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福
(包頭醫學院職業技術學院 內蒙古包頭 014030)
有效體育教學指的就是既有效率,又有效果,更有效益的教學活動,其不僅重視教學質量的提高,更加重視社會性、主體價值的體現,這也是實現體育教學人性化、社會化的飛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為了衡量課程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指標,一定要對其予以高度重視。
教學過程最優化指的就是在全面考慮教學原則、形式、方法、規律的基礎上,從解決教學任務的有效性與師生合理性處出發,組織教學活動,探索教學方案,進而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最優化”具有兩項標準:首先,效果標準,也就是說,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獲得的發展;其次,時間標準,指的就是花費最短時間,取得最大的效益。在現代教學中,可以將最優化理解為一種選擇方法,其可以讓教師與學生花費最少的時間與精力,取得最佳的效果。
要想實現教學最優化,在實際操作中一定要滿足以下要求:一是,經驗選擇。找出可能實現最佳教學效果的方案,進行優化選擇,進而形成最佳的教學體系。二是,優化。將選擇的經驗進行理論升華,明確最優化教學的原理。三是,還原。將這些最優化的經驗還原到實際教學當中。
體育教學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教學最優化理論提出的“利用最短時間與最少精力,爭取最佳的效果。”其主要包括教學效果、效益、效率。從最優化理論出發,提高教學有效性,不再著眼于教學過程的定量變化與推演,而是著眼于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效率與效果。要想實現體育教學的最佳效果,就要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體育教學過程最優化,指的就是在綜合考慮體育教學原則、形式、方法、規律的基礎上,制定與實施的可以減少教師與學生付出時間與精力,獲得最佳效果的教學方案。
績效指的就是性能、成績、能力、工作成果等,在經濟管理領域中,主要就是利用這一概念表達工作業績與效益。現階段,根據組織行為學理論,績效主要就是員工自己控制與組織目標有關的行為,是員工可以控制的多維目標。適應性績效主要就是順應組織快速變革需求而產生的新概念,即,在工作條件與要求發生改變的時候,個體在一個任務中,可以有效遷移到另一個任務上的行為。其主要包括八個維度:處理緊急事件或者危機情境;處理工作壓力;創造性的解決問題;處理不可預測以及不確定的工作情境;學習新的工作技術、程序與方法;顯示人際適應性;顯示文化適應性;物理環境適應性。
近些年來,績效概念逐漸應用到了教育領域。體育教學績效主要就是在一定教學目標的指導下,綜合反映教學目標實現程度、教學過程安排、教學資源配置的主要方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教學的內外環境與軟硬環境均發生了改變,使得體育教學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體育課堂逐漸成為了一個動態的發展系統,構成該系統的教師、學生、教學設施、教學內容等均是不斷變化的,尤其是教師與學生的情感、體能、心理狀態,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在此情況下,教師與學生一定要做出積極回應,創造性的解決問題,處理變化的、不確定性的、動態的教學情境;隨著教學內容的不斷擴展,體育課堂使用的教材越來越新穎。對于這些教材,教師也不是全面掌握,需要進行相關的學習。所以,教師一定要適當的調整自身情況,不斷增強體質,充實自身文化素養,適應工作環境的改變,采取一定的方法緩解工作壓力,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同事關系,發揮自身最大的潛能,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
權變理論是20世紀70年代初西方組織管理學中發展起來的以具體情況及具體對策應變思想為基礎的一種管理理論,其和系統理論、系統管理理論有著密切的關系。權變理論認為各管理因素統一存在于一個整體中,在選擇管理方式的時候,一定要進行綜合分析,在了解系統內部的同時,也要對組織系統和外界系統之間的作用進行分析。
權變理論在體育教學中的指導意義:一方面,權變理論通過對各種因素關系的分析,明確各變數的結構類型與關系類型,進而啟發體育教學。體育教學是內外開放的系統,具有一定的綜合性,需要利用整體觀念進行統一協調管理。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廣泛吸收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生理學等學科知識,對實際問題予以解決。另一方面,體育教學具有一定的實踐性,要求利用各種條件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權變理論主要就是在各種情況下自動找出最佳目標,選擇最佳方案,促進教學內容的全面展開。與此同時,權變理論強調:每個組織均具有獨立性,一定要準確把握內外環境的變化情況,做出正確的反應,進而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在體育教學中,權變關系主要就是兩個或者多個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這些變量主要有教學技術、教學對象、教學思想、教學環境、教師教學水平、教學內容等,一定要按照環境自變量與教學因變量的函數關系,明確教學方式,進而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
信息指的就是具有新知識、新內容的消息。可以將體育教學過程當作是一種信息傳遞過程。良好教學效果的獲取,主要取決于信息產生、組合、傳輸、接受過程的動態平衡。通常情況下,體育教學中主要包括三方面信息:一是,教學內容信息,主要有運動知識、技能、技術以及其意義信息;教師發出的表揚、指示、暗示等管理性信息;對學生展開思想品德教育等教育信息。二是,教學狀態信息,指的就是教學雙方的活動情況,主要包括雙方的反饋性信息、價值觀念信息、時間觀念信息、運動能力信息等。三是,環境信息,主要有運動場地的噪音、雨水、日照、風沙等;器材設施條件;上課班級數量等。
體育教學中,教學內容主要以信息形式存在。教師通過備課將儲存狀態的信息轉變成傳輸狀態的信息,之后利用課堂,將這些信息傳遞給學生,學生在大腦中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經過同化與順應之后,貯存起來。在練習與考核的時候,又會用另外的形式進行提取與輸出。所以,要想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一定要重視學生信息的獲取情況。
自我效能指的就是人們對自己是否具備從事與完成某項活動的能力判斷,其和一個人的技能水平無關,而是和對一個人額自身所具有的技能能夠做什么的判斷有關。也就是說,自我效能就是個體對自身能力與能力可以產生的效能的一種認知,是一種自信心的體現。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均具有一定的教學效能感。體育教師自我效能感就是指對自身是否可以對學生展開體育教學的信念,主要包括教學能力信念、課堂組織管理能力信念等。自我效能感強的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展開學習,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主要就是學生在開展某一運動的時候,對自身運動水平的評價與估計。在體育學習中,學生自我效能感一般均會對學生從事體育活動與選擇運動的意愿產生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態度均會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與教學效果產生直接影響。所以,在體育教學中,一定要重視以下內容:一是,關注學生自我行為的直接經驗。二是,關注學生學習互動的替代經驗。三是,對學生采取鼓勵性、正面的勸導。四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維持學生的學習心態,全面提高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普及,在體育教學中越來越重視有效性的提高。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加深對有效體育教學理論的分析與研究,加強各種理論的應用,在實踐過程中,逐漸了解各種理論的優劣勢,進而予以互補,逐漸提高體育教學效果,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1]閆俊峰.“領會—雙分”教學模式在排球普修課進攻戰術教學中的實證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0.
[2]黃美好,楊旸,莊弼,等.關于“教學目標引領教學內容”的實證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0(4):81-84.
[3]馬桂霞.“體育、藝術2+1項目”體育技能類項目的設計[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1):37-41.
[4]張永.廣西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有效教學的困境與策略研究[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4(2):73-77.
[5]何映輝.任務型教學在高中羽毛球選項教學應用中的實證研究[J].體育時空,2013(11).
[6]賀凱.體育院校足球理論教學課件的研制與實證[J].體育時空,2013(6).
[7]胡永紅.有效體育教學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