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芳
摘 要:學前衛生學作為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是研究如何保護兒童、增進兒童健康的一門學科。本文指出該課程教學存在一些缺陷,應從學前衛生學課程的教學實際出發,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性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職業的需要。
關鍵詞:學前衛生學 教學改革 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
學前衛生學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程,是中職學生接觸的第一門專業課程。它是研究保護和增進幼兒身心健康的一門科學,旨在培養學生掌握幼兒衛生、疾病預防、營養膳食等相關知識的課程,這門課學得如何將直接影響學生將來幼師工作的效果。
很多學生剛開始接觸這門課時,感覺課程內容相對較難,對課程不重視,從心理上排斥學習,甚至有畏懼、厭煩的情緒。再加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且多種原因造成學生接受能力參差不齊,也使得教師教學的難度有所增加。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本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采用新的教學方法進行傳授、指導,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并將其靈活運用于學習之中,逐步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針對目前學前衛生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兩點建議,希望能使教師、學生得到進一步提升,為學生將來從事幼兒教育工作打好基礎。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該學科的認識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自覺學習的動機,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學前衛生學很多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很枯燥、難度較大,因此教師應把課堂教學內容生活化,將知識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創設不同情境,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學前衛生學的知識和興趣,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學生有了興趣之后,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
二、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尤其在進行重要理論知識的教學時,它是最直接、最快速、最精練的方法,能讓學生牢固掌握本學科知識,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
2.案例教學法
在學前衛生學課程的教學中要經常運用案例教學法,即教師應用具體案例,引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審理和討論,做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這一教學方法大大縮短了教學情境與實際生活情境的差距,具有很強的啟發性、實踐性,它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教學中所出現的“兩難”問題,掌握對教學進行分析和反思的方法,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3.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為載體,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境教學倡導情趣和意象,把學生引入一定的情境之中,為學生創設和開拓了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啟迪,使他們產生一定的內心感受和情緒體驗。情境教學所具有的廣遠性能促進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材,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克服一定的困難和障礙,使學生開闊視野、增強科學意識、提高動手能力,從而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此外,在本門課程的教學中,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既滿足了學生提高實踐能力的需求,也充分發揮了其方便、有效、經濟的特點,能極大地滿足教學的需求。
4.信息化教學方法
筆者將信息化技術手段與該學科課程教學進行整合,充分利用互聯網知識傳播的優勢,實現了知識資源的共享。信息化技術可以支持真實的情境創設、快速靈活的信息獲取、豐富多樣的交互方式,從而培養學生進行創造性的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礎上實現一種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全新學習方式。
此外,現場教學方法是一種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好方法,但要受到許多客觀條件的限制。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傳授必要的學科理論知識外,也擔負著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開闊學生眼界的任務。因此在學前衛生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對教學內容融會貫通,能注意理論聯系實踐,內容新穎,富有時代氣息,緊緊抓住當前幼教改革的脈搏,不斷尋求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
(作者單位:承德技師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