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皎



變式教學既是一種教學行為,又是一種教學策略。它的核心是在保持事物基本屬性不變的前提下,改變事物的非本質屬性,盡可能通過必要的變化范式,應用不變的基本屬性解決問題。通過這個過程,幫助學生更深刻地認識事物的關鍵屬性及屬性之間的關系。
以下是筆者用變易理論實施動態串聯電路的教學設計,教學中嘗試以一個典型題為母題,然后將母題的條件、形式、內容、圖形等做適當變換,設計成變式題組,力圖通過一個問題解決一類問題,通過一類問題掌握一種方法,通過一種方法學會一種思想。
一、滑動變阻器滑片位置變化引起的電路的變化
設計意圖:母題采用串聯電路標準圖形。母題作為串聯電路的范式圖形,要盡可能完整、詳盡。考慮到電表測量的各種情況,引導學生圍繞串聯電路的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特點展開深入分析,從而找到問題的本質屬性——歐姆定律或串聯分壓原理。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形成解題步驟:(1)判斷電路的連接方式;(2)確定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有效電阻是哪一段,電流表、電壓表分別測誰的電流、電壓;(3)根據串聯分壓原理,分析判斷電表的示數變化情況。
設計意圖:變式題組一,保持電路串聯連接不變,改變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這一屬性,同時變化電壓表所測電阻的電壓,旨在讓學生加深對“歐姆定律”或“串聯分壓”這一本質屬性的理解。圖(3)、(4)還有意識地對串聯電路模型進行了“化妝”,目的是引導學生進行全方位發掘,從相異之中找相似,不斷完善學生的電路模型結構。
二、電阻箱、電位器調節引起的電路的變化
變式二:如圖(5)所示是一調光燈的電路圖,電源電壓不變。閉合開關S,當順時針轉動滑動觸頭時,燈泡的亮度如何變化?電流表A、電壓表V的示數如何變化?
設計意圖:變式題組二,仍然保持電路串聯連接和模型結構不變,僅改變變阻器的類型這一屬性,讓學生認識到電阻箱和電位器的實質就是變阻器。通過對比,抓住運用“歐姆定律”或“串聯分壓”的本質屬性進行解決,訓練學生舉一反三、舉三歸一的能力。
三、壓敏、熱敏、光敏電阻引起的電路的變化
設計意圖:變式題組三,保持串聯電路不變,不斷改變半導體的材料及電壓表所測電阻的電壓。這種變與不變的范式能起到融合的作用,有助于學生更清晰地審辨出壓敏、熱敏、光敏電阻的實質就是一個變阻器,明確了這一點,問題處理也水到渠成。
四、開關狀態的變化引起的電路的變化
設計意圖:開關的斷開、閉合,通常會造成電路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學生往往由于觀察不夠全面而顧此失彼,教師需引導學生在變與不變之間逐步解構并重新建構電路,這一過程是動態的,要讓學生漸悟其理而深受啟迪。
五、電路故障引起的電路的變化
一本質屬性,問題即可迎刃而解。此題能與學生原本散亂的故障知識有機整合,達到“做一題、學一法、會一類、通一片”的目的。
課堂最后學以致用環節,借用常州市2013年中考題的電路設計題,此題綜合性較強,要求學生運用“歐姆定律”或“串聯分壓原理”進行逆向思維解題。筆者擬通過此題讓學生經歷知識再創造的過程,培養學生學會觀察問題特征,捕捉解題信息,促進學生對串聯電路本質規律的內化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