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夢雪
摘 要: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是一項系統的、復雜的藝術學科。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其質量如何成為社會對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一項重要關注點。本文筆者主要談了當前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的一些問題及改革對策。
關鍵詞:高等院校;藝術設計;課程教學;對策
一、當前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面臨的形勢
隨著時代的發展,藝術設計專業在各高等院校已經是很普遍的專業。但是傳統的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在培養目標上重視其“高等性”,而“職業性”目標不明確,往往以培養設計師為目標,從而偏離了高等職業教育的軌道。目前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開設的課程教學與職業崗位能力聯系不緊密,課程實施以知識教學為本,導致了課程內容與學生工作的實際需要脫節,人才培養在教育結果與市場需求之間產生了偏差。因此,怎樣使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開發與職業崗位群相對接,實現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構建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以職業崗位為導向進行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將社會實際需求融入到實際的教學中來,按照實際工作中的崗位需要來構建課程,注重提高學生的職業性成為現代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改革的方向。
二、高等院校藝術設計課程教學的現狀問題
1.課程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無創新。當前我國很多高等院校藝術設計課程教學中,教師存在“照本宣讀”現象,教師只是站在講臺上進行教科書念度,學生圍繞著教師進行學習,這種教學方式易于使教學氛圍變得枯燥,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差,學生對藝術設計內容學習的興趣較低,甚至一些學生產生的厭學的心理,十分不利于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深入開展。
2.對學生實踐技能指導不足。當前高等院校藝術設計課程教學中,存在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與實踐技能相分離的狀況,一些教師對學生實踐技能指導不夠重視,學生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無法靈活的運用于實踐過程中。還有部分教師雖然開展了一些實踐活動,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沒有真正的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只是組織學生進行自由創作、自由發揮,沒有真正的走到學生創作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糾正和指點,實踐活動變得過于形式化。
3.藝術設計專業教師隊伍素質不高。當前高等院校師資能力問題突出,我們知道藝術設計是應用性學科,而目前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大部分是從象牙塔直接走上講臺,中間缺少了設計應用的實踐磨練環節,缺乏設計實踐經驗與能力必然會給教學帶來不良的后果。雖然在近些年來涌現了一批帶領我國高等院校藝術設計教育走向成熟的教育家,然而從整體上看,我國的藝術教育機構還是不夠完善,真正高水平的藝術設計課程教學人才還是相當缺乏。
三、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對策
1.開發適合崗位需求的課程教學內容。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要針對崗位需求設置培養目標,以職業素質與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借鑒企業管理模式,引進企業文化,通過完成真實或仿真設計項目,經過立項、調研、設計、制作、總結、答辯等一系列過程,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工作能力,實現“做中學”。在企業頂崗實習中,學生在校外實習基地進行精雕設計與操作崗位、工藝美術設計與制作崗位、平面設計與制作崗位頂崗實習,參與企業項目的客戶溝通、需求分析、總體設計、詳細設計、制作、了解工作流程,積累工作經驗,最終完成從學生到員工的角色轉換。
2.加強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在藝術設計課程教學中,可以遵循“初步實踐——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并行——系統實踐”的教學模式,學生可在專業思想教育和認知實習中,初步了解專業;在基礎理論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中,通過實驗課、習題課、課程設計和現場教學,采用講、操作結合,在操作中強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交替滲透。藝術設計是活的,是多學科綜合知識的集結。在具體設計中,難以確認固定的秩序和搭配關系,因此拘泥于課堂常規教學形式,無法滿足實際需要。校門開放的今天,對外設計服務已不可逆轉,以教師帶領學生走向社會,使專業必修課在社會實際設計中完成,是加強教學的重要舉措。為保證實踐教學的落實,學校要與用人單位加強合作,建立校外實踐教學產學合作基地。在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時可采用頂崗實習方式,讓學生以工程技術人員的身份到產學合作單位參與工程的設計、施工和管理,做到“實題實做”,即由學生動手完成實際裝飾課題,使學生在工程中學習設計,在設計中完成環境藝術裝飾工程,以實際工程成果來完成畢業實踐、畢業設計。在畢業答辯時既能見到學生的實際工程設計作品,又能見到工程實例圖片或現場。這樣不僅擺脫了“壓縮型”、“三段式”教學,還突出了實踐教學,強化應用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以實踐教學促進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畢業后能夠勝任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
3.加強教師實踐水平,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當前各高等院校為了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投入大量精力,并設置了較高的學位學歷門檻,。但是藝術設計是一門應用型的學科,跟很多研究型的學科有所不同,對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實踐經驗有較高的要求。一些高等院校管理者沒有認識到設計的能力不是學校里練就的而是來源于社會實踐。很多高學歷和高學位的人才一直呆在學校做學術研究,具有較高的研究能力,但是缺乏社會實踐,不一定具有專業實踐經驗。所以現在引進的很多高學位學歷人才如果去承擔專業實踐型課程,不一定能給予學生實踐經驗指導。而有專業實踐經驗的設計師卻因為種種門檻而無法進入教育系統。所以針對現有的實際情況,在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上,需要采用引入高端研究型師資結合外聘實踐指導型師資的模式。通過高端研究型的師資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人文素養,通過外聘實踐指導型師資來提升學生的設計實踐能力,在只有理論和實踐做到平衡搭配,才能綜合提高教學能力。
4.加強課程教學考試評價改革。考試評價改革是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考試評價改革包括:改革考試內容,確立考試能力導向;改革考試方法,凸顯高等院校教育特色;改革成績評定方式,采取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總評的方式,注重學習過程評價,每個項目完成過程即是考核過程。依托教學實訓室,采取企業真實項目,引進企業評價標準,教、學、做在任務實施的過程中緊密結合、同步進行。課程考試評價要逐步與職業資格鑒定接軌。
總之對于我國高等院校而言,要根據社會的實際需要和自身的條件來確定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的辦學層次和類型,以此來確定定向型的人才培養改革模式,從而培養出社會歡迎的、有特色的、高質量的藝術人才。
參考文獻:
[1]毛蕾.試析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改革[J].藝海.2013.
[2]朱逍榮.關于改革高校藝術設計教學的思索[J].現代裝飾(理論).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