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蒲儀明
好干部要敢于擔當
文/蒲儀明
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去年全國組工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好干部標準”;今年“兩會”期間,他又對干部提出“三嚴三實”的新要求。不管是“好干部標準”,還是“三嚴三實”要求,其內涵是一脈相承的,那就是好干部既要“遵守規矩”,又要“有所作為”。
貫徹落實“八項規定”以來,干部隊伍作風有了明顯轉變,“為民、務實、清廉”在干部隊伍中已蔚然成風。但冷靜地分析,作風建設依然任重而道遠,仍然有一些領導干部感覺“不適應”。消極對待,為官不為,怕擔風險怕惹事,守攤守矩混日子。一時間“為官不易”的言論甚囂塵上,“為官不為”的懶政思維有蔓延之勢。“心中無數、腦中無事、眼里無活、手里無牌、落實無果”這“五個無”就是對這類干部的鮮活刻畫。遵守規矩并不意味無所作為,“為官不易”更不能“為官不為”。如果一味怕擔責任而不思進取,只會貽誤發展時機,耽擱改革大業。好干部就是要敢于擔當,涉及改革發展的矛盾,要迎難而上;面對急難險重的任務,要頂風破浪;針對各種歪風邪氣,要敢抓真管,要切實為群眾辦好事,謀好利,用好權。
敢于擔當要筑牢責任意識。干部的首要職責就是服務群眾,對群眾負責。面對群眾疾苦,好干部總感覺食不甘味、寢不安席,他們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滿足群眾之需當作自己的責任。面對改革發展的頭等大事,面對群眾關心關注的要事,面對群眾生產生活遇到的難事,不等不靠,始終將這些事掛在心上,拿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好干部為群眾不怕得罪人,不怕任務重,不怕事情難,不怕自己虧。做好干部就是要摒棄懶政思維,真正履職盡責,為民解憂,筑牢責任意識這條干事做人的基本底線。
敢于擔當要激勵創新意識。創新是擔當的最好形式。敢于擔當的好干部在履職盡責的基礎上,善于把握工作中的規律性,不斷探索處理復雜問題的方式和方法,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把工作干出特色。面對新形勢、新環境、新問題,總是能解放思想,敢闖、敢干、敢為天下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在利益關系深刻調整的重要階段,善于打破習慣思維,不安于現狀,不固步自封,不自甘平庸,善于創新,爭創一流,在一點一滴的工作實踐中體現人生價值。
敢于擔當要強化自律意識。自律是擔當的堅實基礎,建立在自律基礎上的擔當是理性的、持久的。“打鐵還需自身硬。”敢于擔當的好干部始終能從嚴要求自己,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不僅靠制度約束,更靠自身覺悟。當前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改革和發展問題相伴,經濟與社會矛盾交織,需要解決的問題更多更復雜,黨員干部面對的誘惑也更大更直接。好干部要“守身如玉”,兜住底線,不越紅線,不因擔當而弱化自律,更不因自律而不敢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