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富
(富陽市大源鎮育才學校 浙江富陽 311413)
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大量農民工涌入城市,民工子弟教育問題逐漸成為社會教育的主要問題,在基礎教育階段,民工子弟和城市學生的基礎教育結構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多民族文化差異、生存環境差異、生活狀態差異等方面。
民工子弟學校是為了解決大量民工子女教育問題而創建的新式學校,其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我國普通學校并沒有多大差別。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沿海地區各大城市民工子女劇增,這些孩子在早期教育中因民族不同,所以其接受的文化教育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大多數民工子弟學校對初中體育教學并不重視,既不會在教學中加入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也不會進行階段性的教學創新改革,這使民工子弟學校體育教學創新發展具有嚴重的滯后性。如何在民工子弟學校的體育教學中發揮出多民族教學特色,是我國民工子弟學校實施教學改革創新所面臨的重要課題。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民工子弟學校在體育教學內容編排上并不重視民族特色,大多內容依然沿用傳統中學教材,學生無法在教學活動中得到很好的培養機會。教學內容枯燥、沒有創新性、缺少民族特色會導致學生失去原有的民族體育文化精神,同時,如果民工子弟學校長期不進行教學內容改革和創新,則體育教學就會失去培養學生身體素質、鍛煉學生競技精神、發揮娛樂功能的教學效果。
體育教學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非常高,但是目前大多數民工子弟學校并沒有對其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提高重視程度,練習式、傳教式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失去參與體育活動、鍛煉的積極性。陳舊的教學模式是無法保障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體育項目在民工子弟學校順利開展的,也更談不上挖掘學生的個性化素質。
由于民工子弟學校教學經費有限,所以學校會將大部分教學資金投入到理論知識教育當中,相對于這些教學項目,體育教學設施的建設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民族化體育教學需要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設施給予教育支持,如訓練場地、體育器材等,在體育教學中應用具有民族傳統體育特色的教學設施,會加深學生對民族體育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情懷。
本文以富陽市民工子弟學校,即富陽市大源鎮育才學校的體育教學為研究對象,探討其體育教學課程中存在的多元化民族文化,并對其體育創新形式進行簡要論述。
通過走訪調查和問卷調查可知,學校內大部分學生來自四川、云南、江蘇、浙江4個地區,其父母都是當地農民。包含14個少數民族,如滿族、維吾爾族、壯族、傣族、土家族、彝族等,所以該民工子弟學校可以被稱之為民族學校。校內在職體育教師6人,平均年齡32歲,體育教師每周至少有12節體育課。體育教學內容主要包括體操、游戲、跳繩等,其中民族體育特色的教學科目占總數的46.37%。
通過對調查問卷數據進行分析可知,學生對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學項目非常感興趣,對跳繩、體操、籃球等傳統體育項目的參與熱情明顯低于民族特色教學項目。
學校自從被定位為民族學校之后,學校對民族體育教學設施的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如在校內創建竹竿舞場地、引進相關民族運動器材、組織民族體育競賽等。
通過上文對富陽市民工子弟學校的特色化體育教學進行分析可知,該校對民族體育教學非常重視,并能夠投入大量師資力量、經費進行體育活動建設,民族體育已逐漸成為該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創新形式的體育教學將學生帶入了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學生通過多民族體育學習和訓練可以掌握更多實用的體育技能,提升自身的體育素養。學校教職人員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了溝通教學和競賽機制,這兩種教學模式的引用大大提升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2)傳統體育教學與民族體育教學的完美融合進一步加深了民族文化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學生可以通過民族活動,了解不同民族的體育文化和民族文化,這種活動效果可以有效提升體育教學的教學價值。
(3)民族體育教學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工子弟學校通過這種創新式的教學改革,幫助了學生傳承本民族的體育文化。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民族體育的價值認識和活動意識,以提升民族體育的社會意義和教學價值。
現階段,大多數民工子弟學校的少數民族學生數量急增,所以引入特色體育民族教學可以極大程度提高這部分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還能拓寬學校體育教學的知識面和培養范圍。在理論課中普及民族體育文化知識,如弩弓、騎馬、摔跤、打秋千等,讓學生深入了解這些體育項目的訓練要領,在班級內選用多個少數民族學生,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經驗教其他同學自己民族傳統的體育項目,在訓練課上,老師應對階段性的民族體育教學進行系統總結,并讓每個學生談談學習民族體育的感悟。
民工子弟學校應重視體育課程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從教育理念、教學目標、體育課時數量三方面擬定課程方案,并合理優化理論課、實踐課、民族體育課程的授課比例,以從課程體系上集中表現出體育課程的民族化和創新性。如毽球、陀螺、武術、珍珠球、摔跤等技術性體育項目,需要的體育器材簡單,教職人員應加大這部分的授課比重,民族化的體育活動項目增加了,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和娛樂性也會隨之增加。
初中學生的好勝心非常強,所以教師要想提高總體的體育教學質量,應在體育活動中引入競賽機制,以競賽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積極配合老師開展民族體育項目。因為民工子弟學校內的民族文化氛圍很好,所以老師也可以通過民族文化影響學生對民族體育的看法,利用民族文化吸引學生學習民族體育的熱情,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民族體育的教學價值。
雖然現階段,民工子弟學校的教學水平很低、其體育教學改革進度很慢,但是這并不影響學校培養民族體育專業人才。學校可以在理論教學不占優勢的情況下,大力開展少數民族學生民族體育培養項目建設,建造具有少數民族文化特色的體育訓練場地,引進相關體育器材,以發揮民工子弟學校民族體育優勢。
通過上文在多民族視角下探討民工子弟學校體育教學創新發展可知,我國民工子弟學校已經逐漸意識到了體育教學創新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政府也對民工子弟學校體育教學加大了支持力度。在實施過程中做好統一規劃安排,讓每個民工子弟學校都能得到實惠,民工子弟學校在學校體育教學領域投入也是學校規模化的要求,應該為學生提供體育設施,社會對民工子弟學校的體育救濟包括場地、器材、經費等。
[1]邵斯.對南京市民工子弟學校體育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4(3):157-172.
[2]曹瑾靜.對上海市浦東新區民工子弟小學體育教學開展現狀的調查及其對策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8):109-114.
[3]杜猛,姜伯樂.民工子弟學校初中生課外體育參與的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14(8):148-153.
[4]孟凡濤.上海市農民工子弟學校的學校體育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3.
[5]徐磊.淺析潯陽區部分民工子弟學校體育教學現狀[J].成功(教育),2010,12(7):157-162.
[6]王華卓.論我國近現代中小學體育課程的發展演變及其歷史經驗[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13(6):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