能力的主要來源物質,是評價有氧耐力的重要指標,通過對乳酸閾的指標進行測試,有利于檢測和評價運動員有氧代謝的利用率。通過高原訓練前后的數據對比分析,血乳酸值對于游泳運動員具有一定的影響,其運動員運動成績降低,血乳酸也跟隨降低,能夠促進游泳運動員有氧運動能力的提升。
乳酸閾可以作為衡量運動員有氧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中學優秀女子游泳運動員可通過獲取攝氧量、無氧閾、乳酸閾等為訓練提供能源保障,高原訓練對于提升中學優秀女子游泳運動員運動成績的特征主要是極限運動能力的增強,以期在平原上所達不到的訓練強度與負荷。通過功率自行車、跑步機檢測和評價運動員的各項生理生化指標,以此來評價運動員的身體機能,從而達到拖延運動持續時間,為有氧能力和無氧代謝功能,從而確保中學優秀女子游泳運動員出眾的有氧能力,為運動成績的提升提供基礎和保障。
2.3高原訓練對中學優秀女子游泳運動員有氧能力的影響
有氧運動能力主要體現在游泳運動的長距離項目上,這已成為泳壇不爭的事實,國內外學者對其提升有氧運動能力的觀點較多,其主要的提升手段就是采用高原訓練的方式。
有氧運動能力主要由糖、蛋白質、脂肪提供必備的能量,通過細胞代謝促使線粒體的生成,以此提供能量,是維持人體長時間功能的重要系統。本研究通過高原前后的對比發現:中學優秀女子游泳運動員通過高原訓練各項指標均有明顯的提升。說明,高原訓練對于提升游泳運動員的有氧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是評價有氧代謝能力的依據之一。綜上所示,中學優秀女子游泳運動員在長距離運動中能力出眾,說明通過高原訓練能夠促使游泳運動員有氧能力的提升,對于運動成績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價值。
通過研究表明:在高原為期21天的訓練,游泳運動員的心率和攝氧量明顯增強,與在平原訓練相對有非常明顯的提高。與此同時,最大攝氧量和最大功率明顯升高,做功時間相對延長。從一定程度上表明:高原訓練對于中學優秀女子游泳運動員的有氧能力具有顯著的效果。此外,最大攝氧量作為評價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標,對于評定有氧能力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能夠反映出運動能力的強弱,在高原訓練之前和之后的對比中發現,最大功率增加,運動時間就相對延長,其心率也就升高,運動能力也就隨之增強。
制約游泳運動員有氧能力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攝氧量之外,還有乳酸閾等因素,乳酸閾作為游泳運動員在耐力運動中的主要因素,其具有較高的攝氧量。通過本研究在高原訓練前后的對比,反映出血乳酸和無氧乳酸閾對于乳酸閾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結果表明:通過高原訓練對于游泳運動員乳酸閾的提升具有顯著性,游泳運動員在達到頂點或極限運動時,乳酸閾是保持運動能力的重要指標,表明游泳運動員在長距離運動中能力出眾,說明通過高原訓練能夠促使游泳運動員有氧能力的提升,對于運動成績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價值。
經過21天高原訓練,女子游泳運動員的體重無變化;女子游泳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增加,獲得最大攝氧量時的最高心率、最大功率升高;女子游泳運動員無氧乳酸閾提高,產生無氧乳酸閾時的無氧閾功率和最大功率提高,而相對應的運動后血乳酸下降。建議教練員在大周期訓練中使用高原訓練法,建議進一步研究高原訓練對女子游泳運動員有氧運動能力的影響。
[1]龍春生.運動訓練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1.
[2]杜放,鄭洪才,羅彭,等.“建構主義”視域下快樂體育教學思想的解讀[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3,28(2):63-65.
[3]杜放,年青,周紅,等.“后奧運時代”對奧林匹克運動的審視與反思[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3,27(3):25-28.
[4]邵麗麗.有氧訓練對提高少年游泳運動員速度的作用[J].游泳,2008(1):43-45.
[5]高維瑋.運動醫學[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
[6]杜放,年青,王林昆,等.我國普通高校體育專業招生考試術科項目設置探析[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3,31(2):60-64.
[7]王瑞元,蘇全生.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3.
[8]杜放,鄭洪才,羅彭.吉林省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1,33(5):76-79.
[9]杜放,李紅梅,鄭洪才,等.第13屆世界田徑錦標賽競爭格局及我國田徑競技實習剖析[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3,31(8):87-92.
[10]胡聲宇.運動解剖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9.
[11]杜放,王嵐,代瑩,等.北方高校大學生冬季體育鍛煉現狀及可持續發展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1(1):126-128.
G861.1
A
2095-2813(2014)10(a)-0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