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雪亮
(廣西大學體育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4)
發球技術是網球運動最基本的技術,也是網球運動員所應具備的最重要的技術手段,是雙方運動員相互較量的開始,是開始進攻的關鍵,通常情況下,哪一方發球員將發球把握運動的好,他便會在球場上處于優勢地位,甚至可以讓對手防不勝防、措手不及。運動員在發球時,掌握著絕對的主動權,要求發球要快、準、狠,快是速度,準是落點的準確,狠則是發球時人體的最大力量,這三者的綜合就是網球運動的大力發球技術。
網球運動是一場激烈、優雅、時尚的運動,掌握良好的大力發球技術,將會使運動員在比賽中處于優勢地位。本文分析和闡明網球大力發球技術的力學原理,希望對網球運動員發球技術的提高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運動員想要在比賽中優先掌握主動權,必須要不斷的提到發球的準確性,所發出的球要具有攻擊性,要速度、力量、準確三者兼備。我們可以將發球的技術原理概括為三個點,即接觸點、目標點、擊球點,接觸點指的是運動員在發球時球拍拍面與球相接觸的那個點,通常而言,接觸點與人體在擊球時的有效能量是成正比關系,也就是說,接觸點越是接近運動員的強力區,效率就越高,而接觸點距離強力區越遠,擊球效率就越低。目標點與球的運動軌跡、運動速度、球拍擊球的角度、擊球的力度與方向有關,擊球目標點的選擇與運動員的技戰術水平與思維能力密切相關。擊球點是指球拍與球接觸時,球與身體相對應的空間位置,擊球點的最佳位置因人而異,受運動員身高、擊球方法等多種因素的制約,最佳擊球點具有瞬時性,是變動的,運動員只有越接近最佳擊球點,能力水平就越發揮的好,準確性與效果也最好,越是偏離最佳擊球點,成效也越低。
在實際訓練和比賽中,運動員在發球時,拋球和擊球是否做到位,對于展開進攻非常重要。運動員在開始拋球的時候,要控制要網球拋起的高度,高度的落差不能太大,如果落差太大,運動員不能準確掌握最佳擊球點,擊球時將會阻礙動作的連貫性,會影響運動員用力的力度與準確性,從而不能將球發好,在比賽的一開始就處于不利地位。在運動員準備擊球時,要想達到最強的爆發性,最大限度的增加球運行的速度,必須將人體各功能系統的力量充分發揮出來。這些都要求運動員對球的運行軌跡和落點迅速、正確的做出判斷,肩關節帶動手腕運動螺旋向上力的快速將球擊打出去。
網球發球可以分成三個步驟,既拋球、揮拍、擊球,在這一系列的動作中,人體的各功能系統會迅速將能量向上輸送,由于這些力的變化發球隊員的肌肉依次收縮,由下而上依次是腓腸肌、比目魚肌,然后是腹內外斜肌、背部肌肉群和斜方肌,等到能量輸送到上肢系統,上肢的三角肌、胸大肌、二頭肌、旋前圓肌依次迅速的收縮發力,最后是手腕肌肉群的收縮,手腕在這時承載著巨大的能量,在揮拍擊球的瞬間,將這些能量釋放出來。通過實際觀察,我們發現運動員在擊球時,球的入射角通常保持在13°~30°范圍之間,上旋球的反彈角比入射角小,下旋球的反彈角比入射角大,這是由于不同的擊球方法造成的。反彈角越大,球運行的速度越慢,反彈角越小,球運行的速度越快,容易給對手一個措手不及。同樣,如果運動員在發球時的入射角小,球的入射速度就會加快,鑒于此,減小入射角系數在運動員大力發球階段顯得極為重要。
從運動生物力學的觀點來看,網球發球是一個系統動作的過程,力量的輸送、傳遞包括手臂、上肢軀干、膝蓋、腿部等各種力量的配合,尤其膝蓋和腿部動作的力量非常重要。發球的過程由下而上,第一步是蹬腿,運動員要借助蹬腿的動作開始發力;第二步是扭轉髖關節,在運動員蹬腿后,迅速扭轉髖關節;第三步是轉體,運動員髖關節的扭轉,將直接帶動身體的轉動;第四步是手臂繞肩,在身體轉動,手臂自然向后滑動;第五步是伸展肘部,當運動員向后繞肩到一定位置,就逐漸打開肘部關節;第六步是轉動腕關節,腕關節是由外向里翻轉;第七步是擊球,在運動員擊球的那一刻,身體的能量都集中在手腕上,在擊球時迅速向能量釋放出去;第八步是落地動作,落地動作時身體逐漸放松下來。這些動作時依次作用,一環扣一環,只有各個環節落實到位,各個關節有序、科學、合理的配合,發出的球才能迅速、準確,才能具有攻擊性和威脅性,給對手措手不及。
要發出具有威脅性、攻擊性的球,必須要保證大力發球的質量以及網球發出后運行軌跡的準確性和運行的速度性,因此,提高和保證運動員揮拍的質量極為重要。那么,如何來保證運動員揮拍的質量。通過實際考察和訓練,想要提高和保證運動員揮拍的質量,可以大家引拍的幅度和選擇最佳的擊球點,做好這兩點是保證大力發球的關鍵,要求是日常訓練與比賽中,教練員與運動員要做好總結,尋找好的方法。
運動員在擊球時,運動員首先要做的是調動全身的肌肉,使全身肌肉協調配合,最大限度的加大揮拍的幅度,保證擊球時的初速度。在運動員大力發球時,既要求擊球的方式、方法,也要求掌握良好的擊球技術,要保證發出的球快速、準確、兇狠,以最快的速度飛向對方場區,給對手一個措手不及。當網球受到擊打后,球拍與球會產生一種相互作用的摩擦力,這種力量會轉化成強力的旋轉力,使網球與拍面碰撞的過程中,球拍拍線向下凹出,拍線下凹處會兜住球體一部分,拍線的彈力與球的作用力會產生一種摩擦力。在這個時候,如果運動員向斜上方揮拍,在球體的下半部分位置,其彎曲拍線產生的彈性力量會大于上半部分拍線的彈力,造成彈性力產生的合力形成向上偏離球心,此時網球彈力將會偏離球心的距離,一定程度上小于摩擦力偏離球心的距離,但由于彈力強度大于摩擦力強度,所以這時的彈力產生的轉動力矩要遠遠大于摩擦力產生的力矩,網球旋轉的產生主要是這種彈力、摩擦力相互作用的結果。
我們通過對運動員在大力發球時的引拍幅度與揮拍擊球時肩部變化的分析,發現運動員在大力發球時有沒有引拍動作,在球拍與球的接觸點時,這種差異并不太大。而在運動員開始擊球時,有沒有引拍動作,球拍與水平方向產生的夾角是不一樣的,有引拍動作時,球拍與水平方向產生的夾角較小,而沒有引拍動作時,球拍與水平方向產生的夾角較大。運動員要想發出高水平的上旋球,必須要在擊球時發揮出最大力度,因為網球運動速度的快慢與擊球時受擊打的作用力成正比關系,擊球時球受到的擊打力量越大,球飛出后的運行速度越快,擊球時球受到的擊打力量越小,球飛出后的運行速度越慢,所以運動員在擊球時所用的力是網球運行速度的重要保證。因此,要提高和保證網球大力發球的質量,首先是要保證運動員在擊球時的瞬時速度和力度;其次是要注意球拍向上的提拉力量,選擇最佳的擊球點,保證拍頭位置低于擊球點的位置;最后,要充分利用大力揮拍時球拍與球的摩擦力,以便迅速、兇猛、準確無誤的將球擊打出去。
通過以上的這些分析,在運動員大力發球階段,網球擊球速度與球拍拍線張力的關系與規律表現為拍線張力越小,越容易產生較快的擊球速度,并且越容易獲得較長的分離距離與分離時間,運動員只有要充分把握球拍與球的接觸點的時間,掌握網球擊球速度與球拍拍線張力的關系與規律,才能將取得良好的發球效果。
在網球運動中,發球既是運動員展開對抗的開始,也是運動員在比賽中占據優勢地位的關鍵環節。通常兇猛、準確的發球能給對手措手不及,是運動員展開進攻有效手段和方法。因此,發球不僅是運動員必須掌握的一項網球基本技術,也是網球運動員所因具有的一項戰略戰術。而今,網球比賽越來越激烈,大力發球技術被廣泛運用到日常訓練和比賽中,對大力發球技術的力學原理剖析,充分分析了運動員在大力發球時人體肌肉和各個關節器官的作用,從生物力學的角度做分充分的分析與論證,對提高網球運動員的發球技能具有重要意義。
[1]任喜平.影響網球發球效果的力學因素分析[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
[2]于海生.當代網球接發球技術特點及發展趨勢分析[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2(11).
[3]宋穎達,王浩然.大連市高校網球運動的發展現狀[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
[4]王寧.試論網球運動中大力發球的力學原理與能力培養[J].當代體育科技,2013(11).
[5]王浩.網球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分析[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