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理剛
摘 要: 語文教學內容具有非常強的審美功能。本文從小學語文教師的視角,闡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必要性,并探討在培養方法的可行性,希望與廣大語文教師共同探討。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審美情趣 培養方法
素質教育的理念已經傳達多年,也實實在在地產生了廣泛影響,教學設施的配套,教學工作者能力的提高,教學方法的不斷探討,有關素質教育的論文更是鋪天蓋地,小學語文教育確實在學生的素質提高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更好地利用教學設施,探索出更好的教學方法,強化語文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
一、課堂氛圍的營造
小學生更喜歡新鮮事物,喜歡立體的、全方位的感觀刺激。在本來就嚴肅的課堂氛圍下,他們的學習情趣自然受到很大影響,何來審美感受?語文老師應該利用美好的東西吸引并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正如一場比賽前總要有個熱身賽,先活動身體。在語文教學中,我在努力踐行這種做法,每次講課前,我總試著找尋和此次課堂有關的能引起學生話題的導語,在調動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后帶他們學習美妙的課文。在《鋤禾》一課教學中,我會先和學生聊一聊,你們誰看過父母做農活啊?你們上學路上看到玉米地里的草多不多啊?如果讓你們去鋤草,會不會怕累啊?那我們今后是不是不能浪費糧食啊?孩子們的表現能力都很強,爭先恐后地搶著回答。在激發學生興趣后,再引入課題:“我們一起來學習今天的課文,看看古人是如何用一首詩歌來描寫父母辛勤工作的。”再如《山行》一課,在和同學們聊起山水的美好之后,再給他們描繪一幅山水之間、亭臺閣樓的意境,然后讓他們用語言表達出心中感受,再引導他們學習詩詞,這樣,讓他們的審美情趣在無形中得到培養。
二、審美情趣培養之看到的
現在的小學語文課本相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教學工作者按理來講應該滿足了,但我認為,還不夠,因為時代不一樣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沒有高科技電子產品,課文插圖是可以滿足學生的視覺感受的。現在,電子產品如此高的普及率,信息量處于大爆炸時代,既然有條件,為什么我們不做得更好一點呢?如同前節中的例子,在《山行》一課中,我們知道描寫的地點是愛晚亭,很出名的亭子,應該可以在網上看到很多愛晚亭秋天楓葉飄紅的景色圖片,如果把這些優美的景色圖片通過多媒體展現在課堂上,則老師都會有種悠然心動的感覺,何況是思想單純的學生,他們會被美景吸引,會想表達出心中的美好。在這種審美情趣的引導下,看到一篇工整的詩詞,表達得那么徹底,那么完美,他們會一下子很喜歡這首詩,學習效果和發自心靈的對美好詩詞境界的向往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這才是我追尋的美好文學情趣的培養。后來學習《鋤禾》一文,將會有更大的收獲,學生的審美情趣在得到極大提高的同時,心靈對美的理解也將隨之升華。
三、審美情趣培養之聽到的
在教學中,插圖、圖片是平面的東西,所帶來的感覺是通過視覺神經傳輸到大腦的,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日常教學中,相信廣大同仁早已發現,帶有感情地朗讀,可以讓學生更聚精會神,聲音的則效果是從聽覺方面幫助大腦思考和記憶的,這也是很多教育學家倡導的朗讀記憶。《春曉》一課最典型,單單一首詩詞配以圖片的視覺沖擊是不夠的,如果此時配以鳥叫聲的音頻或一段《春曉》的視頻,則效果肯定會更好,即從聽覺系統加強沖擊,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此外,在語文教學中,老師應該放開界限,多把一些美好的散文,優美的詩詞,通過視頻、音頻的方式與學生分享,在潛移默化中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在課堂上,還需學生之間互動,讓他們互相給對方朗讀詩詞,慢慢品味每一句詩詞背后富含的韻意,體驗語言美和詩詞的結構美,引導學生學習如何用傳神的詞語把心中美好的意境表達出來,如何用優美的句子,把美好的事物形容出來,讓學生反復朗讀,體驗用詞造句的韻律美。都說語言文學中的韻律美,但我想沒有比通過朗讀或聽讀能更好地體驗到這種語言的文學美的了,這也能夠培養審美情趣。
四、審美情趣培養之想到的
前文是對學生語文學習中的審美情趣培養方面關于想象力的描述,下面闡述審美情趣培養方面的意境美、升華美。例如:《春到梅花山》一文,描寫的是優美的梅花景色,很多游人的熱鬧景色。通過前面的視覺,聽覺的引導,可以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文章內容的美妙,梅花景色的美好,游人的歡樂,但回到課本上,還是一篇課文,一篇字、詞、句構成的文章。老師在進行完前面的鋪墊工作之后,有必要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與想象力,讓他們從意境美層次感受這篇課文。讓學生閉上眼睛,根據老師范讀,發揮想象。結果是明顯的,大部分學生都會想到,還有點冷的春天,山上的梅花開得很密集,一片片彩云般的梅花,甚是好看。隨著老師的一朵朵的梅花的文句進入耳朵,學生的思維也從遠處拉到近處,仿佛梅花就在面前,可以看到花瓣,聞到花香,伸手可觸。隨著課文,學生會覺得自己節假日跟隨父母開心地到梅花山游玩了一趟。身臨其境的美好,通過文句表達出來,讓學生有很深刻的感受。
總之,要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審美情趣得到培養,并且傳授他們審美的方法,提高他們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接受、理解、運用能力,小學語文教育任重道遠,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相信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以上僅為一家之言,有不足之處,請同仁多多批評指導,以期共同探尋更有利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和方策。
參考文獻:
[1]杜劍利.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05).
[2]鄭相霞.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審美情趣的培養[J].中小學電教,2011(03).
[3]張英葉.試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美育途徑[J].小學教學參考,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