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蘊 程兵
(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9)
2013年9月12日,以“全民參與、回歸體育、節約樸素”為目標的第十二屆全運會在沈陽落下了帷幕。第十二屆全運會是在黨的十八大之后,全國各族人民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關鍵時刻舉辦的首次全運會;是全國人民緊緊圍繞偉大的中國夢而奮發圖強進程中的一次全運會。對十二屆全運會舉辦特色進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有助于總結認識全運會的舉辦經驗,了解全運會的發展走向,促進全運會的進一步完善與發展。
在剛剛落幕的第十二屆全運會當中,與以往各屆大張旗鼓的辦賽相比,本屆全運會“節儉辦賽”的理念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體來說,第十二屆全運會是一屆開創新風的全運會,其最主要的體現就是“節儉辦賽”。第十二屆全運會從一開始就樹立了“將節儉進行到底”的辦賽理念。全運會開幕式從晚上移到白天舉行,耗費巨資的大型文藝表演被全民健身展示所取代,組織者在節儉辦賽方面下足了功夫。十二運開幕式改變以往大型運動會在晚上舉行的慣例,改在下午舉行,并且不請明星大腕、不燃放焰火,來自遼寧省各地的群眾與大學生成為開幕式主角。在節儉辦賽的理念下開閉幕式總預算為900萬元,僅為原計劃的1/10。表演內容都是來自社會以及學校廣泛開展的健身項目,真正把開閉幕式的舞臺還給了群眾。開幕式的整個演出時間只有23min,共有四大部分,分別是“行進隊列”、“太極武術”、“第九套廣播體操”和“健身操、搏擊操、啦啦操、競技操”。開幕式取消大型文藝演出,從設計到呈現都以“回歸體育”、“回歸群眾”為主題,讓它還原體育本來的特色。參加開幕式團體展示的每個隊伍人數都壓縮在1000人以下。在節儉的形式之下,內容豐富的全民健身展示讓我們充分感受到體育的精神與力量。中國體育追求的是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比賽成績與人民身體素質的協調發展和全面提高;體育對人民群眾來說不僅僅是一種觀賞,更應該是所有人的生活方式。
另外,國家體育總局取消了7項按慣例在全運會期間舉行的活動或者儀式,包括歡迎宴會、答謝宴會、體育科學大會等。對保留的6項相關活動精簡壓縮了活動規模與時間。比如大大壓縮邀請的國際奧委會、亞奧理事會、友好國家和地區體育組織領導人和相關人員人數。賽會所需場館,一半是在原有場館基礎上改造而成。遼寧在籌備工作中,能改建的場館不新建。對于保留的活動在規模與時間上進行壓縮,將已經批準列入國家評比表彰事項的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先進個人和全國體育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兩項活動合并進行,由原來7天壓縮為3天,會議人員由原來的總人數820人壓縮為650人。其他方面還包括,壓縮了賽會新聞記者規模,媒體報道人員由往屆的4000多人壓縮了1000人左右;體育總局有關司局和直屬單位參與組委會工作人員壓縮了52%。
全運會已經走過了接近55年,在每一屆全運會結束時,全國各界人士都在探討全運會的去留問題。體育界大部分人認為,中國體育能在奧運會和其他各類世界體育大賽上奏國歌、升國旗,得益于全運會的激烈競爭。全運會的舉辦大大推動了體育及相關產業的繁榮和城市建設的發展,激發了群眾的體育鍛煉熱情,豐富了人民文化生活需要。全運會之于國人的吸引力下降;但近年來全運會賽場亂象頻出,的確也傷害了很多人的感情,影響了全運會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全運會賽場成為各省區市對獎牌和名次爭奪的戰場,全運會賽場上的金牌內定、興奮劑丑聞、假球黑哨、裁判不公等輪番出現。第十二屆全運會上,在男子排球青年組比賽中,海南代表團的個別運動員弄虛作假、更改年齡、以大打小、參加比賽;云南代表團的男子拳擊運動員在拳擊預賽中被查出興奮劑陽性;北京女子橄欖球隊在決賽中,不服從裁判判罰,消極比賽,致使出現0∶71的懸殊比分,表現出不尊重裁判、不尊重對手、不尊重觀眾的行為。以上種種究其根源,都在于對“體育政績”的過度追求。在全運會發展的歷史上,字面上對全民健身的重視的倡導并不少見,如何將“全民健身、共享全運”由理念轉化為行動,需要由全國體育系統、各地辦賽城市、社會相關各界拿出更多智慧、更多誠意、更多實干來落實和體現。體現高水平競技的全運會,這是精英體育的領域,要為國爭光,在世界舞臺上展現中國體育的形象;另外就是全民健身,注重國人的身體健康,提升身體素質。兩者只有協調發展,中國體育才能健康發展。
第十二屆全運會開幕式的5000名體育愛好者,用屬于他們自己的體育表演展示體育健身的“風雅頌”,也為全運會發布了轉型創新宣言。有著55年歷史的全運會需要轉型,應該放下“精英體育”的身段,將“服務全民”納入辦賽理念,這是全運會向全民體育轉型邁出的關鍵的第一步。但全運會距離真正的全民參與還有很遠的距離。從項目設置上看,全運會基本以奧運會為模板,這就導致一些項目群眾基礎薄弱,項目的關注度和認同感卻相當有限。第十二屆全運會的主角既是競技場上參賽的運動員,也是競技場外的億萬觀眾,這是一場體育盛會,更是一場全民盛會。賽場內,近萬名來自各省區市、港澳地區、解放軍以及行業體協的體育健兒之間相互學習、共同交流、激烈競爭,為實現夢想而努力拼搏。賽場外,觀眾時時都會被運動員的表現所牽動,他們會以不同方式與運動員一起見證一個個精彩時刻的誕生,并共同以體育的方式投入健身大潮,全民健身,共享全運。全運會的轉型是大勢所趨,是中國體育轉型的風向標。十二屆全運會的主題口號“全民健身、共享全運”,是一個符合目前社會主流認識的口號,但如何將全民健身融入全運會,讓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合為一體,使全國人民都能從中受益,仍將是一個值得深思和探討的重要課題,也是未來全運會的發展方向。
因為設項盲目、追求對奧運會項目的覆蓋,全運會經常會飽受批評。第十二屆全運會令人耳目一新,為節約辦賽成本,組委會在項目設置和賽程安排上苦下工夫,代表團、運動員、裁判員、技術官員的數量都較4年前的十一屆山東全運會有所減少。著名體育社會學專家盧元鎮教授認為,不可能按照統一的方法把所有的人、所有的項目捆在一個金牌榜上。如果能對不同項目實行不同的管理,改革自然能夠實現。像高爾夫球、馬術這樣的項目用不著塞進全運會,本來俱樂部、協會就可以搞的事情,不用進全運會人家積極性也很高。如果能分類指導、分類管理,全運會的設項還可以就此瘦身。
與第十一屆全運會相比,第十二屆全運會的項目設置由33個大項、362個小項壓縮為31個大項、350個小項,大大節約了辦賽和參賽的組織成本。另外部分項目提前舉行,例如田徑的馬拉松和競走、網球、現代五項以及排球男女成年組這4個大項、20個小項提前完成了決賽,其它所有項目的比賽都集中安排在了開閉幕決賽期間進行。第十一屆全運會全運會,有10991名選手征戰山東,而本次參加第十二屆全運會的運動員共計9770人,其中男運動員5220人,女運動員4550人,在參賽運動員這一項,第十二屆全運會比十一屆減少了1221人。全部38個代表團的運動員以及官員人數共計16098人,代表團總人數比十一屆減少了1666人。另外,本屆全運會共選派裁判員3625人,跟十一屆全運會相比,裁判員精簡了約200人。媒體報道人員從往屆4000多人壓縮到2000人。第十二屆全運會武術共設12枚金牌,較十一屆屆減少了7塊。在武術套路比賽中,原來分別設有金牌的男子劍槍和對練、女子刀棍和女子對練等都納入團體金牌。馬術比賽上,12000m速度賽馬兩枚金牌被取消,改設為馬術三項賽。馬術項目同樣還是6枚金牌,但在設項上和奧運會一樣。自行車項目也根據倫敦奧運會的項目設置進行了改革,設置為男女爭先賽、團體競速賽、凱林賽、團體追逐賽、全能賽。
在新的歷史時期,全運會站上了新的起點。全運會應該進一步堅持節儉辦賽,由精英體育向全民體育過渡,與奧運瘦身計劃接軌,這樣全運會才能成為真正的全民共享、全民參與的體育盛會。
[1]徐本力.我國全運會體制的利弊及走向的探析[J].體育學刊,2001,1:5-8.
[2]劉禮國,徐燁.全運會賽制改革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08(4):l0-13.
[3]王顯生.全運會發展審視[J].體育文化導刊,2010(4):l-5.
[4]全運會述評:全民全運需要全新起點[EB/OL].http://sports.people.com.cn/n/2013/0911/c22176-22889753.html,2013-09-11.
[5]“節儉辦賽”成本屆全運亮點?節儉不是簡陋要有創意[EB/OL].http://sports.people.com.cn/n/2013/0923/c240984-23005712.html,2013-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