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玉梅
摘 要: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的整合,借助信息技術,設計出形式內容豐富的教案,創設出多樣化的趣味性教學情境,能夠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目標,提升語文教學質量。本文具體從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整合、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整合等幾個方面探討了現代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的整合應用。
關鍵詞:語文教學;信息技術;整合;應用
信息化的發展也帶來了教育的全面發展,如今教學活動中越來越多地應用到了現代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同課程的整合,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模式。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的整合,能夠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目標,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如何有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使其在語文教學當中發揮出更大的教學作用,作為一線教師,現結合課堂實踐中的經驗,提出以下幾點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整合應用的方式。
一、信息技術和語文閱讀教學的整合
閱讀是學生寫作的基礎,其主要是指對書面材料的認讀、理解以及評價的能力,。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必須要充分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思維品質以及閱讀品質。因而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當充分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對閱讀教學進行合理地設計,引導學生閱讀并學會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
例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可以利用媒體來營造出聲情并茂的效果,在多媒體上再現“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苦命運,通過精心制作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感受到“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可憐與無助,小女孩的悲慘命運震撼著每一位學生的心。學生們通過直觀形象的了解,進一步加深對于課文閱讀的了解。在此基礎之上,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說出自身的感悟,學生們通過引導暢所欲言,感悟幸福的生活,聯想到一些貧困地區的孩子們,給學生思維上與情感上的啟迪,充分發揮語文閱讀教學的作用。再如學習《初冬》一課,作者優美的文筆對于景物的動態過程描寫是重點,而學生難以理解,因而可以利用有限的時間用多媒體直觀地展現出畫面,加深學生對于閱讀的理解與感悟,突破閱讀教學的難點。
二、信息技術和作文教學的結合
借助信息技術,設計出形式內容豐富的教案,創設出多樣化的趣味性教學情境,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利用此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與豐富的想象力。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曾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信息技術在作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向學生創設更具體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擁有更為開闊的視野。例如讓進行《觀察描寫你喜愛的一種植物》的作文教學,要讓學生抓住植物的特點,更有順序地描寫,可以在教學當中利用多媒體展示出范例《菊花》一文,利用圖片與文字結合,讓學生通過例文萊分析植物的干、葉、花以及果實的描述特征,明確抓哪些特征,如何具體描述,然后再讓學生自主進行創作。作文教學中,也需要結合信息技術再現現實生活,讓學生獲取更為廣泛的寫作素材。教師應當將生活中的一些情景搬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向學生展現有趣的生活場景,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直觀地去感受生活中的作文素材,
三、信息技術和詩詞教學的結合
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往往有一種畏懼感,學生很難理解古詩文的意思,在背誦上也顯得較為吃力。而如果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詩文的意思,增加學生對于詩文的情感的領悟。例如學習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這是一首描寫秋天暮色的詩,詩人通過虛實的結合與映襯,從夜泊到明月,形成一種幽深的詩意。這是一首非常有意境的詩,如果學生對于這首詩的背景以及意思不了解,就很難感受到這首詩的意境。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出與詩中所描繪的情景類似的意境優美的畫,教師結合畫向學生介紹詩的背景:詩人帶著希望投奔長安,如今卻只能夠憂憤離去,面對著明月孤舟,那種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對仕途的失意,漂泊的惆悵……學生通過具象的情景以及背景的介紹,自然而然地了解全詩所表達的情感,領悟詩中的意境。同時教學中也可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的詩詞朗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在語文教學當中也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當中需要合適地應用信息技術,例如教學《望廬山瀑布》,讓學生帶著豪邁的氣魄去朗讀,可以先播放廬山瀑布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到廬山瀑布的壯麗與豪邁的景色,在此基礎之上讓學生跟著課文的錄音練習朗讀。學生在觀看視頻之后,加深了對于詩的意境的理解,讀起來更具情感,體會更為深刻。
四、信息技術和語文活動課教學的結合
日常教學當中,教師也需要利用信息技術,結合學生的身心特征,適當地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課。在活動課中利用信息技術,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情操,增長才干。例如學習了《為人民服務》之后,要讓學生進一步拓展學習的空間,教師可讓學生去自主搜集相關的故事與任務,學生們在課余時間在網絡上收集諸多的資料并進行匯總,教師可舉辦相關專題的討論,做到資源共享,從而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便捷、豐富的資源,在現有知識上延伸,拓展學生的空間。
此外,教師也可根據不同學齡階段的學生的個性特征,組織各式各樣的活動課。例如可以讓學生用WORD文檔制作板報、編排校刊等;用“畫圖”軟件來創作美術品、制作明信片、賀卡等;利用EXCEL表格來分析全班學生的成績情況,制作班級通訊錄等。或者可以進行例如打字比賽、網頁制作等活動。結合這些活動,也能夠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以及競爭意識,學生在活動當中互相幫助與學習,互相信任與鼓勵,這也有效彌補了傳統課堂當中的單一的教學目的,為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與創新能力打下了堅實基礎。
五、結語
總而言之,現代信息技術同語文教學的整合,全面提升了語文教學的效果,其教學優越性是不容質疑的。但它只是一種教學的手段,因而在教學當中我們必須要把握信息技術使用的分寸,根據語文學科的特征以及學生的個性特點,深入研究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整合應用方式,同時也應當注重同其他教學手段的融合。
參考文獻:
[1]李丹.淺析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河南教育,2014,01.
[2]劉春梅.淺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J].現代閱讀,2012,01.
[3]王志杰.論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J].教育教學論壇,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