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平
(齊魯師范學院 山東濟南 250013)
隨著國內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田徑運動的需求方式及內容也發生著變化,傳統的田徑課程教學目標已經難以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探索出適應新時期社會需要的田徑課程教學目標變得越來越重要,這就賦予了體育教育工作者新的責任和義務。課程的第一要素就是目標,課程目標是高校課程設置和實踐的關鍵環節,田徑課程目標亦是如此,準確的把握田徑課程的教學目標,對田徑教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田徑是徑賽、田賽和全能比賽的統稱。以高度和距離長度計算成績的跳躍、投擲項目叫“田賽”;以時間計算成績的競走和跑的項目叫“徑賽”。田徑比賽由田賽、徑賽、公路跑、競走和越野跑組成,此外還包括部分田賽和徑賽項目組成的“十項全能”。高校開設田徑課程培養田徑人才及鍛煉學生的身體,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山東高校的田徑課程為例分析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高校田徑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增強身體素質,掌握基本知識技能。然而,田徑教學也應該注重心理健康、身體健康、社會適應等方面,如果只重視教學中的技術環節而忽視其他方面的教育,就會讓田徑教學變成一種僅僅追求競技的體育運動,競技運動是一種追求規范化和極限化的運動,僅少數的學生適合。因此,田徑教學要追求多樣化和普及化,讓更多的學生能實現教學的目標。
山東很多普通高校的田徑體育的教學內容主要是以教學大綱為標準,教學標準和要求統一化,但是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這樣會致使一部分人難以適應課程要求,甚至在畢業以后都難以掌握一種鍛煉身體的有效方法。高校田徑課程以跑、跳和投等為主要教學內容,很多時候以田徑的技術教學為主,常會忽視學生健身能力、語言能力、體育意識、創新意識等的培養,同時也難以使實踐和理論很好的統一起來。
當前高校田徑教學方法上的滯后表現為程序化的授課模式和匱乏的教學手段,由于高校體育教學方式上的改革創新較少,使本來就辛苦的田徑課程更加的枯燥乏味,難以在課程中植入娛樂性,也就讓同學們對田徑課程難以有更多的興趣和熱情。同時,由于田徑技術上多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并未給學生較多的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會使學生的求知欲和積極性不高,也難以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老師長期循環往復的教學和學生悶聲悶氣的學習是難以達到教學目標和良好的學習效果的。
山東很多高校田徑教學的老師是從事教育多年的,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技術能力。隨著我國教學體制的發展和改革,田徑教學也發生著變化,但是教師的知識更新很慢,難以適應新的教學發展。傳統落后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依然應用于田徑教學當中,往往堅持統一的標準和體系,常常會忽略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教師應積極更新知識儲配和理念的創新性學習,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體育人才。
十六大指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體系”。體育教育是“寓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于身體活動并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健康和全面發展日益成為高校教育的指導思想。國家意志和社會發展要求人才的培養要堅持人文素質和健康素質全面發展,在重視學生健康素質的前提下,全面的推進學生的綜合素質。高素質體育人才的培養需要多元教學目標,學生在體育課程中不僅能鍛煉身體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體育技能,應更加注重增強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這樣才能促使體育教學的進步和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由于高校的體育課程是人才全面發展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作為體育課程里的田徑教學有著其重要性,田徑課程有著競技、健身、育人多元性的目標,田徑人才也不能僅注重技能培養,忽略健康、智力等其他素質的培養,這就促使高校田徑課程需要進行多元化的教學,應在現代素質教育的理念指導下,科學合理的構建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田徑教學目標是指在現在有關規定的前提之下,盡可能的實現最終的教學效果。田徑教學目標體系是指以實現田徑教學目標為目的,制定出相關的各種實施的方案及措施和使用的各種方法、方式和手段的總和。多元化教學對高校田徑課程的改革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如何構建高校田徑課程多元教學目標體系就成為了探索和研究的重點,以山東高校田徑課程為例,在閱讀大量的文獻后提出了一些淺薄的建議。
體育教育本質上是整體教育,學生全面發展是體育教育的重要目標。因此,山東高校在田徑教學方面重視并樹立全面的發展觀,教師也應樹立良好的觀念,在培養學生田徑基本技能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其他方面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不能僅僅完成教學任務而忽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高校的田徑課程教學中,學校在安排課程中應充分考慮學生多元的發展需求及不同的情感體驗,建立培養人才和激勵發展的教學體制,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身心健康及社會適應能力的多元教學模式。
山東省的高校應注重對田徑課程的改革和創新,構建開放性的課程體系,將學分教學和選修課教學和諧的結合起來,釋放更多自由選擇的空間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相關的課程內容,在田徑課程中享受田徑運動帶來的快樂,激發學生的動力,促使學生個性的展現和全面的發展。開放的課程能幫助學生吸收有關先進的教學理念,促使他們可以自主的學習學科的方法和經驗,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有利于田徑教學中學生能力全面健康和人文素質的培養。高校田徑課程教學結構的調整,對課程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拓展,以輕松愉快的方式進行教學,并把課程的平時教學、集中教學、課外教學合理的結合起來,不僅進行校內教學,還在校外甚至野外進行教學,用來增強田徑課程的實際效果和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
作為高校管理日常性工作的課程考核評價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它對教師的觀念、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山東高校在田徑教學中就必須重新進行多元的教學考核評價制度。這種評價機制不僅僅由領導和老師組成,還應該把學生和專家等加入教學評價體系中,建立一種多元化的科學民主的考核評價制度。在評價主體方面應該確立以教師自評、學生評分、專家評價相結合,并強化他們的參與評價的意識,構建以激勵為主的教學評價標準,根據多元化的教學目標對學生技能、體能、道德、文化等方面進行綜合培養和評價,從多角度和整體出發來評價課程設置對學生成長的影響。在考核評價的內容及標準方面,也應該體現出多元性的理念,發揮出其激勵作用,對教師的勞動性創造性教學、教師教學研究等方面進行科學民主的評價。把相關課程的開發和師生關系引人到考核評價機制中來,更好的促使教師在不斷的考核評價中進行反思,并學會在評價中自我總結,推動課程的改革創新和教學的發展。
在高校田徑課程多元教學目標構建過程中,教師的專業素質是不可或缺甚至是極為重要的。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和體育課程的改革,田徑課程也面臨著不同的問題,陳舊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難以推進現代田徑教育的發展,應幫助教師不斷的更新教學理念和知識體系,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努力打造出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突出的專業教師隊伍,使他們不僅要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還要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豐富的知識儲備和高尚的教師情操,為田徑課程的教學改革和人才的培養奉獻出自己的熱情。
在高校的課程設置上,不僅要重視田徑課堂的教學,更要注重課外的鍛煉,使理論和實踐相統一,在對田徑理論知識的學習下,提升學生對課程的認識和對先進田徑教學理念的熟悉。然后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提升學生對田徑鍛煉的專注度和自覺性,使理論和實踐能很好的結合在一起,推動田徑課程多元教學目標的建設,最終實現學生田徑課程的健身和競技的教學目的。
高校田徑課程的改革是一項長期和系統的的任務,需要很多相關的管理部門和專業的教師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實踐,田徑教學不僅培養學生的競技能力,也要注重學生的健康素質、心理素質、道德情操、人文素質等方面的多元化教學目標,用多元理念指導高校田徑課程教學目標的構建,以期能為田徑教學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策略。
[1]孫慶祝.田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林萍仙.試論高校田徑教學改革[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01(1):107-110.
[3]錢景虹.對普通高校田徑課教學現狀的分析與改革設計[J].遼寧體育科技,2002(6):43-44.
[4]李老民.田徑運動科學探蹊[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5]王英武.芻議體育教學評價[J].中國學校體育,2002(1).
[6]張貴敏.田徑運功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
[7]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教育部制定)[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8]李鴻江.田徑[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