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雨
(上海體育學院體育休閑與藝術學院 上海 200438)
六安市承辦大型體育賽事對皖西學院辦學的影響研究①
孫雨
(上海體育學院體育休閑與藝術學院 上海 200438)
該論文主要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在進行對比研究,然后結合自身所學專業知識,就六安市承辦大型體育賽事(下文簡稱為“體育賽事”)對皖西學院辦學的影響進行探究,邏輯分析。通過對體育賽事舉辦所帶來的各種影響的研究分析,認識到六安市舉辦體育賽事有助于皖西學院綜合辦學能力的提高,如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輸送,促進當地學校體育人口和體育教學質量的健康發展,擴大皖西學院淠河水畔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進一步完善皖西學院的體育規章制度。同時也為皖西學院未來的體育文化發展建設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并且為學生今后研究我國體育賽事的舉辦對國民體育鍛煉意識的影響作參考。
大型體育賽事 皖西學院 辦學
體育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現象,與社會的一般文化、經濟、政治、科技等領域有著必然的聯系[1-3]。隨著體育在國家經濟社會和人全面發展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所營造的經濟環境,對民族凝聚力的提高,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以及社會和諧和體育科技水平的推陳出新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影響[3]。六安市在皖西學院淠河水域每年都會舉辦豐富多彩的體育賽事,深受市民和皖西學院學生的喜愛。這將對皖西學院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皖西學院體育人口增長,皖西學院學生體育綜合素質的培養會產生哪些方面的影響,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深入探討。因此,本研究基于皖西學院辦學,以六安市承辦體育賽事為載體,綜合分析皖西學院自身的特色與傳統,全面地來探究承辦體育賽事對皖西學院辦學多方面條件所帶來的影響。
1.1研究對象
皖西學院。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由于本論文的研究所需,學生通過登陸中國知網、中國萬方數據庫等網站,然后查閱和收集這些網站以及校內圖書館中的一些專家學者發表在體育周刊中的與本課題相關聯的期刊論文及體育市場營銷著作、體育與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相關著作,并對所查相關研究資料進行歸類、整理、分析、總結概括,初步了解到當前本課題的研究現狀,從而為論文的進一步研究分析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1.2.2比較研究法
通過查閱相關著作文獻所得的資料,將文獻進行比較分析,把對比研究出的結果作為皖西學院今后辦學發展的借鑒,解決本課題研究所需的實踐和理論依據。
1.2.3邏輯分析法
結合收集查詢到的相關資料以及著作,對本課題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在對所查閱的文獻資料進行整理和歸納,并有序條理清晰的去分析研究資料,找出研究對象的內在含義,從而得出學生所想要的結論。
2.1課題研究范圍和主要概念的定義
2.1.1課題研究維度的界定
目前學術界對該論文研究的維度是多種多樣,但本文研究的維度是承辦體育賽事對皖西學院辦學條件,皖西學院體育人口和皖西學院學生體育興趣、意識及技能的影響進行探究分析。
皖西學院辦學條件的研究方向:校園體育文化環境建設,如學校的體育基礎設施的配備、學校體育規章制度的制定與執行、體育師資團隊質量以及學校的經濟預算等[4-5]。
2.1.2相關定義的界定
大型體育賽事的含義分析: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對大型體育賽事的含義有一個自己的粗略概念——體育賽事能稱之為“大型體育賽事”需要具備兩個條件:(1)賽事的規模巨大;(2)賽事產生的影響巨大。如果從一個體育賽事的舉辦內容上來概括的話,又可劃分為綜合型體育賽事(奧運會、亞運會等)和單一性體育賽事(世界杯排球賽、世界杯足球賽等),這兩類體育賽事具有籌辦周期長,參賽國家、隊伍和人數多以及比賽項目種類豐富的特點[6-7]。
高校體育文化的定義分析:是指在高校體育的特定范圍里所創造出來的物質、精神和制度三個層面的總和,它是在高校這樣特殊環境中應運而生的[7]。其有三層含義:第一層是物質基礎,這為高校體育發展提供必須的資源,主要包括校園體育設施、器材、裝備和器械的建設,體育教育和科研的投入,各種體育人才的培養投入,以及籌辦和參加體育賽事的經費投入等;第二層是內容和方法,也稱為行為制度層面,即高校體育組織形式,是體育意識的行為體現,包括體育教學、課余活動、體育科研、體育競賽、體育協會、體育交流等各部分的制度的確立;第三層是精神層面,占據主導地位,必須具備強有力的精神和道德支撐與保障[7]。例如,當我國經濟還處于欠發達階段時,中國國球——乒乓球就已經長時間保持在世界的領先水平上。可見,精神層面的因素對人們的體育價值觀念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是高校體育文化的核心與關鍵,決定了高校體育文化的發展目標[1,3]。
體育人口的定義分析:是指在一定時間和地點的條件下,習慣性的參與體育鍛煉、有一定的體育鍛煉意識,并從事體育事業、一定地域里,經常從事體育鍛煉、身心娛樂,并接受體育教育接受一定體育教育與體育有密切聯系的社會群體[7]。體育人口有實地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特征,可分為主動體育人口與被動體育人口、當然體育人口與或然體育人口、終身體育人口與間接體育人口等幾類[8-9]。
2.2承辦體育賽事對皖西學院辦學條件的積極影響
2.2.1擴大皖西學院體育器械及場地設施建設
六安市在皖西學院淠河水域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可以樹立六安市的文明形象,這將帶來一筆無形的資產。無論是六安市還是皖西學院都將以高水平、先進的城市建設和學校體育基礎設施與專門設施為標準要求自身。這既有助于提升六安市的發展定位,也有助于皖西學院今后體育設施水平的提高,進而為學校的校園文化環境添磚加瓦。
2.2.2培養學生積極進取、頑強拼搏、敢于競爭的品質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高尚情懷
大型體育賽事中,運動員所展現出的力量與競技體育的美,給廣大群眾帶來震撼的視覺享受。特別像是奧運會這樣的國際大賽,當我國運動員奪得冠軍站在領獎臺上,奏響國歌之時,那種發自內心的愛國主義情操涌上心頭。而在皖西學院身邊舉辦體育賽事,更是讓學生身臨其境,深刻體會體育賽事所帶來的魅力與激情。讓處在學校體育文化中的學生感受到集體力量的偉大,這對校園師生的頑強拼搏精神和團隊凝聚力的培養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帶給人們在精神、道德和美育方面更好、更持久的影響效果[3]。
2.2.3增加校際校內與外界之間的體育文化交流、增進相互了解與友誼
淠河水域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為學校之間、學校與外界的體育文化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臺。不僅可以將本學校所獨有的傳統體育文化特色展現給外界,樹立學校形象,提高學校聲望,還可以將外界先進的體育管理理念和體育文化特色融入到本校的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來,以豐富自身的發展。體育語言是通用的語言。即使互不相識的人們在體育賽事這一特殊的場所,也會有交流的共同主題,它起到了培養人際交往能力作用,有益于增進不同人們的思想文化的交流,并拉動相互之間的友誼。
2.2.4規范皖西學院體育規章制度,培養學生體育素養
各國家和城市在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期間,通過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民族的體育文化交流與合作,為自身在今后承辦體育賽事積累先進的體育賽事運作和管理經驗。皖西學院也充分抓住在淠河水域舉辦體育賽事的機遇,學習如何高質量的運作體育賽事,不斷完善校園體育文化賽事的規章制度。皖西學院也可以把全國賽艇錦標賽規范性和專業性強的特點,運用到學校正常的體育教學中,從而很好的培養在校大學生在體育課堂上能夠嚴格遵守課堂教學秩序,提高學生們對體育的新認識。
2.2.5進一步促進皖西學院體育教師專業素質的發展
學校體育教育專業的教師及研究人員通過多次參與組織校內校外各種體育賽事,既增加了與外界的溝通交流,開闊了自身的人文視野,也不斷地為自己在今后的體育課程教學與實踐中找到了新的學習方法和研究方向。
2.2.6激發皖西學院師生及淠河水域周邊地區廣大群眾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在皖西學院淠河水域或是學校舉辦各種體育賽事,無論是附近的居民還學校學生都擁有就近就地和就時觀看及參與比賽的特殊優勢。廣大群眾和學生對體育的積極性能夠被調動,讓更多的人自愿去接觸體育運動,到大自然中感受運動與自然接觸的快樂。
2.3承辦體育賽事對皖西學院辦學條件的消極影響
2.3.1承辦大型體育賽事會增加皖西學院經濟負擔
無論是政府辦體育還是社會辦體育,都將承受巨大的經濟壓力,所以不得不考慮自身所具備的經濟實力。體育場地和基礎設施的建設雖然能夠為舉辦體育賽事打下不錯的物質基礎,并有助于提高校園體育文化發展建設。但在一個體育賽事籌劃之前,舉辦方就應該充分的籌劃好賽事經費來源問題以及賽后場館的再利用問題。
2.3.2承辦大型體育賽事存在的安全問題
目前大型體育賽事舉辦期間,會有來自世界各國家、地區和民族的運動員、教練員及觀眾游客們,還有一些政府官員和贊助商、企業都將匯聚到一起。那時,人員高度集中,安全問題必不可免成為承辦體育賽事期間的頭等大事。特別像是在淠河水域舉辦的賽艇錦標賽、端午龍舟賽,水上和岸邊的安全防護工作既是必備的,也是大賽組委會必須防范和高度重視的問題,這樣才能保證觀眾放心欣賞水上比賽和賽事的正常運作。
2.4承辦體育賽事對皖西學院體育人口的影響
2.4.1對主動體育人口的積極作用與消極作用
主動體育人口,是指具有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念,同時對體育鍛煉和運動具有很大的興趣,自己積極主動參加體育活動并有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的人群[8-9]。
積極作用:六安市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將有利于增加皖西學院主動體育人口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豐富他們從事體育項目的種類。同時,又將帶動被動體育人口向主動體育人口轉變,增加主動人口的數量。這也有助于體育運動項目的多樣化和不同體育人才的豐富化。
消極作用:由于不同的運動項目會受到外界環境因素和運動項目本身特點的影響,進而使得主動體育人口數量和質量出現轉移與下降的趨勢。如很多群眾和學生熱愛游泳運動項目,但由于淠河水域和六安市游泳場館欠缺,無法滿足人們運動的需要,不得不參加其他設施條件好和鍛煉起來方便的運動項目。甚至有的學生對某運動項目有運動心理障礙就放棄了鍛煉的念頭。這些都不利于體育人口的健康發展。
2.4.2對被動人口的影響
被動體育人口,是指出于某種社會壓力被迫進入或呆在特定環境下被卷入體育中來的人群[8]。例如,學校的體能測試使得那些平時不愿意鍛煉的學生也被迫去進行跑步、跳遠和投實心球的訓練。舉辦校內校外運動會,由于參賽人數缺乏,一些沒報名的學生也被迫去參加自己不喜歡的項目。事實上,這樣的運動方式和運動賽事雖然迫使學生去鍛煉,但很大程度上對青年人的身體健康是十分有利的。可以改善學生的生活和健身方式,豐富自身的課余活動,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而不是一味的宅在宿舍中不走向大自然去感受自然和運動的快樂。
2.4.3對當然體育人口的影響
當然體育人口,是指從事專業體育工作或職業從事體育訓練以及在規定時間內達到了國家法定的體育標準者,其中包括業余體校以上的運動員、教練員、體育院校的教師、學生、學校體育教師、現役軍人、武警、人民警察,以及一年內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成年人等[8]。當然體育人口所占體育人口比例較或然體育人口小,但他們是體育工作的核心,也是發展或然體育人口的直接工作者,擴大這部分人口的數量是有必要的[8]。
六安市舉辦體育賽事可充分利用皖西學院的體育教師和學生。在參與賽事的整個過程中,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能夠得到較好的發展,體育教師隊伍的組織管理能力和教學水平可以得到有效培養,學校體育課程教學管理制度的建設更加趨于規范。另一方面學生在體育教師的引導下也能夠拓展體育文化知識和參與體育實踐工作的能力。
2.4.4對或然體育人口的影響
或然體育人口,是指經過體育教育和社會體育的感召和吸引而形成的人群[8]。擴展體育人口的主要工作方向應放在發展或然體育人口的隊伍上,目的就是將那些潛在的體育人口或者是有可能轉變為體育人口的人群,運用一定的正確的方法和手段使其轉變成實際真正的體育人口[8]。
六安市舉辦體育賽事使得人們親身感受到不同運動項目的吸引力和體育人別樣的風格風采,進一步觸動或然體育人口比率降低,主動體育人口比率增加。
2.5體育賽事的舉辦對皖西學院學生體育興趣、意識及能力的影響
2.5.1對公共體育各學院學生的影響
近些年六安市有不少中小型體育賽事都在皖西學院舉行,像六安地區警察系統運動會,六安市羽毛球協會比賽,六安市環島長跑比賽等等。這些比賽在皖西學院受到各學院學生的喜愛,讓一些學生認識到體育運動的樂趣,不在只做觀望者,而是投身其中。他們有的去做賽事的志愿者,有的自愿加入一些體育興趣協會,甚至選修他們自己感興趣的體育課程。皖西學院每年十月下旬的秋季運動會,除了體育學院外的其他學院學生都積極踴躍的參加太極拳比賽,健美操比賽。特別是健美操比賽,吸引全校學生的目光,圍觀欣賞者不計其數,也有不少學生選修健美操課程或者參加學校的健美操培訓。學生們的課余體育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既愉悅了身心,增進了健康,又提高了學習效率。
2.5.2對體育學院學生的影響
皖西學院有專門的體育學專業,每當六安市舉辦體育賽事都會通過學校組織體育學院的學生去參加比賽或是做裁判員。學生自身就參與龍舟比賽和體育舞蹈協會比賽的志愿服務工作。還被指導老師委任過六安公安干警乒乓球比賽的裁判員。可以說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學生受益匪淺,學會許多在學校課堂上無法掌握的知識和實踐經驗。了解到組織運作管理一次體育賽事的不易。尤其對于體育專業的學生而言,既可以豐富體育文化理論知識、自身實踐工作能力,也可以增強個人組織管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3]。另外還使得個人的心理素質與思想道德品質得到較高的提升,使自身以后無論是從事體育工作還是其他工作都能充分合理的運用所學專業知識,服務社會,提升自我。
3.1結論
六安市舉辦體育賽事有助于皖西學院綜合辦學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后備體育人才的輸送,并將促進六安市當地高校體育人群和體育辦學及教學質量的健康、穩定和有序發展。此外,政府辦體育,學校辦體育都應注意到要把經濟問題和賽事安全工作籌劃得當,確保比賽高質量,高效率運作,從而才能提升辦學的質量與效率。另一方面舉辦體育賽事還可以擴大皖西學院淠河水畔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有利于皖西學院辦學環境和基礎設施的完善,有助于促進皖西學院辦學條件的現代化、科學化。
3.2建議
第一,增強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力度,促進體育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建設,把辦學與文化建設緊密銜接;第二,增建體育場地、場館,配備完善的體育器材及器械,加大賽事舉辦的物質基礎,提高學校體育辦學的物質基礎條件;第三,擴大體育賽事的組織宣傳力度,提升體育道德風尚建設,提升學校辦學的品德教育;第四,完善地區與學校的體育文化管理制度,增進與外界體育產業及其他相關產業的交流合作;第五,加強賽事期間人員安全的預防工作,解決安全隱患;第六,積極組織皖西學院學生觀看和參與各種體育賽事,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意識,培養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有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1]易劍東.體育文化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154-176.
[2]童邵崗,孫麒麟,周寧.人文體育:體育文化演繹[M].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2.
[3]姚頌平.體育運動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9-63.
[4]教育.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通知[Z].2004,2.
[5]國家教育委員會發行.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專業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試行草案)通知[Z].1990,16.
[6]肖鋒.淺析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對城市體育事業競爭力的提升作用[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5(2).
[7]張雷.承辦大型體育賽事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影響[J].山東體育科技,2011,33(3):75-77.
[8]百度知道.體育人口[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 153850.htm.
[9]盧元鎮.體育社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3-97.
[10]劉剛.高校承辦高水平體育賽事對學生的影響分析[J].高等教育財經研究,2012,15(2):71-73.
[11]陳冠雄.高校內體育賽事組織對學生管理能力影響研究[J].體育教學與研究,2011(82):138-139.
[12]陳勇.湖南省高校體育賽事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影響[J].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學報,2010,25(6):97-100.
[13]陸瑞當.試論體育產業化與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改革[J].體育科技,2000,21(3):5-15.
[14]沈芝萍.高校體育文化的理性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02(4).
[15]西宗鳳.高校體育賽事對高校體育精神文化影響[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2009,35(1):89-91.
[16]嚴德一.校園體育文化對高校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1998(1):16-18.
G80-32
A
2095-2813(2014)10(a)-0178-03
孫雨(1990—),女,安徽滁州人,上海體育學院體育休閑與藝術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青少年(女生)休閑體育鍛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