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浩
(新鄉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新鄉 453000)
高校體育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①
彭浩
(新鄉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新鄉 453000)
在高校教學中體育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能夠使智慧得到啟發,挖掘學生的潛能。現代教育從過去側重應試教育逐漸轉變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角度,學生心理能力成熟與否就成為考量其綜合能力的重要環節,那么在高校體育教學中也把發展和培養學生創新、創造能力提上了教學計劃當中,如何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我們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
體育教學 創新能力 培養
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成為當今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任務,創新思維更高意義并不是以學習為目的,而是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也是學生個性發展和素質教育程度的集中體現,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對于創新能力的概念,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創新的,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所做過事的人,這種人能有所發明、創造和發現。”可以說這段話揭示了創新能力在創造價值上的重要意義。那么在體育運動中創新能力更多的體現是在原有的體育技術、戰術、思想意識以及相關產業等方面,發揮想象力做出新的適合自己的、切實可行的創新行為。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雖然目前高校體育教育已經在進行一定規模的改進和革新,但是仍然不能滿足現在高校中日新月異的體育文化和產業革新,在基層高校體育教學中,注重以技術教學為核心,學習范圍大、知識結構淺、科研成分滯后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現象,目前的改革更多的是集中在對一些傳統體育技術層面的簡單升級,忽略了對于整個體育運動發展的大膽創新。
體育教育的發展并非是簡單的培養學生獲得各種體育技能或者在技能上掌握的優劣來作為核心目的的,體育運動更多的還承擔著培養學生智育開發、樹立勇敢性格和創新能力的開發,如果簡單的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在簡單模仿運動動作的規范和一致性上,那么學生就成為了簡單的重復機器,而缺乏創造意識和能力,在出現需要對某個技術動作的個性化設計時,就容易出現缺乏創造力的技戰術動作和作品。
體育教育是一項創造性教育事業,它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雖然世界各國的體育運動特點也各不相同,但是他們在對于運動上創造能力的要求卻是相同的,因此在運動文化的各個方面無不體現出民族地域特點、人類意識形態的多樣性,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發揮青年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都是具有良性意義的。
2.1社會發展的需要
現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能夠順應社會要求的人才,才是更能夠適應社會的人才,那么創新型人才無疑更能夠滿足不同環境的需求,也是時代發展的順勢之求。《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中指出:“世界范圍的經濟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高校體育教育現在的發展培養應該著重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上日程,把創新能力與體育基礎相結合,改變傳統動作技術簡單的模仿式接受,發揮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出更為優秀的體育人才。2.2學科發展的需要
學校體育教育發展到了現在這個階段,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的穩定階段,如何能夠使其能夠有進一步的發展,創新可以給體育發展帶來新的活力,也能夠給學科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值得借鑒的發展素材。
2.3學生個體思想、素質發展的需要
體育專業學生近年來缺乏培養出性格特點與技術特點鮮明的運動選手,歸其根本還是在基礎教育階段更多的使用了“填充式”的教學手段,阻礙了個性的張揚,使學生個性陷入千篇一律的模式,喪失了創造的基本能力。所以,從學生個體的發展提高來說,培養其創新能力勢在必行。
3.1教學觀念側重的轉變
體育在課程教學中概括起來始終遵循了實踐性、整體性、社會性、差異性和復合性幾個原則,主要是要求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能夠做到一定的配合性。體育教育的重要能力即發揚其創造性,但是面對應試教育中的強迫式教學,也壓抑了學生的重要能力,即創造性能力,這在具體教學中就體現出教師是否能夠側重調動學生學習和接受教育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是否能夠使學生能做到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是否有能夠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創新精神與能力,并以身體力行來實現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改變固有的傳統教育模式,實現教學觀念的轉變。
3.2教師的培養能力的形成
學生創造性能力的培養與教師的培養能力密切相關,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一定的業務能力,掌握較為豐富的體育理論和訓練水平。教師對于新知識、新內容、新要點的掌握,對于問題的解決能力,對于形成創造性解決問題的習慣,堅持素質教育的核心原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能夠恰當的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們探討出下面幾個方法和原則。
4.1建立師生平等、民主的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努力營造平等的學習氛圍,教師絕不是權威主體,努力使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求證,進而創新的一個學習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既不能不加以分析的打壓學生對于傳統理論合理正確的挑戰,也不能過分縱容其不順從性而否定其順從性,這二者是辯證統一的。創造更加平等和諧的師生學習互動關系,對于創造性思考問題,提供了一個更為自由的氛圍。和諧的師生關系建立在雙方尊重、平等對話的基礎上,建立在雙方亦師亦友的伙伴關系上,在這種學習環境里,更容易調動學生主觀思考的興趣,把學習不當成被迫式的接受,而變為主動地好奇的探索,提高了學習興趣,發展了學生主體意識。
4.2建設有針對性的課程建設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要求教學的多樣性,簡單的理論、文字、掛圖都不在能夠滿足今天體育科研教學的高精尖程度,那么就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更多的運用高科技戰術,比如視頻慢放教學、模型觀察教學、監測數據分析等,甚至在越來越多的體育界已經開始把電子技術增加進來,增加科技理論化的課程建設可以使學生更加具象的了解分析體育,在此之外,增加心理方面培養課程建設也能夠使學生從心理角度更深層的進行鍛煉,課內課外,增加一些可以調動學生思考能力的練習課程,都是培養創造能力的客觀手段。
4.3培養學生主體意識
培養學生主體意識是創新教育的核心,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由“填鴨式”教育逐漸轉變為引導式教育方法,既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也增加了教與學的互動。在引導式教學過程中,適當多增加需要學生主觀思考的課題,調動青年同學的學習好奇思想,引導他們多觀察,挖掘創造潛能。并且注意在體育教學設計中增加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訓練,多思考,培養主觀能動思想。可以通過一系列問題來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比如說有的人跑得快有的人跑得慢,那么形成原因有哪些,競技體育可以給人類帶來些什么,帶著這些問題步入課堂,對于體育專業的學生來說更具有引導調動意義。
4.4學生非智力因素開發
要實現創新能力的提高,除去智力因素的影響外,還包括諸多其它因素的左右,譬如對于遇見新問題能不能夠有堅強的意志品質來保證,學生有沒有刻苦的鉆研精神,和合作伙伴能不能夠良性的合作等都是需要在體育教育中教師需要注重培養的一些因素。
4.5注重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我國在基層體育培養過程中,較為注重體育基本訓練動作規范掌握的能力,但是在一些具有創新能力要求的體育項目上面,往往相對乏善可陳,沒有更多的獨立創造能力。譬如像體操、藝術體操、花樣游泳、甚至三大球項目上缺乏自己的運動特點,沒有能夠形成較為獨特創新的技術動作、戰術表現。
在體育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對于比賽具有深層次的觀察和理解能力,既要明白問題的表面原理也要了解問題的內在聯系,要求他們對于問題能夠大膽疑問、大膽否定、大膽求證,鼓勵學生勤思考,這樣對于學生的養成愛思考、勤動腦的學習習慣是極為有利的。一個技術動作、一個競技效果通常并不是僅僅就只有一個行為模式,它都可以是多方式、多手段來實現的,體育競技復雜性高于一般生活,學生們應注意觀察比賽,發揮創造性才能創造出更好的新的技戰術動作。
4.6通過實踐,進一步提高創新能力
通過學習不僅僅是接受知識,了解知識,還能夠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把學習到的知識形象理解,形成一個宏觀的知識結構,并進而拓展開來,形成新的觀念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等行為,找出問題,通過存疑、求證等過程培養實際創新能力。
在高校中,大部分學生參與了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們通過自己策劃、組織、參與一些活動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豐富了課余文化活動,也提升了個人的動腦動手和社交能力。
人們的創造力是在長期的受教育和生產、生活實踐中逐漸培養和樹立起來的,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樹立體育鍛煉絕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長久鍛煉的意識。此外,還要求學生在從事體育專業的學習過程中明確,體育運動是專業發展,在掌握本專業能力的同時,還要求我們對于學科的理解深度,不僅僅是學習體育,也是學習體育文化。
[1]李建芳,陳漢華.現代高校體育教學探索[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
[2]陳安槐.以素質教育為指導的體育課程與教材改革[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0(1):40-42.
[3]陸晨.現代高校體育教學探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5):383-384.
[4]于立勇.發展學生稚心,促進高校體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3,6(1):95-96.
[5]劉青.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體育學刊,2003,10(1):95-96.
G807.02
A
2095-2813(2014)10(a)-0069-02
彭浩,新鄉職業技術學院體育學院教師,本科學歷,助理講師,所授課程為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等體育專業理論課程,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