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儒田
新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主要靠社會、學校、家庭的培養,在學校里的培養,主要是體現在課堂上。如何從語文課堂教學狀態中體現課堂德育的有效性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課堂教學主要由教學目標、學生、教師、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包括課堂紀律)五個子系統建構的。有效教學主張通過科學的觀察和測量來考察教學的效果,效益,效率,即科學的教學。有效的教學是有明確任務指向、學生參與性、最優化教學策略實施、促進學生深層理解、師生生命價值彰顯的教學。
如何讓教學狀態來體現課堂德育的有效性,是每個教育者需要思考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學亦不例外。我認為在語文構建上,能從課堂教學狀態中體現課堂德育的有效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要求全班學生經學習之后都應達到的預期要求;這一點基本和有效教學的有明確任務指向的教學是一致的。新課程小學語文和其他各科課程標準皆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制定課程目標。這一目標和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明確任務是有聯系的。比如課文與課文的學習比較,更能學習和理解文中的旨意,達到所定的三維目標,這一比較過程與學生的學習狀態聯系緊密,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何其芳的《一夜的工作》與列夫托爾斯泰《窮人》兩篇課文中,都描寫人物高尚的的品德,但所表達的情感是不相同的,《一夜的工作》是贊美的事周總理工作和生活的態度,而《窮人》是贊美的是人性的高尚,除此之外,有位學生大膽的聯想讓我吃驚,如果這些窮人生活在我們國家的現在,他們不會擔心生計,他們可以享受國民的低保和醫保以及補貼,維持溫飽是不成問題的。這是他在其它資料上查找的,把語文知識和中國的國情結合起來,把愛國的情感流露出來,將課堂變得有聲有色,讓我們的教學狀態變得顯而易見,也突出了課堂德育的有效性。
二、教學主體
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起主導作用,比如《新課標》提出了許多先進的教育理念,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應在這些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對學生進行教育。先進的教育理念要求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必須從服務學生出發;運用先進教育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努力創造學生可參與的環境,使傳授知識和發展智能統一起來,這種教學狀態是從教學過程中體現有效性的。這幾年的高效課堂也體現了這種理念,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授課,學生自主發言,主動性被調動起來,主動學習的習慣被激發出來,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盡管如此,有些同行這樣認為,高效課堂是為了尖子生更好,卻忽略了一些學習后進的學生的情感,體現不了教書育人的全面性,面向全體學生的人文主體性就發揮不出來,因此,不管是哪一種教學過程,都得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最大限度的重視學生的情感,有的放矢,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凸顯出來,真正達到課堂德育的有效性。
三、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主要包含在教材之中,但教材除了提供教學內容外,還規定了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所以,教材不等同于教學內容,教材包括三方面的資料:知識體系、背景材料和練習材料。教材也不等于教師上課時的講述。比如寫同一事物,用不同的句子寫出來,其感受是不一樣的,夏衍筆下的野草和白居易筆下的草是明顯的不同,“它為著向往陽光,為了達成它的生之意志……它的根往土壤里鉆,他的芽往地面上挺”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對孩子們造成的感受是不同的,從小草的生長意志和對小草生命的頑強體會,可讓學生走出課堂,與大自然交流,體會自然界的奧妙。這體現我們語文綜合性學習有效性目標達成的過程,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也是課堂德育有效性的體現。
四、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包括維持教學秩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注意的集中程度;組織教學與學習情境相一致程度;概括歸納結論的程度;布置作業和按時下課,這些教學狀態在不同程度上體現了課堂有效性,比如: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首先了解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需求,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變得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首先是要了解學生對什么感興趣,努力把學生最感興趣的對象轉化為綜合性資源,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并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其次關注、聯系學生的生活世界,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充分挖掘學生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的綜合性素材是有效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關鍵。再次,鼓勵學生們“動”起來。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它強調既動口又動手,既動腦有動情,身體力行,親歷體驗語文,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享受人類文化中的無窮樂趣。當然,引導學生全身心地參加是教師必須所要指導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和人生體驗。最后,綜合性學習的實施是多樣的,《語文標準》只是根據不同年齡階段提出了一些建議,帶有舉例性質,不必也不能遍舉,階段目標中的設定具有開放性,給學校、教材編者和學生留下很大的創造空間??傊?,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整個語文綜合性教學狀態中展示的是課堂德育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狀態是一個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它按照明確的教學目標,以恰當的教學方法,在有秩序的課堂紀律條件下,由教師、學生和教材等諸多因素構成一個交互性的活動體系。在這一活動體系中,課堂教學狀態系統還應跟系統外的教育環境和非教育環境緊密相連,形成一個具有不同層次、不同維度、不同作用的復雜結構體。教師和學生在這個復雜的結構系統中進行交互性的信息加工與交流,實現雙方心理結構的新的建構,同時也引起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因素及子系統的動態調整或相互變化。所以,整個語文教學狀態就是展現課堂德育有效性的過程。
備注:課題來源:本文是白銀市教育科學規劃“十二五”規劃一般課題研究成果,課題名稱是:《課改下的課堂教學設計實施與反思研究》
課題批號:BY[2013]G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