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珍
摘 要: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也就是綜合體現在他們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培養和表達上。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四要素——聽、說、讀、寫進行了細化分解,以期能有機融合,相互促進,搞好小學語文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聽;說;讀;寫;評價
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存在于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引導和啟發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樂于閱讀、善于口語表達、規范書寫、思考感悟,使學生通過感悟語言文字流露的情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自主學習,培養良好的聽說讀寫能力。那么在實際教學中,該如何把握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要點呢?
一、聽
由于小學生年齡偏小,未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懵懵懂懂,教師要求認真聽講,學生只知道認真,不知道聽什么,怎么聽。這已成為當前培養小學生傾聽能力的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必須細化“聽”的要求。一要專心,集中注意力關注教師和同學講的話;二要耐心,聽別人發表意見的時候,不能隨意打斷,要等別人把話說結束后再發表意見;三要虛心,對于別人發言時與自己觀點不一樣的地方,如果是自己錯了就要虛心接受。
激發學生傾聽的興趣固然重要,學生不僅要傾聽教師的講,傾聽其他同學的說,還要有一雙傾聽文本的耳朵,要善于從各種語言文字中推斷出話中之話、言外之意,從而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激發思考的興趣。
二、說
包括口語交際與表達。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對于低年級,要求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中年級要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講述故事力求具體生動;高年級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要適當,應對要大方、自然、得體。
三、讀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理解與感受能力是閱讀文章重要的基礎性條件。
1.要訓練學生理解詞語本義與語境義的能力。語感能力是衡量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內容。學生能夠通過查閱字典或詞典以及其他工具書的方法了解詞語的本義,但不一定能夠準確理解詞語的語境義。語境義,包括言中本意與言外之意。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反復揣摩文本,把握語言表達的真實含義。這種能力的形成與提高需要日積月累,且需要學生生活閱歷的不斷豐富。
2.要訓練學生把握句段意思與篇章意思的能力。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把握句段意思的能力,包括把握由句子構成的自然段的意思與由自然段構成的邏輯段意思的能力。一般而言,需要培養學生在瀏覽文章后就能從整體上大致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需要培養學生在深入研讀的基礎上深刻領會文章主題思想或感情的能力。把握這兩個方面的意思,越準確,速度越快,能力越強。
3.訓練學生辨析語言風格及寫作技巧等文學鑒賞能力。不同的作家語言風格與寫作技巧是不同的,同一個作家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語言風格與寫作技巧也是有變化的。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辨析文章的語言風格與寫作技巧。這也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因此,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不僅要關注寫了什么,還要關注是怎樣寫的,即關注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來表達思想或情感的。
四、寫
1.低年級的識字和寫字。漢語拼音能力的評價,重在考察學生認讀和拼讀的能力,以及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糾正地方音的情況。評價識字要考察學生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以及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識字的能力。不同的學段應有不同的側重。還應關注學生日常識字的興趣,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積極性,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
2.高年級的寫作。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
寫作訓練要融入到平時的課堂,所以,教師要經常讓學生多動筆。如果學生寫的過于淺顯,那么學生也許是在應付作業,也許是對話題不感興趣。怎么教會學生寫呢?教師要讓學生讀課文、了解文意、感悟情感。當他們的內心深處有所感悟時,教師就抓住機會讓他們提起筆寫作,這時,即使教師沒有任何指點,學生也有可能會寫作好句段。正所謂“言為心聲”,“文以載道”,課堂上,教師講課析文時,要不辭辛苦、循循善誘,而當文本徹底走入學生的心靈后,學生的寫作愿望便油然而生。我們要讓學生成為好的讀者,給他們一把進入語言文字王國的金鑰匙,讓學生在通過學習和感悟優秀文學作品、學會寫作、寫出優秀的水平。
五、評
評價具有檢查、診斷、反饋、激勵、甄別和選拔等多種功能,其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賞識,而兒童這方面的需要更為強烈。著名教育評價專家斯塔佛爾姆也曾指出:“評價不在于證明,而在于改進。”所以我們應針對小學生的“崇師”特點,采用激勵式教育評價,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以上幾個方面能力的訓練,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互為基礎、相互促進的,密不可分一體化關系,聽說讀寫的一體化訓練,可以真正使小學生的語文素質得到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