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穎
(廣東工業大學體育部 廣東廣州 510006)
“體育選項課”,顧名思義,蘊含著讓人向往的自由和理想: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我完善等主觀因素選擇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甚至可以任意選擇上課時間、任課教師。毫無疑問,體育選項課是對體育必修課的有力補充,是對學生個性需求的最大滿足,是人文關懷的隆重彰顯。體育選修課的應然狀態理應如此。然而,囿于師資水平、場地器材等主客觀因素的制約,體育選項課仍有很多并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很多學生感興趣的項目沒有開設,很多學生無法選到自己感興趣的體育課,這些學生不幸地被分配到其它自己并未選擇或者不想選擇的課堂中,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被選項”。“被選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體育選項課的實然狀態?!氨贿x項”現象是體育選項課中不可回避的尖銳問題,是體育課程改革必須面對的難題,研究勢在必行。
翟豐[2]在2006年對江蘇省20所普通高校體育選項課進行研究的結果表明:“有50%的高校其場地、器材能勉強應付上課使用;有25%的高校其場地、器材明顯不足;有25%的高校其場地、器材嚴重不足。隨著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而體育場地、設施器材的增加卻嚴重滯后,且使用功能單一,綜合性體育場館偏少。由于體育場地設施的落后,使各高校體育選項課的開展至少受到開展項目的面域不廣、有些學生喜愛的項目無法或減少開展、下雨下雪天的上課質量不佳等問題的困擾?!?/p>
張濤[3]在2008年對浙江省10余所普通高校體育選項課的開展現狀進行研究的結果表明:“浙江省普通高校體育選項課程的設置主要受器材、場地設施的限制。大部分學校對參加選項課的學生進行了一定的限制分流。據調查有近7.6%的學生不能夠選到自己喜歡的課程,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選課的積極性,對體育教學效果有一定的影響。雖然所有高校都在一定程度對現有的項目進行改進和開設新體育選項課,對不受學生歡迎的體育項目人數控制甚至停止開設,但場地、教師等因素仍然主要影響體育選項課程的設置。”
上述資料反映出:江蘇省和浙江省普通高校體育課場地器材嚴重缺乏,不僅體育選項課開設的項目受到限制,而且開課規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局限,學生的選課熱情受到很大程度的傷害。江蘇省和浙江省不僅是經濟發達的沿海省份,而且具有優良的教育傳統,其經濟優勢和人文傳統得天獨厚,然而就是在這樣的“理想國”內的普通高校,仍然存在著嚴重的體育場地、器材匱乏的現實,據此,全國普通高校場地、器材的總體狀況將不言自明。
體育選項課是由學校有關部門制定選課計劃,由學生進行選課,進而實施體育教學的過程。由于實際操作過程中的復雜性,因此導致學生“被選項”的原因也必將林林總總。該文在查閱大量文獻的基礎上,結合教學的實際經驗,并對多名體育專家進行訪談,試圖探析體育選項課中學生“被選項”的主要原因。
“根據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的結果,在我國現有的850080個體育場地中,體育系統有18481個,只占全國總數的2.2%;教育系統有558044個,占全國總數的65.6%,其他體育場地為各社會單位擁有。這些數據說明,我國絕大部分體育場地在學校和其他社會單位。”[4]中國65.6%的體育場館在教育系統,這讓人理所當然地認為“大學體育場地是充足的”,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有關學者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夏曉陵[5]在2006年對浙江高校體育場地進行研究的結果表明:“隨著近幾年我省高校招生規模的迅速擴大,政府和學校對改善辦學條件的投入也在不斷增大,高校體育場地的建設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但由于二者增速之間的差異,體育場地總量失衡和結構失衡的狀況突顯了出來,不論是在總量上還是在結構上與國家教育部新公布的最低標準都有不小的差距?!?/p>
體育場地、器材缺乏不僅表現為總量不足,而且還表現為結構不均衡。具體來說就是室外場地遠大多于室內場地,供需失衡。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江蘇省高校體育場地資料匯編數據顯示:“江蘇省高校生均使用面積為6.11m2(生均室外場地使用面積為5.73m2,生均室內場地使用面積0.38m2)”。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學生們很多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恰恰是在室內進行的,比如: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舞蹈、健身、瑜伽等。
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相結合,生態優先,統籌兼顧,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而建設。與新農村建設、振興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牧區景觀建設相結合,協同發展。尊重經濟發展規律,合理開發利用資源,集約化經營,規?;a,提高生產效益,保障經營戶增收。
體育場地、器材總量的不足及其結構失衡帶來的結果必然是以體育場地、器材現狀來安排選項課,規定數量有限的選項內容并對熱門選項課的數量和規模進行限制,學生的主體需求和愿望難以得到滿足,體育選項課背離了“以人為本”的初衷。
研究表明,體育教師與時俱進的能力亟待加強。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已經不能滿足目前學生發展的需求,阻礙了體育教學的發展。鄧淑君[6]對湖南省高校體育選項課研究的結果顯示:“湖南省普通高校田徑項目的體育教師占32%左右,這與高校學生多數喜歡球類項目極不協調;教師結構組成中,女教師的比例比男教師低12%,這對女生比例較大的師范類高校的制約作用更為明顯;任課教師有34%的人自認為水平有限,42%的人自認為教法欠佳;27%的學生認為老師水平有限,41%的學生認為老師教學方法不當?!焙擦x[7]對湖北省普通高校體育選項課的研究結果表明:“健美操教師基本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跆拳道、網球、瑜伽、街舞這些項目教師比較緊缺,基本是年青教師成了這些項目的生力軍,而以往的那些教授傳統項目的中老年教師陷入比較尷尬的地步,形成部分教師超負荷工作,部分教師幾乎沒課上的兩難局面。”諸如此類的研究比比皆是,不一而足。
以上研究表明,目前,高校體育教師的技能結構失衡現象較為嚴重。新興運動項目體育教師缺乏,傳統運動項目教師過剩,能夠身兼數職的體育教師備受青睞。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教師缺乏戰略眼光,采取以靜制動戰術導致的被動局面;第二個是學生興趣愛好的快速轉變,迅雷不及掩耳。然而,這種現象的最終受害者還是處于被動地位的學生。很多學校由于師資力量的匱乏,難以開設學生喜歡的項目;有的學校勉為其難開設了教師力不從心的項目,但是學生又感到失望、不滿意,選項課不得不中途流產。這在本質上仍是學生“被選項”,學生被驅趕到有限的項目中去。
學生選項動機異化主要包括“重度功利心理”、“盲目從眾心理”。重度功利心理主要表現為學生為了能夠比較容易通過考試并獲取高分而選擇好說話并喜歡給高分的老師,還有一部分同學將“在室內上課”作為首要的考慮因素,以女同學為主。鄭桂鳳[8]對廈門大學、福州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5所高校2003級、2004級的一、二年級本科學生選項動機研究的結果顯示:“上課環境是學生選課的影響因素之一。32.1%的學生在選擇所修的項目時是根據上課環境的優劣,而不是選擇自身喜歡的項目。”
體育選修課的一個基本假設就是學生具有“自我意識”,能自我判斷、選擇自己的體育課程。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學生并不具備獨自作出決定的能力,他(她)們更傾向于參照他人的選擇,接受他人的建議,成為盲目的跟隨者。鄭桂鳳[9]的研究還表明“非正式團體對部分學生的選項影響也較大。有23.6%的學生在選項時受周圍同伴的影響很大。他們沒有自己的主見,主要是盲從同伴的選項?!?/p>
綜合眾多學者的研究發現:持較重功利心理或盲目從眾心理的學生不占少數[10-12],他(她)們的異化心理表現為選課行為的病態集中,致使個別項目人滿為患,個別項目無人問津,體育部門要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就不可避免地訴諸于“人為均衡”——“被選項”。
體育選項課系統落后也會造成學生“被選項”。很多高校的選項系統一個學生一次只能選擇一個項目,很多學生無法成功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只好等待哪里有空缺就去哪里;有的高校干脆把每個選項的名額平均分配給各個班級,讓學生內部調整好后再經由體委進行選課,而學生遇到難以調和的狀況時,通常是以“抓鬮”的形式來進行最后的定奪;個別學校能夠兼顧學生的利益,允許每個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一次選擇多個項目,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又難以按照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依次類推的嚴格程序進行操作。面對繁重的工作壓力,學校體育部門往往采取“果斷行為”進行“人為干預”,“幫助學生選項”。
“體育選項課”的理念是與“自由”、“民主”的大學精神高度契合的,但是,與“體育選項課”理念相配套的選項系統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有關選項系統的研發比較落后。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缺乏先進的體育選項課系統進行輔助,體育選項課就難以發揮其“智慧”的光芒,學生“被選項”的現象也就不可避免。
研究表明:影響體育選項課的首要因素是體育場地、設施匱乏,體育教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雖然60%強的體育場館在教育系統,但是,教育系統內部的場館還是捉襟見肘,而且有些場館還僅僅是個可望而不可即的統計數字。為此,加強體育場館建設已是勢在必行,是破解學校體育工作發展瓶頸的關鍵。
學校體育場館的建設并不意味著盲目上馬高規格、高品位的大型體育館。實踐證明:越是規格高的體育館就越是一種“擺設”,就越難以發揮為學校體育工作和學生健康服務的本質功能。恰恰是那些經濟、實惠的風雨操場,構造簡單、實用的體育館才是體育工作的迫切需要,然而,這最急需的部分卻成為最薄弱的環節。我國幅員遼闊,東西南北氣候差異較大,但總體上呈現出北方寒冷少雨,南部多雨炎熱的特點,再加上近些年來,由于環境變化導致極端氣候頻繁出現。因此,在全國范圍內存在體育課越來越受到天氣影響的趨勢。興建室內體育館和風雨操場就成為解決目前體育場館問題的現實需要。在北方,冬季氣候寒冷而且持續時間長達半年之久,體育鍛煉受到嚴寒的嚴重干擾,因此,要大量興建帶有取暖設施的室內體育館,但最好是興建結構簡單的、多層的、實用型的體育館,而不是耗資巨大的、中看不中用的面子工程;在南方,夏季氣候高溫多雨且持續時間長達半年之久,體育鍛煉受到酷暑的極大影響,因此,學校應該大量興建經濟實惠的、能蔽日遮雨的風雨操場。
中國的體育場館雖然大部分在教育系統,但是社會上仍然有一定數量的體育場館,這些場館可以成為高校體育課所需場館的有效補充。因為,高校體育課大多是在日間進行,而社會上的體育場館在日間比較空閑,只有到了下午或晚間才比較緊張;與此同時,高校的場館在日間比較緊張,而在夜間則相對寬松。也就是說,社會上的場館和高校內場館的使用高峰并不重疊,兩者恰恰形成互補,如果將兩者有機搭配起來,可以大大提高場館使用率。鑒于此,高校可以采用租借的方式,租用社會上的場館進行體育課教學,解決學校場地不足的困難,而學校的場館也可以在夜間對社會開放,解決全民健身運動場地嚴重不足的困難。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首先要有一定的人文素養,其次要有過硬的運動技能,這樣才能在對當代大學生進行體育教學時能夠游刃有余。然而,現實情況卻并不樂觀,很多教師知識陳舊、技能落后,已不適應社會的需要。學校要加強對教師的職后培訓力度,督促教師進行終身學習,主動適應社會變遷、時代需要,尤其要注重對年輕教師的培養,努力塑造體育多面手。在體育教學方面突出的教師要在職稱評審過程中給予大力照顧,改變一律按照科研成果晉升職稱的僵化模式,鼓勵廣大體育教師把精力和熱情放在教學上,提升體育課的教學品質,出色地完成大學體育的教育功能。
除了加強體育教師本身的建設,學校還應具有“英雄不問出處”的豪邁情懷,公開對外招聘兼職體育教師。他(她)們可以是專業的體育人才,也可以是沒有受過專業體育訓練的非體育人才,但他(她)們必須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過硬的體育技能。通過采用聘用兼職體育教師的辦法可以有效地緩解體育師資力量不足的燃眉之急。
學生在體育選項課過程中,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功利心理和從眾心理。造成這種現象的本質原因在于學生對體育的基本理論并不了解或了解不深。他(她)們只是憑借自己對某個運動項目的直覺來決定自己的選擇,而對于自己所作選擇的深層次原因缺乏充分的思考和關注,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選擇的盲目性,而這種盲目性又通常經不住實踐的考驗,因而難以實現自己選課的初衷。
為此,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強化體育理論課的落實,有條件的學校要開設“體育文化賞析”課程,普及體育理論教育,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塑造體育精神,為學生們清醒、獨立地從事體育運動奠定基礎。大學生主體體育意識的覺醒必然會擯棄那種盲目跟風的行為,他(她)們通過冷靜思考作出的明智選擇必將是多樣的、離散的,這將大大有利于學生在不同選項間的均衡分布。
在高科技看似已經無孔不入的今天,高科技對體育選項課系統的介入卻十分薄弱,甚至不能差強人意。目前,各個開設體育選項課的學校普遍苦惱于缺乏一個方便、快捷、普遍適用的選項系統。盡管,有些學校已經自我開發了體育選項課系統,解決了部分體育選項課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但是距離廣泛推廣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建議有關部門專門組織科研攻關團隊研發一套體育選項課系統軟件,在廣大學校中普遍推廣,解決體育選項課管理上的難題。
一套良好的體育選項課軟件應該保證學生具有多項選擇并依次被“錄取”的功能,錄取按照時間先后順序進行,學生的選擇可以在任何時間段進行調整,學生可以中途轉向,對于無項可選的學生要進行自動統計。這樣學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報多個項目,并依次得到篩選,這必將大大提高學生選課的公平性,按程序分流學生。
體育選項課的開設是建立在學校具有足夠的場地、器材,充分的師資力量,學生具有獨立的自我意識,并能作出理性選擇的基礎上的;從而,每個學生都可以選到自己中意的體育項目,選擇自己喜愛的老師,在自己空閑的時間段進行體育學習。然而,假設終究是假設,現實問題不容回避,而且短期內問題難以得到根本的解決。
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我們不得不采取一些簡單實用的辦法,盡管有些辦法缺乏普遍的公平性。但是,事實證明,要在絕對公平和實用面前做出兩全其美的選擇幾乎是不可能的。在學生體育選項課的開設過程中設置適當的收費制度是比較實用,但也備受爭議的舉措。具體說就是對那些投入較大,耗費較多的體育選項課(比如高爾夫、網球、羽毛球等)要求學生自己負擔部分費用或者自己提供器材、用球。
設置熱選項目的門檻除了收費制度之外,還有多種選擇,比如:身體素質、運動基礎等都可以成為門檻來限制學生的選擇。這里需要強調的是,設置門檻的目的不是把學生人為的分成三六九等,強化貧富差距、等級觀念、階級差別,而是通過設置門檻來達到適當分流學生選擇的目的,使學生能夠比較均衡地分布在眾多選項之中,而不至于造成局部的擁堵,導致體育課癱瘓。
體育選項課是一個大群體行為,少則幾百人,多則幾千甚至上萬人。由于受到場地、器材、師資力量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總會有一部分學生面臨無項可選的尷尬局面。這部分學生在選課過程中處于被動不利的局面,必須得到足夠的關懷和理解才能撫慰他(她)們的“不幸遭遇”。因此,對于這部分學生的最終去向必須采取民主協商的方式進行解決,切忌進行簡單粗暴的任意分配。
作為學校,應該將學生無相可選的原因歸于自身,而不是埋怨學生動作慢、手氣不好,抑或其他莫名其妙的理由。對于無項可選的學生,學校應該滿懷歉意而深感不安,對于這些學生的最終去向應該更多地聆聽他(她)們自己的心聲,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困惑甚至不滿。相信,只有懷揣這種坦蕩的胸襟,站在以人為本的高度,秉承實事求是的作風,采用平等對話的方式,體育選項課才能得到保質保量地實施,體育教育才能登上新的高度。
[1]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M].北京:國家教育部與國家體育總局,2002.
[2]翟豐.江蘇省普通高校體育選項課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1):114.
[3]張濤.浙江省普通高校體育選項課的現狀調查和對策研究[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43.
[4]劉鵬.抓住歷史機遇努力促進我國體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2006年全國體育局長會議上的講話[EB/OL].http://www.gov.cn/gzdt/2006-01/19/content_164284.htm.
[5]夏曉陵.浙江省高等院校體育場地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7):977-979.
[6]鄧淑君.湖南省普通高校公共體育選項課現狀與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07(35):139.
[7]胡安義,汪曉琳.湖北地方高校大學體育選項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經濟師,2010(8):147.
[8]鄭桂鳳,鄒麗寶.普通高校體育選修課開設現狀的調查[J].體育科學研究,2008,12(1):94.
[9]譚小翠,李信就.影響大學生體育選項課因素的調查與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7):960.
[10]張濤.浙江省普通高校體育選項課的現狀調查和對策研究[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42.
[11]翟豐.江蘇省普通高校體育選項課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