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惠軍
摘 要:美育教育是培養和提高人們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引導人們去追求高尚的審美理想,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塑造完美的人。美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應重視美育,發揮其作用,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美育;素質教育;作用;人的發展
一、美育及其發展
美育,即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培養和提高人們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引導人們去追求高尚的審美理想,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塑造完美的人格,它以生動的形式,豐富的內容,通過潛移默化的過程,強有力的影響人的思想情感精神面貌。在教育方針中,美育是涵括在德育之中,因為美育同德育一樣,功在影響人的思想,培養高尚的品格,塑造美好的心靈。
美和美育非常廣泛地存在各個領域,其影響也可以說是是無處不在,無所不有。早在春秋時期,在有孔子就提出了“ 興于詩,立無禮,成于樂”的美育思想,他以“樂”為核心的美育,是使學生的思想道德臻于完美的,最后,也是最高的手段。他的“盡善盡美一”的審美思想,奠定了儒家為代表的側重于強調美和善的統一,主張美育為政治教化服務,為我國古典美學理論的基礎,荀子也專門寫了 “樂記”繼承與發展了孔子關于審美教育與改造人,變革社會有機地聯系起來,并賦予它廣泛的現實的社會意義。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積極倡導“以美育代宗教”。
我國素有重視美育的優良傳統。戰爭年代部隊解放到哪里,歌聲、墻報就出現在哪里,與宣傳革命道理相伴,一出:“白毛女 “一場訴苦會,臺上臺下群眾覺悟迅速提高,當然與階級地位,本質相關聯系,但也應當看到,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把文藝活動,美育同政治教育,政治活動在一起產生,巨大的功效。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方面來,不再搞政治運動,思想政治教育也變為主要是通過正常的課堂教學來進行,其效果的評定也納入到知識評估的體系之中。 與此相應,人的文化生活也從過去與政治活動緊密聯系,以集體活動,統一活動為主的方式,變為以個人活動為主的一種精神消費,閑暇時間的娛樂消遣。過去與政治活動結合一起的美育,如何在新的條件下對人繼續發揮積極作用,成為了一個新的課題。而就在這個時候:流行歌曲迅速傳播開來,加之我們的青少年感情上處于饑渴狀態,于是很小的孩子唱起了”明明白白我的心,渴望一份真感情。。。對這里面的 情,愛,他們并不懂得,但是那樣一種矯揉造作的情調和表達方式卻他們留下影響。十幾年來,蔓延盛行的流行歌曲,流行音樂,優劣混雜菁蕪參半,對于其中一些低級庸俗的作品表演,不良傾向,雖幾經治理,問題卻沒有從要根本上得以解決,其負面 影響也沒有得到清除。相反,在一段時間里,一些傳播媒競相參與捧星,炒星,造成輿論的混亂和不負責的誤導。加之某些社會思潮風氣的推波助瀾致使一些缺乏閱歷的青少年在五光十色,眼花潦亂之中跟著感覺走,墮入了迷茫的夢境。追星熱,便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釀成的。一些青少年在藝術商業活動制造的種種假象蒙騙下,把某歌星當作迷戀,崇拜的偶像,追逐不舍,甘愿為之獻出一切。甚至出現為看高價演出,不惜賣血買票的現象。而當批評,扭轉這種追星現象的時候,不少青少年不僅不以為然,甚至提出反問:不追星追啥?能叫人不吃驚么?追星的是少數,但它反映出來的問題也帶普遍性。除了不良的社會文化環境對學校教育的沖擊,對青少年的嚴重影響之外,還有一個方面的問題即青少年月在較長時間,在他們迫切需要和得到審美教育的時候,卻沒有得到或所得甚少。他們眼前的藝術非常狹小,心靈缺少操練,性情缺少陶冶。對情感交流,精神生活的要求多而且高,但接受和鑒別的能力卻少而且差,從一定意義上講,追星現象,還是忽視美育的一種滯后反映。因此,也應當充分認識采取措施,加大力度迅速解決青少年缺乏美育問題的緊迫性。
二、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美育不僅對培養人的思想、品格起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還能滲透于其它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目前青少年的薄弱環節。即他們的文化教養,心理素質和美好修養,我們應當把這些方面的教育貫穿 在整個培養過程中,已故北京航空大學教授趙元修認為:美育的中心是培養人們具有高尚純潔的心靈和美好的情感,美育是從整體上塑造人,是作用于人全身心的。特別是美育涉及的深層品質,帶有一咱自發力,具有美好的的心靈和情感的人,處處迸發出一種光彩,給予社會和諧與友愛。我國導彈之父錢學森,91年10月在接受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的國家杰貢獻學家榮譽稱號時發表講話,其中談到了音樂藝術對科學工作者的深刻影響。他說:正是的這些藝術里所包含的詩情畫意和對于人生的深刻的理解,使得我豐富了對世界的認識,學會了藝術的廣闊思維方法。不僅杰出人物,普通人在相同,相近的條件下,受過來較充分美育的也肯定會相對表現出更優秀的素質。美育與體育相結合,可以促進人的體能協調發展;促進健康的體質,優美的體態及內在高雅的氣質的統一。此外,美育對人的自制力,專注力和自信心等方面的培養也具有其它教育所不能代替的獨特功能。
藝術是美的集中體現,是美的的結晶,人的審美活動也比較集中地體現在藝術活動之中。因此,審美教育的把藝術教育作為它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徑。這里所說的藝術教育不是指培養少數專門藝術人才的那種藝術教育而是指面向全體青少年學生的普遍的重要的素質教育。對美育的重要意義,古往今來的許多思想家,教育家,都有精辟的見地。孔子把禮、樂、射、御,書、數列為教育的必修課,稱為“六藝”,其中的樂的核心就是美育。魯迅先生曾深刻地闡述過美育“透過不用之用,其教復非常”的特點,涵養人的神思,啟示人生真理,為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道理,并尖銳的指出:一旦沒有這種教育,這個國家就要零落頹唐了。歐洲十八世紀啟蒙運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倡導通過美育打開人們的心錄,使人們經由文學藝術從愚昧走向光明。馬克思把審美教育同“人的全面發展”、同社會的改造與進步、同共產主義事業及宏偉目標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從面使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得到最本質,最徹底的揭示。加強美育教育是關系著提高全民族素質和祖國未來的一項重要工作。做為藝術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堅持不懈地努力,把包括美育在內的社會主義教育工作富有成效地向前大踏步推動。
參考文獻:
[1] 杜衛. 美育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版.
[2] 郭成. 美育心理學[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2001版.
[3] 蔣冰海. 美育學導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版.
[4] 陳彩珍.論中小學德育的美育化[D].福建師范大學,2001版.
[5] 邱嶸.我國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啟示[D].西北師范大學,20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