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蓮
摘 要: 小學是學生十余年學習中打基礎的階段,因而促使他們自覺學習并學以致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師作為課堂的指導者,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自立探究能力,注意給學生創新探索的機會。本文主要探討了如何通過教學中大膽的創新方式,使課堂成為學生的世界,使學生學會思考、交流、相互幫助,從而創造生機勃勃的小學英語課堂。
關鍵詞: 創新教育 小學英語 課堂教學
在當今教育改革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成為改革的重中之重,如何讓學生自覺學習并學以致用是如今教師們茶余飯后時常探討的話題。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主陣地。新的課程改革標準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為了把轉變教育觀念、滲透新課標理念、優化教學結構等理念滲透到英語課堂教學中,進一步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我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實踐創新,總結經驗,教學生學,讓學生思索,從而創造生機勃勃的小學英語課堂。
二十一世紀的十來年是為素質教育搖旗吶喊的十來年,我們堅信教師是課堂的指導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陶行知先生曾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我在日常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自立探究能力,注意給孩子們創新探索的機會。
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應是平等的、相互合作的朋友關系,形成大家共同參與、相互交流的多邊活動,學生是這個合作關系中的主體,老師就像導游,帶著學生四處玩耍,最終感受到旅游快樂的應該是那些學生。在這一活動中,學生應該有很大的自主性,他們有質疑老師的權利、有思考的自由。主體性的課堂教學有師生之間共同參與、相互交流的多邊活動。師生間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關系,能使課堂更自由開放、更富有情境性,更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教師在教學的設計和安排上,必須更注意教法新穎有創意,以便更好地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和激勵全體學生主動參與、銳意創新。教師在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安排中,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想方設法地培養其獨立獲得知識,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的能力。
傳統的填鴨式教育不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對于知識,他們只是被動的接受體,這樣的教學方式使他們痛苦不堪,所以教學效率低下,不能讓他們將所學化為自己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應該改變教學方式,拓展創新思路,以全新的教學理念引導孩子,讓他們改變對課堂教學的認識,從而樂于學習、善于學習。
由此可見,我們應該采用多變的教學方式,這首先要表現在備課中。我們在備課時,可以適當地在教材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從而使教材的內容更豐富,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比如在學生剛接觸英語時,我們如果急著讓學生背誦單詞、句子,一定會讓學生覺得英語是枯燥無味,所以可以將一些難記的單詞編成趣味小故事,幫助學生記憶。如碗櫥的英語單詞“cupboard”,改編成通俗中文語句“放cup之類的木板架子”。這一環節的運用,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他們覺得學英語原來如此有趣。又如在課堂里,可以在現有的物品上貼上英文標簽,讓學生一進課堂就仿佛置身英語海洋中。
老師上課用的是教材,但教材并不是教師唯一能使用的工具,只要善于發掘,便可以將生活中的一切運用到課堂之中。在處理教學的形式上,教師不要拘教材的格式,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自己的風格,勇于創新,做到靈活機智地安排上課的順序。根據上課內容及班級學生特點可以在教會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大膽加入生活常識,比如偶遇外國人的基本對話,甚至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表演這些場景。現在的教材加入新的理念,體現學科的融合,注意中外文化的交流,這就要求教師進行大膽的嘗試和創新,樹立生活就是大課堂的觀念。
小學生具有表現欲,活潑,愛思考,但理解能力相對較弱,注意力不易長時間集中,不喜歡單詞的重復和機械的訓練。因此,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遵循語言的學習規律,采用綜合的教學路子,使英語教學活動切實有效。如采用體驗法、情景法、任務型教學法、交際法等教學方法,達到激發興趣、寓教于樂的目的?;顒有问揭痪幸桓瘢鄻踊?,如全班活動、師生互動、小組互動、雙人活動、個人活動等,在活動中突破難點,在活動中發展能力。游戲、歌謠是英語課的調劑品,有利于幫助學生訓練和加強記憶力,啟發思維,有利于幫助學生了解外國文化。
由于中國學生生活在漢語的世界里,學習英語就缺乏相應的英語語言環境,這就要求老師盡量用英語組織和進行教學,給學生提供濃厚的英語語言學習氛圍。從學生剛接觸英語開始,我就開始使用英語課堂用語,首先解決常用的一些句子,每節課堅持使用,逐步增加句數。日積月累,學生基本聽得懂簡單的課堂用語,增強學習英語的信心。我們還要在課堂上創設生活情境,使課堂生活化,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探究新知,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老師在課外帶頭說英語,無論是在校園中還是樓梯口碰到同學,我總會用最簡單的語句打招呼,一段時間后,學生課外見到我,爭先恐后地用英語與我問好,養成了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習慣,有效地提高了聽說能力。例如教學“Buying fruit”時,我要求學生自己設計一個有關shopping的對話,第二天在課堂上進行表演,沒想到他們居然自己制作了很多水果圖片擺在課桌上進行買賣。對于這樣的表演,學生都踴躍參加,把所學的知識靈活地運用,達到教學目的。
學生學習除了需要合適的方法以外,還需要不斷激勵。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边@句話充分說明了對學生評價的作用,評價是一門藝術,好的評價手段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勵學生產生不斷向上的精神。兒童有巨大的情感能量,只有在主動的情感體驗中,才能更好地學習、實踐、探索,創新教育首先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習評價可采用多種形式:形式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個人評與他人、小組評組合、等級與評語相結合,教師在教學中要靈活地使用,這樣對學生的評價才是全面的、合理的。激勵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長在充滿激勵氛圍的孩子會不斷進取。每當我批改作業時,總會注意給學生一些鼓勵的批語,上課時也會對回答問題的同學進行表揚,孩子們聽到這些鼓勵后都是神采奕奕的。我還采用書后蓋印兒、發放小禮物、紅色證書等激勵手段,有時甚至親切地對學生笑笑、摸摸他們的小腦袋,這些都是對他們的一種鼓勵。學生在課后會互相評比書后的“印績”多少,一種你追我趕、不甘落后的局面逐漸形成。
總之,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種認識過程,又是一種探究過程。教育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與創造,英語課堂教學只有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好地統一,不斷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培養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逐步培養其求異創造能力。
通過教學中大膽的創新方式,我明顯感到我的課堂已經成為孩子們的世界,學生學會思考、交流、相互幫助,以學習為樂。小學英語教學是為孩子們今后十余年的學習打基礎,所以培養他們自覺學習并以學習為樂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作為小學老師,我由衷地自豪,在過去的一些探索中取得了一些經驗,但這些還不夠,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要靠所有同仁不斷努力探索才能有所改善,只要大家集思廣益,一定能為教學改革增光添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李峰,鄒曉春.當前農村小學英語教學面臨的困難及對策[J].教書育人(學術理論),2004(02).
[3]李英,黃艷明.英語新課程教學設計.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
[4]樊曉紅.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分組教學”的探索[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