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婭,趙春芳,張 明,李 嵐,楊 毅
(昆明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云南省腫瘤醫院放療中心,云南 昆明650118)
骨組織是惡性腫瘤常見的轉移部位,腫瘤骨轉移以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腎癌最為常見,其發生率30% ~85%,腫瘤骨轉移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局部疼痛、壓迫和與之相關的癥狀。局部放療的目的是消除或緩解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極少數單發或放療敏感的腫瘤,放療可以達到治愈的目的[1]。熱療作為一種重要的輔助治療手段也逐步顯示出其良好效果[2]。作者采用放療聯合體外高頻熱療治療腫瘤骨轉移性疼痛,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6月至2011年10月我院診治的腫瘤骨轉移患者48 例,男31 例,女17 例;年齡26 ~82 歲。骨轉移病灶經X 線、CT、MRI、ECT 或PET-CT 證實,并經病理學確診。原發腫瘤:肺癌21例,乳腺癌16 例,食管癌5 例,前列腺癌3 例,宮頸癌2 例,直腸癌1 例;骨轉移部位:胸椎16 例,腰骶椎12例,肋骨11 例,肩胛骨3 例,髂骨2 例,恥骨1 例,坐骨2 例,肱骨1 例。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相應部位骨疼痛并逐漸加重和活動功能障礙,48 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24 例)和觀察組(24 例),2 組患者病種和臨床分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X 線模擬機下定位設照射野,總劑量30 Gy,共10 次,單次劑量3 Gy,每周5 次。胸椎、腰骶椎設單一垂直后野,肩胛骨、骨盆和肱骨設對穿等中心采用直線加速器6 MV X 射線照射;肋骨采用9 MeV 或12 MeV 電子線單野垂直照射,每次照射劑量3 Gy,每周5 次,照射總劑量30 Gy,共2 周。觀察組:放療方法同對照組,在放療后1 h 內采用和佳HG-2000 體外高頻熱療機(珠海市和佳醫療設備有限公司)進行體外透熱治療,工作頻率13.56 MHz;最大輸出功率400 W;加熱面積20 cm×20 cm,深度5 ~10 cm,以腫瘤病灶中心為加熱中心區,41 ~45 ℃,每次60 min,每周2 次,4 次為1 療程。
1.3 疼痛評價標準和療效觀察指標[3-5]
1.3.1 疼痛評價標準(VRS 法) 0 級:為無痛;I級:輕度疼痛,可耐受;Ⅱ級:中度疼痛,影響睡眠,需用鎮靜藥;Ⅲ級:重度疼痛,嚴重影響睡眠,需用麻醉性止痛藥。活動能力評價標準,0 級:活動自如;I級:活動受限;Ⅱ級:活動明顯受限;Ⅲ級:完全不能活動。
1.3.2 止痛療效及活動能力評定標準 止痛療效:完全緩解(CR),治療后疼痛完全消失;部分緩解(PR),疼痛明顯減輕,基本不用或偶用止痛片,睡眠不受干擾,能正常生活;輕度緩解(MR),疼痛有所減輕,止痛藥用量減少;無效(NR),疼痛較治療前無變化。總有效率=(CR+PR)/總例數×100%。活動能力療效評價:顯效,活動能力改善≥2 個級差;有效,活動能力改善1 個級差;無效,活動能力無改善或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治療結束后2 周評價止痛療效和活動能力療效。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 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1 2 組患者疼痛緩解情況 對照組總有效率58.33%(14/24),觀察組總有效率91.67%(22/2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2 組疼痛緩解情況比較 n (%)
2. 2 2 組活動能力改善情況 對照組總有效率66.67%(16/24),觀察組總有效率95.83%(23/2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2 組活動能力改善情況比較 n(%)
2.3 2 組毒副反應發生情況 在治療期間,2 組患者均未出現明顯心、肺和肝腎功能損害和骨髓抑制,熱療后出現局部皮膚短暫發紅,第2 天可自然消退,未發現皮膚燒灼傷、大汗淋漓甚至虛脫和皮下脂肪硬結等情況。
絕大多數惡性腫瘤骨轉移患者最主要的臨床表現就是難以忍受的疼痛,使用普通止痛藥物效果不理想,部分患者還需使用麻醉藥。放療可以減輕、緩解甚至消除疼痛,總緩解率可達85%以上,約50%的患者可完全緩解癥狀,但放療劑量、時間及分割方法,目前存在很大的爭議,放療方案要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和患者自身情況來決定,一般情況好、預計生存期長的患者應全劑量常規分割放療,對病情較重、行動不便、預計生存期短的患者則采取低分割放療。低分割放療能夠縮短治療時間,而止痛效果與常規分割放療相當[4-5]。
文獻報道[2,6-7],熱療聯合放療治療惡性腫瘤能使療效增加,兩者有優勢互補、協同和增敏的作用,其主要機制為:1)放療主要殺傷處于M 期的細胞及腫瘤周邊的富含氧細胞,而熱療主要作用于S 期細胞和腫瘤中心的乏氧細胞;2)熱療能抑制或延緩腫瘤細胞損傷后DNA 雙鏈的修復;3)熱療能增加瘤體內的氧分壓,提高腫瘤細胞對射線的敏感性;4)熱療有消腫、收斂、減少滲出、降低感覺神經興奮性的作用,同時可以加快正常組織的修復和生長,減輕放療引起的毒副反應。
鄒慶華等[8]采用放療聯合內生場熱療治療骨轉移癌,觀察組和單純放療組疼痛緩解總有效率分別為82.14%和57.1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和單純放療組體力狀況改善總有效率分別為78.57%和46.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且無嚴重毒副反應發生。陳宏等[9]采用單純放療和放療聯合熱療治療轉移性骨腫瘤,熱療聯合組和單純放療組止痛有效率分別為91.66%和6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活動能力改善,2 組總有效率分別為100%和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放療聯合熱療組較單純放療組均未明顯增加毒副反應。
作者采用放療聯合體外高頻熱療治療腫瘤骨轉移性疼痛,對照組和觀察組總有效率分別為58.33%和91.67%;治療后2 組活動能力改善,對照組和觀察組總有效率分別66.67%和95.83%,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均<0.05)。
綜上所述,放療聯合體外高頻熱療治療骨轉移性疼痛較單純放療療效好,毒副反應輕,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1]殷蔚伯,余子豪,徐國鎮,等.腫瘤放射治療學[M].4 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8:1191 -1197.
[2]張佳慧,秦麗娟.腫瘤熱療的研究進展[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9):1424 -1426.
[3]孫燕,石遠凱.臨床腫瘤內科手冊[M].5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58 -260.
[4]徐鵬,孫正令,程素潔,等. 骨轉移癌不同放療分割方法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輻射衛生,2012,21(2):229 -230.
[5]譚程,楊燕光,朱琪偉.不同分割方式放療配合帕米膦酸二鈉治療骨轉移瘤的臨床觀察[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1,24(4):342-343.
[6]康艷霞,張賀龍. 腫瘤熱療機制的研究進展[J]. 現代腫瘤醫學,2008,16(3):473 -475.
[7]代新幼,高超.深部熱療在腫瘤放療中的療效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2,7(12):1750.
[8]鄒慶華,熊露寧,王帥兵.放療聯合內生場熱療對骨轉移癌療效的臨床研究[J].中國骨腫瘤骨病,2008,7(5):276 -278.
[9]陳宏,王永剛,丁云霞,等. 放療聯合內生場熱療治療骨轉移瘤療效觀察[J].現代腫瘤醫學,2010,18(2):354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