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曉紅
摘 要: 班主任應有相當的教育學、心理學基礎,參加過學生工作培訓,無論在政治方面,還是生活方面、學習方面都有優先權,他們與學生有密切的聯系,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學生,可利用班團活動、班會、第二課堂活動、社會實踐等解決學生的困惑和面臨的困難,他們進行“三生教育”的效果比其他任課教師更顯著。
關鍵詞: 班主任 三生教育 優勢 途徑
目前,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都有班主任,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班主任起著重要作用。如果班主任在“三生教育”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對學生進行教育,我想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一、班主任在“三生教育”實踐活動中的優勢
1.實踐優勢。學校選聘班主任時,尤其傾向于那些上學時有學生干部經歷或社交經驗的教師,對于與同事、同學們都能相處好且干練的教師特別青睞,其中原因不外乎這樣的教師能很快進入班級管理角色,并在校園文化活動等實踐活動中為學生提供服務,給予正確的指導,“三生教育”作為各學科都能滲透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課程,更需要通過開展多種實踐活動實現教學目標。
2.理論優勢。一般來說,學校擔心班主任思想遲滯消極和觀念落后,每個學期都會派班主任外出學習培訓,讓班主任接受更新穎、更科學的專業知識,著力培養政治過硬、能力較強、優勢突出的班主任隊伍,鼓勵班主任通過學習和考試,積累更多心理健康、團隊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這樣班主任無論面對學生專業學習上的困難,還是面對學生生活方面的疑惑,都能及時給學生提供相應的幫助。
3.溝通優勢。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領頭羊,在平時學習與生活中都與學生有緊密的接觸和聯系,家長首先聯系的也是班主任,所以在與學生和家庭的溝通方面,班主任有著極大的優勢。他們能首先掌握本班學生的第一手資料,并且迅速與學生溝通,及時做出反映。
二、班主任開展“三生教育”實踐活動的途徑
1.課堂教學。(1)“三生教育”課。目前各校都在倡導三生課堂,班主任會在自己所教學科內就教學內容體現學生在課堂中飽含生活化的情景,而針對學生平時出現的各方面問題,如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持久性不夠等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強調如何克服,加強學生作為活生生人的教學。
(2)其他課程。某一門學科的知識并不是隔離于其他學科單獨存在的,學科之間可能存在滲透、交叉,班主任可融合多學科知識,從不同切入點著手,從學生生命教育角度開展實踐教學和實踐活動,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達到“感悟于心、內化于心、外顯于行”的狀態,以此促進學生“知生活、調心理、守倫理、懂哲理、明事理。”
2.日常教育管理。日常接觸是班主任開展“三生教育”的有效途徑。學生工作的點點滴滴都體現在班主任對于學生的日常工作中,教育管理、監督考核、獎懶罰勤、生活細節服務、查寢室、早中晚跟班……班主任對于生命的感悟、生存的體會、生活的經驗都能通過工作方法、看待問題的角度、解決問題的辦法等與學生交流。
3.第二課堂活動。班主任可以在學校統一布置下,自由發揮,指導自己班上的學生進行第二課堂活動,作為對第一課堂教學的補充、完善和升華,有著十分重要的實際意義,從崗位職責和工作內容來看,可以開展以下形式的活動。
(1)利用好家校開放日。不同家庭,家長從事不同行業,將家長們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在開放日,邀請家長參加教學過程。讓家長充分了解如何合理地觀察、教育自己的孩子,在這過程中發現孩子們身上的閃亮點,哪怕一丁點兒的進步,都應在第一時間對孩子進行鼓勵,而不是將其他孩子的長處與自己孩子的短處相比,這樣才不會輕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2)主題討論。班主任利用主題班會、主題團日活動、讀書報告會等活動形式,引導學生針對生命、生活、生存中的某一問題或現象進行學習和討論,各自發表不同見解,讓他人借鑒。同時可以配合音頻、視頻等多種多媒體手段,加強學習效果,如開展感恩主題討論,播放公益廣告、短片或MTV等,帶領學生實現從感性到理性的升華。
4.社會實踐。班主任還可通過學生參與勤工儉學、義工等活動實現教育目標,主要讓學生自行參加社會實踐,班主任提前做好安全教育、誠信教育,并和學生在參與過程中交流互動,甚至在實踐結束后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和提煉,只要有效利用身邊資源,做生活的有心人,班主任一定會利用多維舉措實現教育自如。
三、班主任在實踐活動中需注意的問題
1.不斷提高理論素養。對學生的“三生教育”涉及教育、心理、倫理、系統、信息等相關方面的知識,只有不斷提高個人的理論素養,才能滿足學生的各種需求,更科學地完成教學任務。
2.班主任自身的健康成長。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的人格是進行教育的基石,當前,教師隊伍中有一些不和諧的現象存在,因此班主任首先要樹立正確的生命、生存、生活觀念,實現個人的健康成長,才能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3.不斷優化教學方式。“三生教育”不是讓人感動的催淚教育課,而是通過各種道具、文字材料、視頻資料等相關材料的綜合和各學科的融合教育學生“感悟生命、體會生活、學會生存”。所以豐富多彩的經過優化的教學方式的應用顯得尤為重要。
4.處理好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關系。在實踐過程中,第一課堂的教育和第二課堂的實踐相輔相成、互相配合,不能僅用第二課堂的參觀、競賽等完全代替第一課堂的講授。第一課堂中各科知識的傳授更為重要,二者主次有別,在課時任務重的現實情況下,要用滲透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