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平
(河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焦作 454000)
田徑是運動之母,是一切體育運動的基礎,是最優的強身健體的運動方式,是奧運會金牌最多的項目,也是河南省大學生運動會中,要求全省高校必須參加、校長或副校長必須坐在開幕式主席臺上的項目,是高校體育實力乃至于學校綜合實力的最佳體現。
大學是培養人成才的殿堂,如何培養大學生,大學生在高校應該學到哪些知識能力,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進行,大學體育應該在高校教育工作中扮演什么角色,各級教育部門,各種教育專家學者給出了很多途徑與方法。通過網絡檢索、圖書館查閱資料以及對專家的訪談,發現大學體育業余訓練是否能夠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積極的因素,能否培養大學生的良好性格形成,是目前研究的盲區,基本沒有相關研究成果。結合河南理工大學田徑業余訓練教練員日常工作實際,教練組將這個問題作為思索研究的重點。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正確的思想道德指導下培養具有穩定優秀性格的人的行為。大學田徑業余訓練是高校教師在社會主義師德規范下,利用科學的手段對參加訓練的大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潛移默化性格與體質培養的行為過程。定義可見,高校業余訓練的目的本身,就包含了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發展,促進學生良好性格養成的積極因素。
田徑業余訓練的場所大都在田徑場、健身房力量房、公園坡地草地、野外沙地坡地等,相對開放的環境,使得參加訓練的學生心情愉悅、易于溝通。一個集體在訓練形式內容基本一致,訓練目的相對明確,集體積極向上,奮勇爭先的訓練氣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進行的良好氛圍。同甘共苦,身體力行,長期的言傳身教與科學先進的訓練手段,嚴師益友般的師生關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證,“有參與而生喜歡,有喜歡而生大愛,有大愛而生相信”,在田徑訓練中塑造的學生性格,進行的思想道德觀念灌輸,必將伴隨參加訓練同學的終生。
河南高校進行的田徑業余訓練,一般都有極其明確的目標,是為了河南省大學生田徑運動會或者河南省全運會大學生組田徑比賽,為了在兄弟院校面前展示學校的體育風采,給學校爭取榮譽。這樣,在組隊之初,教練都會給隊員打氣,明確目標任務,讓每位參加訓練的學生樹立起為學校爭光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例如:對于每一位河南理工大學田徑隊隊員,教練都會灌輸這樣的思想:你是一名河南理工大學田徑隊隊員,你與你的隊友都是非常優秀的,你們代表了河南理工大學的最高田徑水平,你的汗水與拼搏,都是在為河南理工大學在全省高校田徑運動會上的排名努力,校長將在大運會開幕式上注視著你,你的言行代表了河南理工大學,河南理工大學以你而驕傲。
現在大學生都是90后,國家計劃生育國策的實行至今,意味著這些大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受到了父母長輩們的萬般寵愛,“猝死”現象在學校體育活動中事件頻發、男性大學生“娘炮”女性化、“肥肥”盛行。體現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上:較低體重比例較大,正常體重比例幾乎不到半數,同時肥胖者稍多,男生尤其突出,大四男生肺活量不及格率升高,優秀率下降。立定跳遠成績不及格率最高,優秀率最低;大四學生耐力跑成績不及格率升高,優秀率下降。中華人民共和國競技體育的主要訓練原則之一是“三從一大”,也就是“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大運動量訓練”,訓練的最重要手段就是“重復訓練法”與“持續訓練法”。這就要求參加訓練的同學要刻苦拼搏,耐得住寂寞,受得了煎熬,吃得了苦,不怕臟不怕累,從而培養出同學們優秀的意志品質。每次訓練都會給參訓同學帶來驚喜或疑惑,失敗是成功之母,風雨之后見彩虹,訓練是一次次艱辛的汗水,但每次訓練之后,同學們流露出的都是發至內心的笑臉及對下一次訓練的期待,留下來的是堅毅,是成熟的性格,是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質,是對目標達成的強烈愿望以及通過努力逐漸接近目標的過程成長,這里才是真正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堅持就是勝利”,才是大學教給學生最要的一課,擁有青春,終有勝利的花朵。
自信心是大學必須教會學生的內容,大學理論課上通過考試成績及教師設置的各種內容增強了學生的自我認知和自信心,體育業余訓練對此也進行了更為系統的補充。大學生田徑訓練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對自己的行為、形象能力等進行自我評價,而學生主動參加田徑訓練一般都會積極促進自我知覺。同時,學生參加田徑訓練的內容絕大多數是根據自我興趣、能力等選的,他們能很好地勝任田徑訓練的內容,獲得成功的自我愉悅,在田徑訓練中尋求到極大的安慰和滿足,這有利于增強參加訓練的大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經常參加田徑訓練的學生比不經常參加田徑訓練的大學學生擁有更高的自信。在艱苦枯燥的訓練過程中,同學們在堅持在拼搏,耐不住寂寞和訓練痛苦的走了,大部分同學還在繼續,心中有集體榮譽感,教練和隊友在鼓勵,但僅僅這些刺激還不夠,堅持必須成長在可見的收獲之上,每一次奔跑,每一次跳躍,每一次器械的飛翔,都是自信心的最佳體現,
云南大學馬加爵殺人事件,復旦大學研究生黃洋投毒事件等校園惡性刑事案件的發生,都說明大學生待人處事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人際關系的處理的必要性和大學生形成穩定優秀的道德理念建立的重要性。大學業余田徑訓練教練員在社會主義師德師范的指導思想下,以大愛為出發點,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培養參加訓練的同學。田徑訓練過程中,教練與隊員,隊員與隊員之間通過參加田徑訓練,互幫互助,產生兄弟姐妹般的友誼,使個體社會交往的需要得到滿足,淡化日常學習、大學生活中帶來的煩惱,消除精神壓力和離家的孤獨感。并在田徑訓練中,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從而給在校大學生帶來心理上的益處,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際關系。另外,不同院系專業的同學在一起訓練、交往,形成穩定的隊員關系,也增加了同學們的人脈,加大了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誠實誠信,是社會主義道德提倡的優良品質,是社會主義新時期的需要,遵守規則更是遵紀守法的前提。田徑業余訓練,有極其嚴格的時間要求,又是在參加學生自覺自主的前提下進行,偶爾缺席忘卻,還有教練隊友的催促與提醒,多次連續缺席訓練,就會給隊友造成不良影響,給教練留下不好的印象,慢慢就會淡出訓練的隊伍。從而,為了心中目標的拼搏,為了給隊友留下好的印象,為了不在教練的臉上看到失望,參加訓練的同學都會做到嚴格的自身約束,按時準點的參加訓練,長期的堅持,必然形成參加訓練的同學準時守信、遵守訓練紀律的良好品質。
業余體育訓練與文化學習之間的矛盾一直是學校和家長最為關心的問題,大多數教師和家長都把體育訓練誤作是單純跑跳的體力活動,怕訓練耽誤學生學習,他們認為學生只有把心都放在學習上才能取得好成績,以后才能有好出路。所以,很多學生為了文化學習放棄了業余田徑訓練,這對于學校體育人才培養是一種極大的損失。
教練員是業余田徑訓練工作的主要執行者,其對思想道德教育重視與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綜合素質的高低。目前,在業余田徑訓練教練隊伍中,大多教師來自體育院校或師范院校的體育系,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但對于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缺乏重視,更缺乏必要的教育方法與手段。
由于田徑運動本身,對“更快、更高、更強”人類極限的追求,對先天體質的運動篩選,只有那些性格堅毅、不畏拼搏、身材健碩陽剛或者體態輕盈、素質突出的大學生才能翱翔在田徑場上。調查發現河南省大學學生普遍不喜歡田徑,對田徑運動的認識不足,對田徑訓練的認知度不夠,很多田徑能力好的學生,不愿意參加田徑業余訓練隊,認為田徑訓練沒有用處、不好玩、沒有娛樂性、時間還比較長、枯燥、怕臟怕苦怕累,認為田徑業余訓練影響學習,對以后的工作學習生活沒有用處。
學校必須轉變觀念,既認真抓好訓練競賽,又關心文化課程的學習。同時,教練員應該經常和學生家長保持聯系,向他們宣傳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提高家長對田徑訓練的認識。此外,教師要通過家訪進一步了解學生的身體情況,使家長明白參加業余田徑訓練,可以鍛煉身體、增長知識、培養能力,尤其是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個有效的方式與途徑。
可以通過宣傳提高在崗田徑教練員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認識。不斷完善對教練員的評價機制,不再像以往一樣單純以出運動成績作為教練員的唯一評價指標。逐漸淘汰一些不適合教練員崗位的人員,還可以引進一些專家對學生進行專門的思想道德教育,以保證田徑運動員既是運動的天才又是做人的楷模。
進行田徑業余訓練和競賽可以給學校注入激情,使學校充滿活力,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進取精神、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等社會品質,形成濃厚的體育文化氛圍,這種具有青春氣息的校園文化還可以激發學生運動員自強不息的品質,促使他們努力提高自身的運動技術水平,實現為校爭光、為國爭光的理想。對學生進行業余訓練好處的同時,要改變田徑業余訓練模式,使學生喜歡田徑業余訓練,樂于田徑訓練,吸引更多的在田徑運動上有天賦的學生積極投身到業余訓練中來。讓更多的學生在業余田徑訓練中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為我校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如是,乃我校之幸,田徑之幸。
田徑場開放的訓練環境使得學生心情愉悅、易于溝通,滿足自豪感,可以在充實快樂的時光中度過大學業余生活,用奔跑釋放學習和生活中壓抑的心情,用運動時的矯健身影吸引著異性的關注,用沖刺體驗稍縱即逝的勝利快感。田徑業余訓練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優秀的性格,可以作為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以此類比,高校所有體育運動業余訓練都可以作為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
[1]劉基,牛正蘭,何繼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12.
[2]宋清華.“破窗理論”對學校體育田徑課程回歸的影響[J].體育教學,2010(8):64.
[3]王永強.河南省大學生體質健康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國學校體育,2013(S1):46-48.
[4]張麗燕.河南理工大學學生體質檢測結果比較與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20(8):24-25.
[5]王增光.提高田徑訓練水平促進學生身心發展[J].傳奇文學(理論研究),2012(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