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海燕 姜六平
(湖南城市學院體育學院 湖南益陽 413000)
金融危機下我國體育服裝產業升級與對策研究①
龔海燕 姜六平
(湖南城市學院體育學院 湖南益陽 413000)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體育服裝產業出現了大面積的企業“倒閉潮”。該產業所遇到的困境,也是我國其它勞動密集型產業所共同面臨的。該文運用文獻資料、調查研究、網上查詢等研究方法,對金融危機下我國體育服裝產業進行研究。通過對體育服裝產業現狀分析,提出我國體育服裝產業升級的主體方向及發展對策。以其為我國體育服裝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金融危機 體育服裝 產業升級 對策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體育運動已融入到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這為我國體育服裝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我國已成為體育服裝生產及消費大國,市場競爭加巨。隨著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的蔓延,中國經濟已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全球65%的體育服裝產自我國,中國體育服裝產業已成為全球體育用品價值鏈中重要的環節(生產制造),是全球最大的體育用品制造基地。如何盡快實現產業的升級,應對當前的金融危機和未來國際市場競爭,搶占全球體育用品價值鏈的高端環節,已成為體育服裝產業生存發展的首要問題。
1.1體育服裝企業分布情況
我國體育服裝企業分布較集中,規模較大的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帶,以浙江、福建、廣東三地為主,占全國的64%。這與沿海經濟發達及交通便利有很大關系。但企業小而分散,規模效益差的情況還較為突出,其中大多數都是家庭式作坊。在廣東和福建的一些地方,往往一個縣就有上千家生產體育服裝及用品的“企業”,如此眾多的小企業何談規模及效益。
1.2體育服裝企業品牌情況
國內體育服裝品牌的競爭力與國際知名品牌比較仍顯單薄。除李寧、安踏、雙星等國產品牌外,目前中國的體育用品生產主要是以“借用商標”加工生產方式,自主品牌擁有程度較低。從目前統計來看,自有品牌產品的研發能力及數量仍與國外品牌存在差距,與國外知名品牌的知名度相比差距更為明顯。
1.3體育服裝企業利潤情況
現今我國體育服裝業大部分企業利潤下降,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體育服裝屬于勞動密集型產品,隨著出口的增加,勞動力價格實質在上漲,這也是從2004年春季開始出現“民工荒”的主要原因;二是在外貿企業仍將搶占市場放到第一位。為了搶占市場,頻頻以價格相爭,價格戰一浪高過一浪,不少服裝生產商陷入了以低成本的規模生產降低成本、更低價出口的惡性循環,利潤越做越薄,最終落入幾乎無利可圖的境地;三是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出口的體育服裝品質不高,以中低檔為主,國際市場需求彈性較低;四是缺乏自主品牌,生產貼牌加工(OEM)為主,定價權由國外品牌廠商掌握。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轉軌,以及經濟全球化、一體化,這種重低成本制造輕研發和營銷的經營模式已不適應新的經濟形勢,體育服裝業長期積累起來的各種問題在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下暴露無遺。體育服裝業如何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其產業升級無疑已成為我國體育服裝企業進一步發展中最核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1利用自身優勢,把握機遇,化“危”為“機”
通過多年的全球加工貿易經驗,我國體育服裝業已形成發達的制造加工產業集群,同時也具有豐厚的原始資本積累。目前,只要把握好全球金融危機對西方競爭對手的沖擊和我國自身的優勢,利用好目前人民幣升值和龐大的內需市場,加快對先進技術和人才的引進,發揮好國內區域間產業轉移的政策優惠,重塑我國體育服裝業的國際競爭新優勢,搶占全球體育服裝價值鏈高端位置,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2.2基于品牌市場價值的升級
結合當地資源來發展產業,才能形成具有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體系。浙江、福建、廣東等省份的體育服裝品牌戰略已取得了相當的成就。以浙江為例,目前浙江已經是我國體育服裝制造和出口的第一大省。某些知名品牌的生產經營已經擺脫了貼牌加工的發展模式,自有體育服裝品牌的風格及形象大家已耳熟能詳,有很高的知名度。其在國內市場有較強的市場享譽度和競爭優勢。更可貴的是,這些自有品牌建設成功的經驗,帶動了體育服裝中小企業建設品牌文化的意識,促進了服裝品牌文化的建設,為體育服裝品牌文化經營與市場開拓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2.3基于市場擴張能力的升級
我國體育服裝業在升級過程中,將沿海原有的加工制造環節向我國內陸轉移,企業將自身的主要精力用于市場開拓和擴張方面。市場擴張能力涉及到市場定位、市場營銷網絡的構建、廣告策劃、品牌的運作和維護、產品銷售和售后服務等能力。企業先在國內創立品牌,整合營銷戰略,擴大產品和品牌的知名度,創建出在全球市場有一定影響和聲譽的品牌;也可通過參與跨國兼并、重組和收購甚至直接在國外注冊公司和品牌,獲得升級所需的資源。
2.4基于技術能力的升級
升級路徑的關鍵在于加強自主研發能力,培養技術創新能力,掌握核心技術,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獲得較高的附加值。我國體育服裝業在基于技術能力的升級過程中,應該注重新產品的科技含量和技術創新,實現增長方式向創新驅動轉變,除了加大投入更新引進生產設備外,更要加強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既要提高體育服裝設計生產檔次,還要向體育服裝產業價值鏈的上游生產環節延伸,對纖維材料的開發應用、面料的設計和加工技術等方面有所作為,提高企業自身的研發能力和產品檔次,逐步向中高端市場滲透,避免只在低端市場進行價格競爭。
2.5基于市場擴張能力和技術能力雙向組合的升級
我國體育服裝企業可以視企業自身發展情況實施不同的升級策略,對同一目標市場,也可多元化的搭配實施不同的營銷策略,以獲取更大的市場績效。此外,企業產品升級是長期發展的過程,貫穿企業發展的每個階段,在每條升級路徑的中間狀況,有可能出現另一條升級路徑的開端。在具體升級路徑選擇的實踐中,要綜合判斷企業內外部多種因素(或條件),選擇合適的升級路徑實現預期目標。
3.1積極尋求政府政策的支持
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要改變我國目前體育服裝業發展的落后局面,應將創新作為我國體育用品業發展最具效用的“內生變量”,將產業升級作為我國體育服裝業發展最具效用的“外生變量”,政府政策將是兩個變量發揮效用的依托。作為經濟發展的宏觀調控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國家在體育服裝業發展這一問題上應該充分尊重這一行業的自身特點,不必采取過多干預的政策,要加大對體育服裝市場的監管力度,嚴歷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維護市場秩序。
3.2確立良好的體育服裝品牌
體育服裝品牌的形象其內容包括消費者定位、商標標識、包裝宣傳、專賣形象等具體內容。是企業及其產品在社會公眾心目中的形成的印象、概念和評價,對消費者深入了解品牌文化起到引導作用。全力挖掘和宣揚體育服裝品牌的文化內涵已成為國際一流體育服裝品牌的秘訣所在。當然,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地域文化,有豐富的民族體育文化和運動資源,完全可以推出體現本土特色體育服裝品牌,這應該成為挖掘我國體育服裝品牌資源、提升品牌競爭力的有利條件。
3.3多途徑共同發展
單一的升級路徑實施策略不能解決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體育服裝業的升級問題,原有的將體育服裝業發展視為實施客體的思路也應轉化為國家、產業、企業三個體育產業發展的主體共同推進對策體系。國家對待國外知名品牌這一問題應積極引進,合理運用。借鑒和學習國外先進體育服裝企業的管理經驗,盡快與國際接軌。
3.4加大創新力度,增強市場競爭力
產業結構轉型和增長方式轉變的關鍵環節就是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對體育服裝市場實行標準化管理,把握體育服裝行業本質,進行有步驟的創新。一是對技術創新組織加強建設;鼓勵大中型體育服裝企業創立國家級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加大研發資金的投入,研發企業專利產品和知名品牌。二是完善企業信息化建設。圍繞企業戰略、經營、管理、生產等為企業各層次提供信息化服務,對市場快速反應以適應現代營銷需要。我國體育服裝業在進行技術創新的同時,積極尋找各種機會,利用多種渠道走出國門,打進國際市場。
3.5優先發展國內重點體育服裝市場
利用國內龐大的消費市場,引入品牌構建、電子商務、消費物流配送服務等先進營銷策略,積極培育和壯大我國的體育服裝核心企業(如李寧、安踏等),給予它們政策、稅收、融資優惠,為國內體育服裝產業升級起示范作用,帶動全國體育服裝市場的快速發展。
[1]白震.“貿易自由化時代”我國體育服裝用品業的發展及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2).
[2]王寧.我國體育服裝市場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6(12).
[3]李海潮.淺析我國體育服裝市場[J].內江科技,2010(12).
[4]王成文.品牌市場價值視角下的體育服裝經營分析[J].中國商貿,2013(12).
G80-05
A
2095-2813(2014)10(a)-0185-02
2013年湖南省體育科學學會課題立項,課題編號:KT13-067金融危機下我國體育服裝產業升級路徑選擇和實施策略研究,類別:B類。
龔海燕(1966—),女,黑龍江延壽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姜六平(1962—),男,湖南寧鄉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