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靜
(成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四川成都 610041)
社區廣場舞“擾民現象”自治化管理機制的研究
馮靜
(成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四川成都 610041)
本研究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觀察法和訪談法,并查閱近10年期間收錄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網,關于城市社區健身愛好者參加廣場健身舞的相關文獻研究,對廣場健身舞的發展現狀,科研論文進行分析、比較,總結出社區廣場舞擾民現象管理化方面的科研成果。對廣場舞的研究現狀進行總結闡述,并對存在噪音擾民問題,提出相應自主化管理的對策,來推動廣場舞健康、科學的和諧發展,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社區廣場舞 擾民 自治化 管理機制
“十二五”綱要規劃提出國家的發展戰略,明確指出要以“民生”為熱點,關注群眾的體育娛樂休閑生活,倡導將全民健身作為人們生活方式的一種選擇手段。然而,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進一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場健身舞作為全民健身計劃實踐的載體,在推動《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進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為加快形成“全民健身、全民參與、全民共享”的新風尚,讓體育健身活動進一步走進社區群眾的生活。社區廣場健身舞的發展對于帶動和普及全民健身運動起重要的作用,通過查閱文獻研究所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構建有效的健康發展模式,促進社區全民健身運動事業健康發展。目前,廣場舞擾民現象非常嚴重,各學者對廣場舞的研究也撲面而來,下面對城市社區廣場舞“擾民現象”自治化管理機制的研究進行分析,為和諧化社會的發展研究提供理論參考價值。
1.1社區廣場舞起源的研究
隨著時代的變遷,廣場健身舞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意義也在不斷變化,相關研究發現是用來進行宗教祭祀的一種形式。由于早期的生存行為逐漸發展成后來的祭祀活動,再經過近、現代的傳承,演變成今天人們所參與的社區健身廣場舞[4]。為了發展社區廣場健身舞,人們在滿足日常生活的情況下,越來越重視精神生活需求、生活質量、滿足自我需要的提高。廣場健身舞以原生態形式進行加工再到創新形成一種新興的全民健身運動項目。
1.2社區廣場健身舞開展現狀研究
目前,廣場健身舞是具有全面性、普及性、實用性、娛樂性、趣味性、創新性于一體的綜合運動健身方式。包括廣場健身舞者參與方式、周邊居民對“擾民”現象的態度及管理組織人員基本情況,以及場地的布局與周邊環境是否適宜等進行調查與訪問研究。社區開展廣場健身舞主要存在的問題:健身舞練習內容的選擇缺乏科學性;指導人員缺乏專業性;組織管理缺乏規范性;練習空間太過密集,健身場地的缺乏規劃化性;健身設施器材不夠完善;健身舞噪音“擾民”引發糾紛、導致不和諧的現象時有發生。針對以上問題,以社會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角度及方法相結合,分析其深層次的原因。基于廣場舞市場的迅速擴大,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相關研究則主要分別集中于廣場舞擾民現象和城市社區自主化管理機制的建設領域的理論進行研究與實地操作。
2.1社區廣場舞分類缺乏統一性、全面性
關于廣場舞分類的研究還比較少,到目前為止,也只是在一些文獻資料中少有的涉及,主要有以下三種分類方法:一是按照形式分為徒手廣場舞、輕器械廣場舞;二是根據不同的風格,分為古典廣場舞、民間廣場舞、現代廣場舞;三是按照其功能分為健身性廣場舞、自娛性廣場舞、商業性廣場舞。因為分類標準的不統一,這些分類方法都是從不同的側面,或者抓住某一個特點、內容來劃分的,沒有形成共識[4]。劉星認為,廣場舞的類型大致可歸納為五種:第一種是原生態的廣場舞;第二種是在原生態舞蹈的基礎上加以整理有所創新的廣場舞蹈;第三種是根據民間舞蹈素材創作出的新型廣場舞;第四種是踏歌廣場舞;第五種是即興廣場舞。
2.2社區廣場舞特點多樣化,缺乏專業性
通過閱讀相關文獻廣場舞的特點也是有不同的說法,廣場舞蹈的抒情性特征,任何舞蹈形式都需要一定的抒情形式,社區廣場舞蹈也不例外。舞蹈藝術的節奏性特征,廣場舞蹈是集體項目,因此,一定的節奏性是保證舞蹈秩序和舞蹈美感的關鍵要素。這就需要一定的音樂做調節,舞蹈按照一定節奏的音樂進行。音樂是舞蹈的靈魂,廣場舞蹈更加需要音樂的震撼力和親和力,音樂強弱的變化能夠對舞蹈的節奏做出恰到好處的調節,在廣場舞蹈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5]。他提到廣場舞具有群眾性、集體性、多樣性、開放性、自娛性、歡快性、特殊性、簡易性。
目前,我國的社區廣場舞都以集體舞的形式出現。在寬闊的場地中大多都不用單人舞、雙人舞或者三人舞的形式來表演,參與廣場舞的人數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人不等,表演形式比較自由,動作比較簡單。歡快性體現在音樂的歡快性,表演內容的歡快性。在寬敞的廣場、空地表演是廣場舞表演的特殊形式。社區廣場舞鍛煉對場地和器材的要求比較簡單,只需要一個音響和一塊空地就可以開展起來,這也是廣場舞能夠廣泛開展的主要原因。廣場舞鍛煉的時間不限,可長可短,由于廣場舞參與人群的流動性較大,隨意性較強,廣場舞蹈在表現內容和結構上都不能搞得過于復雜,以簡易性、大眾化為主。并不是很全面,不夠專業,有些概念有些重復。比如群眾性和集體性。還是對廣場舞的研究比較少,也沒有比較專業的專家進行規范研究。
3.1社區廣場舞的社會價值功能
廣場舞是人們交流思想、抒發感情、消除隔閡、相互溝通的最好形式之一。廣場舞一般都是同一個社區或臨近社區的群眾聚集在一起,在輕快的樂曲伴奏下翩翩起舞,人們的自我封閉意識會得到徹底的解脫,舞場中的融洽、和諧、高雅的氣氛,也能增強人們溝通和交往的意識[4]。社區廣場舞在無形中陶冶參與者的情操,增強凝聚力,這些都對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和和諧社會的構建有重要價值。出先擾民現象的不和諧,我們應該從實際雙向的利益為出發點,建立健全合理化的管理方式,來體現社區廣場健身舞自治化管理機制,制定科學規劃指南,實現社會管理機制的價值功能。
3.2社區廣場舞健心價值功能
在參與社區廣場健身舞蹈的過程中,參與者集中在欣賞優雅的舞曲和音樂節奏將內心情感抒發在舞姿上,來達到身心健康效果。這不僅體現了群眾廣場文化活動的新高潮,又是群眾廣場文化活動蓬勃發展的表現,而且營造積極向上、歡樂祥和、健康文明的社會文化氛圍。在此研究過程中發現由于音樂音量的分貝過大,從而影響人們身體機能注意的轉移,存在了較大安全隱患,常引發市民間的矛盾。社區廣場舞現象一直是城市管理者思考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小區居民的正常休息,出現這一不和諧的擾民現象,是值得我們關注去研究的問題。如何實施合理自制化的管理,是實現和諧化社會的協調發展的必要手段。
4.1整治的指導思想
今年兩會精神重點提出,加強全方位構建機制的監管,來加強城市環保意識,健全廣場舞蹈進一步的順利開展,促進全民健身和諧社會的全面發展。以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環境保護工作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好互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
4.2整治的范圍及內容
擴大城市廣場的建筑用地,合理有序布局市區全民健身的體育設施。充分利用周圍的區域,增設小區居民室內活動,選擇恰當的社區活動范圍和具體時間,減少“擾民”現象的影響。研討“廣場舞公約”,引導廣大市民增強公共和法律意識加強城市文明建設。根據群眾需要編撰“科學健身指南”,取得政府部門政策的大力支持。完成調研報告并建議政府部門出臺“廣場舞公約”在普查資料的收集、整理的基礎上,完成本案調研報告,建議以政府為引導,制定“廣場舞公約”。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對城市公共空間娛樂健身規則進行設定,解決參與者內部矛盾,引導廣大市民增強公共服務環保和法律意識,達成共識,和平解決問題,提高參與者身心健康、娛樂的心情、營造社會和諧的氛圍。
從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角度,對社區全民健身廣場健身操的情況進行研究,在社區體育廣場舞休閑視野下,綜合利用現有健身與休閑的資源,挖掘和拓展全民健身廣場健身操的內涵與外延,建構一個我國舞蹈藝術教育具體項目的推廣模式、運行體系、市場化經營的服務保障體系。更好的構建和諧化社會,豐富社會文化生活,推動全民健身、休閑活動的開展,增強人民體質,提高生活質量,推動休閑體育文化的發展我國城市社區廣場舞“擾民現象”自治化管理機制的研究,指導廣場舞的科學健身為我國全民健身的深入開展提供實踐起到很好的指導和引領作用,弘揚富有中國特色的全民健身文化,對促進國民體育藝術素質教育,提高身體與藝術素質和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都有著實用價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化發展。
[1]焦苗苗.論全民健身操舞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優勢地位[J].課程教育研究,2012(21).
[2]蘭紅瓊.從全民健身的角度談社區健身舞蹈的開展——以成都市社區健身舞蹈的開展為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8,5 (28).
[3]肖麗.大眾健身操對全民健身運動發展的促進作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2(28).
[4]牟頂紅.廣場健身舞研究現狀綜述與趨勢展望[J].科技風,2010 (24).
[5]雷勝輝.論廣場舞蹈的藝術特征[J].大眾文藝,2011(4).
G807.4
A
2095-2813(2014)10(a)-01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