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瑋瑋+任雪平
摘 要:該文研究了安慶地區野生黃顙魚的雌性個體生殖力及其與各體征指標的關系。結果表明,個體絕對生殖力波動于1 347~17 482粒,絕對生殖力與體長、體重和凈體重呈線性相關,并對生殖期間的卵巢進行了組織學觀察。
關鍵詞:黃顙魚;個體生殖力;安慶地區
中圖分類號 S96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2-117-03
黃顙魚(Pelteobagrus fulvidraco)又名黃姑子、黃辣丁,屬鯰形目、鲿科、黃顙魚屬,是廣布我國淡水水系的常見經濟魚類,在安徽省主要分布于淮河及長江流域的主要湖泊及大小池沼[1];由于黃顙魚肉質鮮美,其人工養殖也受到了廣泛的重視。黃顙魚選種優化具有典型的地域特點,我國主要分布有黃顙魚、江黃顙魚(瓦氏黃顙魚)、岔尾黃顙魚、光澤黃顙魚4種,安慶地區主要分布種為黃顙魚和江黃顙魚[2],但是本地種的資源研究仍較少。為此,筆者選取安慶地區野生黃顙魚,對其雌性個體的懷卵量和個體生殖力進行了調查分析,旨在為地方種的資源保護和開發選育提供基礎資料。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試材料 黃顙魚于2013年5~8月采購自安慶集貿市場,為漁民所捕獲。隨機選取體色均勻,成熟度較好,卵巢發育為Ⅳ期的野生雌性黃顙魚共30尾,成魚用脊椎骨測年齡,均為1~2齡魚。全長為17.8~25.6cm,平均為21.65cm;體重為34.7~60.1g,平均為46.48g。
1.2 試驗方法 逐一對黃顙魚進行編號,測量全長、體長(L)、體重(W)、凈體重(W1)、性腺重(W2),成熟系數(G)、肥滿度(K)等指標。卵巢用Bouin's液固定,梯度酒精脫水,二甲苯透明,石蠟包埋。連續切片厚度為8~10μm。H-E染色,顯微鏡鏡檢并攝影,依據劉筠采用的鯉科魚類分期標準[3]對性腺進行分期,此期間大多卵巢處于Ⅳ期。生殖力的測定采取重量取樣法,用電子天平稱取1g卵粒作為計算生殖力的次級樣品,計算次級樣品中所有已沉積卵黃的卵粒數,推算全部懷卵量。成熟系數、肥滿度和個體生殖力(F)按以下公式計算:
成熟系數(GSI,簡作G)=性腺重/凈體重×100
肥滿度(K)=體重/體長3×100
體長相對生殖力(FL)=F/體長
體重相對生殖力(FW)=F/凈體重
用統計軟件Excel 2003進行相關數據的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個體絕對生殖力 個體絕對生殖力波動于1 347~17 482粒,平均為9 811.83粒,最高是最低的4.74倍。
2.1.1 絕對生殖力(F)與體長(L)的關系 絕對生殖力與體長呈直線相關(圖1),即絕對生殖力隨魚體長的增加而增強。其與體長的回歸方程為:
F=1794.8L-23707
即魚體每增加1cm的體長,個體絕對生殖力增加1 794.8粒。
2.1.2 個體絕對生殖力與體重的關系 個體絕對生殖力與魚體的重也呈直線相關(圖2),即個體絕對生殖力隨著魚體重的增加而有規律地增長。其線性方程為:
F=632.31W-18511
即每增加1g魚體重,個體絕對生殖力增加632.31粒。
2.1.3 個體絕對生殖力與凈體重的關系 個體絕對生殖力與魚體的凈重具有直線相關性,擬合方程為F=751.28W1-16621(圖3)。
2.2 相對生殖力 個體體長相對生殖力(FL)的波動范圍為87.47~956.59粒,平均為542.75粒;個體的體重相對生殖力(FW)的范圍為39.04~351.9粒,平均為220.75粒。
2.3 個體生殖力與成熟系數的關系 安慶地區野生黃顙魚的成熟系數為10~19,其個體絕對生殖力、體長相對生殖力(FL)及體重相對生殖力(FW),相對于成熟系數在一定范圍內波動。
2.4 黃顙魚卵巢發育的形態學研究 黃顙魚的左右卵巢成對位于鰾和腎臟的腹面,呈長囊狀,前端稍大,后端較尖小,左右卵巢在后方相連[4]。黃顙魚因產地不同性成熟年齡有所差異。華南為l~2齡。華中為2~3齡,華北和東北為3~4齡[5-6]。黃顙魚的產卵期為每年的5~8月份,根據對30尾雌黃顙魚的解剖及卵巢切片觀察,其中5月平均成熟系數為13.7%(圖4A),可見卵母細胞已經發育成熟,核位于細胞中央;6、7月分別為17.4%(圖4B)和17.6%(圖4C),卵母細胞核偏位,胞質中開始充滿卵黃;8月份下降至11%(圖4D),開始出現大量卵母細胞排空之后的濾泡。
3 結論與討論
魚類的個體生殖力一般和體長、體重有很高的相關性。個體絕對生殖力一般與體長和體重呈線性相關,如紅鰭原鲌[8];而小黃魚的個體生殖力與體長呈冪函數相關,和體重呈線性相關[9]。因此,在進行魚類生殖力相關性研究時,應采取多種相關性擬合函數,通過判別分析,選取相關度最高的擬合。安慶地區野生黃顙魚的個體絕對生殖力與體長、體重、凈體重都呈線性相關,而其成熟度與絕對生殖力及相對生殖力都未呈線性關系,僅在一定范圍內波動。
鄒社校等通過對太湖黃顙魚研究發現,雌雄黃顙魚性成熟年齡相同,年齡在2齡以上,體長在12cm以上的個體,均已達到性成熟;繁殖力較高的年齡是3~4齡,體長15~25cm的個體[10]。洞庭湖黃顙魚產卵的頂峰時期位于2~3齡的6月[1],這與安慶地區的野生黃顙魚有一定的相似性。對于黃顙魚的產卵類型,目前看法還不一致,對嘉陵江瓦氏黃顙魚[11]及洞庭湖黃顙魚的研究認為,黃顙魚為一次產卵類型,但是江西本地黃顙魚[12]被認為是多次產卵類型。安慶本地黃顙魚生殖周期的峰值出現在5~8月,在產卵類型上同洞庭湖黃顙魚,但是在8月采到的樣本的卵巢中發現了繼續發育的卵細胞,因此其也具有多次產卵的組織學結構。
參考文獻
[1]代應貴,陳毅峰.清水江的魚類區系及生態類型[J].生態學雜志,2007,26(5):682-687.
[2]劉世平.鄱陽湖黃顙魚生物學研究[J].動物學雜志,1997,32(4):10-15.
[3]劉筠.中國養殖魚類繁殖生理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93:22-40.
[4]劉文斌,張宣杰.黃顙魚的卵巢發育和周年變化[J].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03,26(2):73-78.
[5]王令玲,仇潛如,鄒世平,等.黃顙魚胚胎和胚胎發育的觀察研究[J].淡水漁業,1989:9-11.
[6]陳永,魏剛.瓦氏黃顙魚胚胎發育的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1995,17(5):414-418.
[7]楊廣,劉金蘭,白冬清,等.繁殖季節黃顙魚的性腺特征[J].淡水漁業,2005,35(6):31-34.
[8]馮廣朋,謝從新,李鐘杰,等.湖北牛山湖紅鰭原魚白的個體生殖力[J].水利漁業,2006,26(2):42-43.
[9]水柏年.小黃魚的個體生殖力及其變化的研究[J].浙江海洋學院院報(自然科學版),2000,19(1):58-69.
[10]鄒社校,譚北平.太湖黃顙魚生物學和漁業的初步分析[J].四川畜牧獸醫學院學報,1998,12(1):36-41.
[11]陳永,魏剛.瓦氏黃顙魚胚胎發育的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1995,17(5):414-418.
[12]胡成鈺.繁殖季節黃顙魚性腺研究[J].江西科學,1993,11(3):159-163.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該文研究了安慶地區野生黃顙魚的雌性個體生殖力及其與各體征指標的關系。結果表明,個體絕對生殖力波動于1 347~17 482粒,絕對生殖力與體長、體重和凈體重呈線性相關,并對生殖期間的卵巢進行了組織學觀察。
關鍵詞:黃顙魚;個體生殖力;安慶地區
中圖分類號 S96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2-117-03
黃顙魚(Pelteobagrus fulvidraco)又名黃姑子、黃辣丁,屬鯰形目、鲿科、黃顙魚屬,是廣布我國淡水水系的常見經濟魚類,在安徽省主要分布于淮河及長江流域的主要湖泊及大小池沼[1];由于黃顙魚肉質鮮美,其人工養殖也受到了廣泛的重視。黃顙魚選種優化具有典型的地域特點,我國主要分布有黃顙魚、江黃顙魚(瓦氏黃顙魚)、岔尾黃顙魚、光澤黃顙魚4種,安慶地區主要分布種為黃顙魚和江黃顙魚[2],但是本地種的資源研究仍較少。為此,筆者選取安慶地區野生黃顙魚,對其雌性個體的懷卵量和個體生殖力進行了調查分析,旨在為地方種的資源保護和開發選育提供基礎資料。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試材料 黃顙魚于2013年5~8月采購自安慶集貿市場,為漁民所捕獲。隨機選取體色均勻,成熟度較好,卵巢發育為Ⅳ期的野生雌性黃顙魚共30尾,成魚用脊椎骨測年齡,均為1~2齡魚。全長為17.8~25.6cm,平均為21.65cm;體重為34.7~60.1g,平均為46.48g。
1.2 試驗方法 逐一對黃顙魚進行編號,測量全長、體長(L)、體重(W)、凈體重(W1)、性腺重(W2),成熟系數(G)、肥滿度(K)等指標。卵巢用Bouin's液固定,梯度酒精脫水,二甲苯透明,石蠟包埋。連續切片厚度為8~10μm。H-E染色,顯微鏡鏡檢并攝影,依據劉筠采用的鯉科魚類分期標準[3]對性腺進行分期,此期間大多卵巢處于Ⅳ期。生殖力的測定采取重量取樣法,用電子天平稱取1g卵粒作為計算生殖力的次級樣品,計算次級樣品中所有已沉積卵黃的卵粒數,推算全部懷卵量。成熟系數、肥滿度和個體生殖力(F)按以下公式計算:
成熟系數(GSI,簡作G)=性腺重/凈體重×100
肥滿度(K)=體重/體長3×100
體長相對生殖力(FL)=F/體長
體重相對生殖力(FW)=F/凈體重
用統計軟件Excel 2003進行相關數據的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個體絕對生殖力 個體絕對生殖力波動于1 347~17 482粒,平均為9 811.83粒,最高是最低的4.74倍。
2.1.1 絕對生殖力(F)與體長(L)的關系 絕對生殖力與體長呈直線相關(圖1),即絕對生殖力隨魚體長的增加而增強。其與體長的回歸方程為:
F=1794.8L-23707
即魚體每增加1cm的體長,個體絕對生殖力增加1 794.8粒。
2.1.2 個體絕對生殖力與體重的關系 個體絕對生殖力與魚體的重也呈直線相關(圖2),即個體絕對生殖力隨著魚體重的增加而有規律地增長。其線性方程為:
F=632.31W-18511
即每增加1g魚體重,個體絕對生殖力增加632.31粒。
2.1.3 個體絕對生殖力與凈體重的關系 個體絕對生殖力與魚體的凈重具有直線相關性,擬合方程為F=751.28W1-16621(圖3)。
2.2 相對生殖力 個體體長相對生殖力(FL)的波動范圍為87.47~956.59粒,平均為542.75粒;個體的體重相對生殖力(FW)的范圍為39.04~351.9粒,平均為220.75粒。
2.3 個體生殖力與成熟系數的關系 安慶地區野生黃顙魚的成熟系數為10~19,其個體絕對生殖力、體長相對生殖力(FL)及體重相對生殖力(FW),相對于成熟系數在一定范圍內波動。
2.4 黃顙魚卵巢發育的形態學研究 黃顙魚的左右卵巢成對位于鰾和腎臟的腹面,呈長囊狀,前端稍大,后端較尖小,左右卵巢在后方相連[4]。黃顙魚因產地不同性成熟年齡有所差異。華南為l~2齡。華中為2~3齡,華北和東北為3~4齡[5-6]。黃顙魚的產卵期為每年的5~8月份,根據對30尾雌黃顙魚的解剖及卵巢切片觀察,其中5月平均成熟系數為13.7%(圖4A),可見卵母細胞已經發育成熟,核位于細胞中央;6、7月分別為17.4%(圖4B)和17.6%(圖4C),卵母細胞核偏位,胞質中開始充滿卵黃;8月份下降至11%(圖4D),開始出現大量卵母細胞排空之后的濾泡。
3 結論與討論
魚類的個體生殖力一般和體長、體重有很高的相關性。個體絕對生殖力一般與體長和體重呈線性相關,如紅鰭原鲌[8];而小黃魚的個體生殖力與體長呈冪函數相關,和體重呈線性相關[9]。因此,在進行魚類生殖力相關性研究時,應采取多種相關性擬合函數,通過判別分析,選取相關度最高的擬合。安慶地區野生黃顙魚的個體絕對生殖力與體長、體重、凈體重都呈線性相關,而其成熟度與絕對生殖力及相對生殖力都未呈線性關系,僅在一定范圍內波動。
鄒社校等通過對太湖黃顙魚研究發現,雌雄黃顙魚性成熟年齡相同,年齡在2齡以上,體長在12cm以上的個體,均已達到性成熟;繁殖力較高的年齡是3~4齡,體長15~25cm的個體[10]。洞庭湖黃顙魚產卵的頂峰時期位于2~3齡的6月[1],這與安慶地區的野生黃顙魚有一定的相似性。對于黃顙魚的產卵類型,目前看法還不一致,對嘉陵江瓦氏黃顙魚[11]及洞庭湖黃顙魚的研究認為,黃顙魚為一次產卵類型,但是江西本地黃顙魚[12]被認為是多次產卵類型。安慶本地黃顙魚生殖周期的峰值出現在5~8月,在產卵類型上同洞庭湖黃顙魚,但是在8月采到的樣本的卵巢中發現了繼續發育的卵細胞,因此其也具有多次產卵的組織學結構。
參考文獻
[1]代應貴,陳毅峰.清水江的魚類區系及生態類型[J].生態學雜志,2007,26(5):682-687.
[2]劉世平.鄱陽湖黃顙魚生物學研究[J].動物學雜志,1997,32(4):10-15.
[3]劉筠.中國養殖魚類繁殖生理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93:22-40.
[4]劉文斌,張宣杰.黃顙魚的卵巢發育和周年變化[J].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03,26(2):73-78.
[5]王令玲,仇潛如,鄒世平,等.黃顙魚胚胎和胚胎發育的觀察研究[J].淡水漁業,1989:9-11.
[6]陳永,魏剛.瓦氏黃顙魚胚胎發育的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1995,17(5):414-418.
[7]楊廣,劉金蘭,白冬清,等.繁殖季節黃顙魚的性腺特征[J].淡水漁業,2005,35(6):31-34.
[8]馮廣朋,謝從新,李鐘杰,等.湖北牛山湖紅鰭原魚白的個體生殖力[J].水利漁業,2006,26(2):42-43.
[9]水柏年.小黃魚的個體生殖力及其變化的研究[J].浙江海洋學院院報(自然科學版),2000,19(1):58-69.
[10]鄒社校,譚北平.太湖黃顙魚生物學和漁業的初步分析[J].四川畜牧獸醫學院學報,1998,12(1):36-41.
[11]陳永,魏剛.瓦氏黃顙魚胚胎發育的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1995,17(5):414-418.
[12]胡成鈺.繁殖季節黃顙魚性腺研究[J].江西科學,1993,11(3):159-163.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該文研究了安慶地區野生黃顙魚的雌性個體生殖力及其與各體征指標的關系。結果表明,個體絕對生殖力波動于1 347~17 482粒,絕對生殖力與體長、體重和凈體重呈線性相關,并對生殖期間的卵巢進行了組織學觀察。
關鍵詞:黃顙魚;個體生殖力;安慶地區
中圖分類號 S96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2-117-03
黃顙魚(Pelteobagrus fulvidraco)又名黃姑子、黃辣丁,屬鯰形目、鲿科、黃顙魚屬,是廣布我國淡水水系的常見經濟魚類,在安徽省主要分布于淮河及長江流域的主要湖泊及大小池沼[1];由于黃顙魚肉質鮮美,其人工養殖也受到了廣泛的重視。黃顙魚選種優化具有典型的地域特點,我國主要分布有黃顙魚、江黃顙魚(瓦氏黃顙魚)、岔尾黃顙魚、光澤黃顙魚4種,安慶地區主要分布種為黃顙魚和江黃顙魚[2],但是本地種的資源研究仍較少。為此,筆者選取安慶地區野生黃顙魚,對其雌性個體的懷卵量和個體生殖力進行了調查分析,旨在為地方種的資源保護和開發選育提供基礎資料。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試材料 黃顙魚于2013年5~8月采購自安慶集貿市場,為漁民所捕獲。隨機選取體色均勻,成熟度較好,卵巢發育為Ⅳ期的野生雌性黃顙魚共30尾,成魚用脊椎骨測年齡,均為1~2齡魚。全長為17.8~25.6cm,平均為21.65cm;體重為34.7~60.1g,平均為46.48g。
1.2 試驗方法 逐一對黃顙魚進行編號,測量全長、體長(L)、體重(W)、凈體重(W1)、性腺重(W2),成熟系數(G)、肥滿度(K)等指標。卵巢用Bouin's液固定,梯度酒精脫水,二甲苯透明,石蠟包埋。連續切片厚度為8~10μm。H-E染色,顯微鏡鏡檢并攝影,依據劉筠采用的鯉科魚類分期標準[3]對性腺進行分期,此期間大多卵巢處于Ⅳ期。生殖力的測定采取重量取樣法,用電子天平稱取1g卵粒作為計算生殖力的次級樣品,計算次級樣品中所有已沉積卵黃的卵粒數,推算全部懷卵量。成熟系數、肥滿度和個體生殖力(F)按以下公式計算:
成熟系數(GSI,簡作G)=性腺重/凈體重×100
肥滿度(K)=體重/體長3×100
體長相對生殖力(FL)=F/體長
體重相對生殖力(FW)=F/凈體重
用統計軟件Excel 2003進行相關數據的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個體絕對生殖力 個體絕對生殖力波動于1 347~17 482粒,平均為9 811.83粒,最高是最低的4.74倍。
2.1.1 絕對生殖力(F)與體長(L)的關系 絕對生殖力與體長呈直線相關(圖1),即絕對生殖力隨魚體長的增加而增強。其與體長的回歸方程為:
F=1794.8L-23707
即魚體每增加1cm的體長,個體絕對生殖力增加1 794.8粒。
2.1.2 個體絕對生殖力與體重的關系 個體絕對生殖力與魚體的重也呈直線相關(圖2),即個體絕對生殖力隨著魚體重的增加而有規律地增長。其線性方程為:
F=632.31W-18511
即每增加1g魚體重,個體絕對生殖力增加632.31粒。
2.1.3 個體絕對生殖力與凈體重的關系 個體絕對生殖力與魚體的凈重具有直線相關性,擬合方程為F=751.28W1-16621(圖3)。
2.2 相對生殖力 個體體長相對生殖力(FL)的波動范圍為87.47~956.59粒,平均為542.75粒;個體的體重相對生殖力(FW)的范圍為39.04~351.9粒,平均為220.75粒。
2.3 個體生殖力與成熟系數的關系 安慶地區野生黃顙魚的成熟系數為10~19,其個體絕對生殖力、體長相對生殖力(FL)及體重相對生殖力(FW),相對于成熟系數在一定范圍內波動。
2.4 黃顙魚卵巢發育的形態學研究 黃顙魚的左右卵巢成對位于鰾和腎臟的腹面,呈長囊狀,前端稍大,后端較尖小,左右卵巢在后方相連[4]。黃顙魚因產地不同性成熟年齡有所差異。華南為l~2齡。華中為2~3齡,華北和東北為3~4齡[5-6]。黃顙魚的產卵期為每年的5~8月份,根據對30尾雌黃顙魚的解剖及卵巢切片觀察,其中5月平均成熟系數為13.7%(圖4A),可見卵母細胞已經發育成熟,核位于細胞中央;6、7月分別為17.4%(圖4B)和17.6%(圖4C),卵母細胞核偏位,胞質中開始充滿卵黃;8月份下降至11%(圖4D),開始出現大量卵母細胞排空之后的濾泡。
3 結論與討論
魚類的個體生殖力一般和體長、體重有很高的相關性。個體絕對生殖力一般與體長和體重呈線性相關,如紅鰭原鲌[8];而小黃魚的個體生殖力與體長呈冪函數相關,和體重呈線性相關[9]。因此,在進行魚類生殖力相關性研究時,應采取多種相關性擬合函數,通過判別分析,選取相關度最高的擬合。安慶地區野生黃顙魚的個體絕對生殖力與體長、體重、凈體重都呈線性相關,而其成熟度與絕對生殖力及相對生殖力都未呈線性關系,僅在一定范圍內波動。
鄒社校等通過對太湖黃顙魚研究發現,雌雄黃顙魚性成熟年齡相同,年齡在2齡以上,體長在12cm以上的個體,均已達到性成熟;繁殖力較高的年齡是3~4齡,體長15~25cm的個體[10]。洞庭湖黃顙魚產卵的頂峰時期位于2~3齡的6月[1],這與安慶地區的野生黃顙魚有一定的相似性。對于黃顙魚的產卵類型,目前看法還不一致,對嘉陵江瓦氏黃顙魚[11]及洞庭湖黃顙魚的研究認為,黃顙魚為一次產卵類型,但是江西本地黃顙魚[12]被認為是多次產卵類型。安慶本地黃顙魚生殖周期的峰值出現在5~8月,在產卵類型上同洞庭湖黃顙魚,但是在8月采到的樣本的卵巢中發現了繼續發育的卵細胞,因此其也具有多次產卵的組織學結構。
參考文獻
[1]代應貴,陳毅峰.清水江的魚類區系及生態類型[J].生態學雜志,2007,26(5):682-687.
[2]劉世平.鄱陽湖黃顙魚生物學研究[J].動物學雜志,1997,32(4):10-15.
[3]劉筠.中國養殖魚類繁殖生理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93:22-40.
[4]劉文斌,張宣杰.黃顙魚的卵巢發育和周年變化[J].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03,26(2):73-78.
[5]王令玲,仇潛如,鄒世平,等.黃顙魚胚胎和胚胎發育的觀察研究[J].淡水漁業,1989:9-11.
[6]陳永,魏剛.瓦氏黃顙魚胚胎發育的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1995,17(5):414-418.
[7]楊廣,劉金蘭,白冬清,等.繁殖季節黃顙魚的性腺特征[J].淡水漁業,2005,35(6):31-34.
[8]馮廣朋,謝從新,李鐘杰,等.湖北牛山湖紅鰭原魚白的個體生殖力[J].水利漁業,2006,26(2):42-43.
[9]水柏年.小黃魚的個體生殖力及其變化的研究[J].浙江海洋學院院報(自然科學版),2000,19(1):58-69.
[10]鄒社校,譚北平.太湖黃顙魚生物學和漁業的初步分析[J].四川畜牧獸醫學院學報,1998,12(1):36-41.
[11]陳永,魏剛.瓦氏黃顙魚胚胎發育的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1995,17(5):414-418.
[12]胡成鈺.繁殖季節黃顙魚性腺研究[J].江西科學,1993,11(3):159-163.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