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新
(吉林警察學院 吉林長春 130117)
格斗訓練是警察院校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警察格斗,是指警察依據相關法律,以制服違法犯罪為目的,運用徒手或相關器械擒敵的一種特殊警務實戰技能,是警察在執法戰斗過程中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警察院校要提高格斗訓練的教學質量,就必須準確地把握格斗訓練的重點、難點以及盲點,有針對性地運用教學技巧來提高學員的格斗水平。
警察格斗技能水準的高低,是以格斗訓練教學質量好壞為前提的。警察院校要想提高格斗訓練教學質量,就必須準確地把握格斗訓練教學的重點、難點以及盲點。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出科學系統的教學計劃,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教學技巧來提升學員的格斗水平。
公安部提出的“一切為實戰服務”思想,是警察院校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格斗訓練的目的是提高格斗實戰能力,格斗教學的重點應該包括格斗的動作學習、技術練習和實戰訓練三個部分,而實戰能力的提高往往成為格斗教學的難點。格斗訓練教學要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點提高格斗教學的實用性與應用性,然而當下的格斗訓練教學往往重基礎、脫離實踐,導致學員的實戰能力缺失。此外,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與研究發現,由于格斗學習相關教材相對陳舊、落后,教師的格斗實戰經驗不足等因素,導致警察院校在格斗教學中存在著諸多的教學盲點,比如在實戰中如何正確使用技術作戰等重要內容幾乎空白,而學員在格斗訓練中的心理素質培養也常常被忽略,淪為教學盲點。
警校應該制定一套系統的格斗教學計劃,重視教學的各個階段、各個環節,遵循由基礎到復雜、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不間斷訓練、循環往復的原則。格斗教學應該包括三個階段:學習和掌握基本動作階段、學習和掌握基本技術階段、實戰訓練階段。根據此教學三階段安排課程,保證學員依次學會格斗的基本動作,進攻打法、防守反擊打法和阻擊打法等技能,并最終提高實戰能力。
在進行這三個階段教學的同時,格斗訓練要遵循不間斷原則,即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地持續學習和訓練。如將格斗教學從拳法、腿法、摔法、拿法到步法練習,應先逐個學習基礎動作與技能,再進行配合練習,直到掌握完整的格斗技術,此過程需要持續、不間斷的學習與訓練,以不斷復習、鞏固。此外,還應進行周期性訓練,即在教學過程中循環往復進行練習,一環扣一環,在原先的基礎上有計劃的提高。
目前格斗教學的相關教材內容略顯陳舊,教學內容偏重基礎性內容,脫離實際。教材是“死”的,教學與現實是“活”的,格斗訓練的教學內容要根據社會治安的復雜性和變化性不斷進行調整與完善。社會在持續發展,新問題也層出不窮。目前的社會治安已經由之前的偷、盜、打架斗毆、性騷擾等行為,逐漸變為以黃、黑、毒、搶、綁、殺等暴力犯罪、團伙犯罪、恐怖犯罪等違法犯罪行為所擾亂。新問題的出現必然對公安部門提出了新要求。面對新的社會治安問題,格斗訓練內容也必須進行調整和完善,格斗水平需要升級,要拳頭打擊結合武器打擊,要技術結合戰術,要提升警察的綜合技能與實戰能力。此外,要將格斗戰術與查緝戰術互補運用,學會融會貫通,不鉆“死胡同”。
警校格斗訓練的目的是增強格斗實戰能力,實戰能力指在實戰過程中能熟練運用格斗動作與技能進行攻防的能力,提高格斗實戰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徑便是進行對抗訓練。眾所周知,格斗的對手是人,而非靜止物,人是瞬息萬變的。警察在執法過程中遇到的是犯罪分子,因而在運用進攻、防守、反擊等技術時只有在正確的時機、距離、角度下才能達到效果,正確運用進攻、防守、反擊等技術,則需要通過反復的對抗訓練。在格斗的每個單項動作達到準確與規范、單項技術也熟練掌握時,就需要馬上進行對抗訓練,設置假設敵,不斷進行攻防條件反射練習,使學員在變幻莫測、錯綜復雜的對抗環境中,充分學會運用所學的格斗動作與技術,對每個動作、技術了解透徹,進而上升到戰略戰術運用層次,從而在實戰中運用自如。
常規訓練是指根據教學三個階段進行的格斗動作、技術、實戰訓練。專項訓練指特定的素質訓練,如速度訓練、力量訓練、耐力訓練、協調能力訓練等。以速度訓練為例,包括出腿速度、出拳速度、快摔速度、防守、反擊速度等。要提高格斗水平,必須把常規訓練與專項訓練結合起來,常規訓練是基礎,專項訓練則可有針對性地幫助學員揚長避短,促進學員全面發展。
警務人員格斗實戰能力不僅受其受其身體素質、格斗動作、技術的熟練程度影響,其心理素質的好壞也影響巨大,警務人員心理素質的好壞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成為格斗實戰中能否取勝的關鍵,因此警校應重視學員心理素質的培養。要培養學員在格斗訓練中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培植學員性格中的積極因素,如沉著冷靜、樂觀自信、果斷干練等。此外,還要進行放松、暗示、表象、實戰模擬等專業訓練。學員格斗訓練的心理素質培養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長期訓練的結果,這就需要警校教師在訓練學員的過程中,制定科學可行的訓練計劃,綜合運用各種訓練方法達到目標。
在格斗訓練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員的身體素質、接收能力、個性特點的差異,采取不同的訓練方法。首先教師要識別學員的個人特點,承認其差異性,然后因材施教,幫助學員揚長避短,更好提高格斗素質。比如,女生因為關節韌帶、肌肉的彈性好,脊椎間軟骨較厚等生理特征,所以身體重心低,動作穩定性好;男生則因為肌肉重量大、肌力強,在速度、力量、靈活性等方面優于女生。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就應該區別對待。再如,有些學員接收能力差,教師可以對其進行單獨輔導。總之,在格斗訓練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員不同的身體素質、接收能力、個性特點等因素,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做到不同情況,區別對待,幫助學員揚長避短、充分發展。
格斗訓練教學質量的提高,與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存在著一定的因果關系。教師可以根據課程、教學內容、參訓人員的不同,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與之搭配,如采用“能動式教學”、“情境式教學”、“音樂舞蹈式教學”“等教學方法。此外,在教學手段上也可進行改革,除文字、口語、示范教學外,還可采用計算機、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將聲、像、圖結合,給學員以直觀的視覺感受與印象,增強其接收效果。
格斗訓練,是教與學的雙向選擇與互動,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得以改革與完善的條件下,提高學員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也成為不可忽視的環節。
在格斗訓練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組織觀摩表演和不同形式的競賽,如個人賽、分組賽、班級賽等,寓教于樂,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觀摩表演可以讓學生通過互相交流揚長避短,采用獎懲措施的競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達到鞏固教學成果,使學生真正學會熟練應用格斗動作、技能、提高格斗實戰能力的目的。
采用合理的考核制度是督促學員學習、提高學習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手段。針對格斗訓練的特點,合理的考核制度應該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基本動作、技術與專項素質的考核;二是以實戰對抗為主要內容的考核。基本動作、技術與專項素質的考核,旨在促進學員夯實格斗基礎、提高綜合素質,這項考核要統一標準、公開考核。以實戰對抗為主要內容的考核,可以通過散打、擒拿等格斗競賽的形式進行。考核的標準可以參考國家武術散手段位制等級考核標準,并結合格斗課程的實際情況,進行技術技評與量化達標綜合評定,成績優異的學員,可以獲得相應獎勵。
格斗技能是警察在執法戰斗過程中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警察院校要提高格斗訓練教學的技能,就必須針對格斗教學的重點、難點和盲點,有的放矢地運用相應的教學技巧,達到幫助學員揚長避短、全面提升綜合素質、最終提高實戰能力的目的。改革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可以從以下7個方面入手:強調教學計劃的系統性與教學步驟的科學性,針對社會治安的復雜性、變化性調整和完善教學內容,強化對抗訓練、提高實戰能力,常規訓練與專項訓練結合,重視格斗教學的心理訓練,根據學員特點因材施教,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多樣化。提高學員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則主要從激發學員學習興趣、完善考核制度入手。如此,將教與學、教學與學習、教師與學生進行雙向結合,從而真正提高教學質量。
[1]婁丙午.淺析警察格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向[J].湖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10(5).
[2]鄭衛民.擒拿格斗教學訓練模式探析[J].山東警校學院學報,2009,3(2).
[3]范偉.我軍格斗教學訓練改革研究[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