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珺嫦
(河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河南鄭州 450002)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經濟地理學》課程優化研究
黃珺嫦
(河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河南鄭州 450002)
分析了經濟地理學在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中的定位,對改革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經濟地理學 教學優化
2012年9月,教育部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把原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拆分為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和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簡稱“地城專業”)拆分出來后,提出了更明確的培養目標,要求培養掌握地理學、經濟學、管理學、城鄉規劃等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城鄉規劃設計、土地資源利用和規劃、旅游資源規劃等專業基本技能,熟悉資源與環境、城鄉規劃有關政策和法規,了解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領域發展動態,能夠從事城鄉規劃設計、城建管理、土地規劃和管理、旅游規劃和開發及相關領域工作中的高級應用型人才[1]。經濟地理學是地城專業的主干課程,在新的專業定位和社會要求下,教學定位必然要重新確定。
經濟地理學是高等院校地理教學指導委員會審訂的地理專業的三大主干課程之一,是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其教學必須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適應21世紀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適應地理學教學改革的整體要求,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實踐。以培養學生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與嚴謹的科學態度,培養創造性與復合型人才為課程教學的目標。

表1 教學內容及課時分配
地城專業是地理科學的二級學科,屬于應用地理學,河南農業大學經濟地理學是在第4學期開設,前期先導課程為自然地理學、宏微觀經濟學,后續課程主要有區域分析與規劃,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屬于重要的基礎課,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從專業的背景看,地城專業是在地理學背景下,以地理環境、區域和經濟發展、公共管理等為基礎的,因此經濟地理學在地城專業的教學目的和任務是通過運用多種理論思維和實踐視野,讓學生正確認識經濟地理學的學科屬性和基本范疇,掌握經濟活動的“區域綜合、空間差別和空間分異”等空間性質,能夠對社會經濟的空間內涵與過程進行動態分析,熟悉學科的演化過程與發展特點,了解當代經濟地理學的熱點領域及其相關研究方法。
經濟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經濟活動的空間分異規律、形成機理、調控措施系統,以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為特色。本課程由經濟活動區位、經濟活動區域分析、經濟活動全球化3篇組成。經濟地理學是一門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基于經濟地理學這一學科特征,本課程的教學不僅應服務于學生的經濟地理學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培養,而且要幫助學生認識全球化、信息化背景條件下,區域間分工與合作的新形態、新規律,具備進行現實區域經濟活動空間布局特征歸納、企業區位優化分析的能力[2]。

表2 評分標準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經濟地理學基本理論,區域經濟地理的相關理論和經濟全球化理論,本課程尤其強調學生理解空間區位、集聚擴散、區域組織和結構演變等重要基礎點,注重將經濟地理學理論教學與具體區域、具體產業的發展分析相結合,注重探索全球化背景下,區域謀求內涵型科學發展的空間政策選擇。
以河南農業大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為例,經濟地理學課程教學計劃為 56學時,分為28學時課堂教學和28學時的實驗課程,教學內容及課時分配見表1。
如何培養學生對經濟地理學的興趣關鍵在于第一堂課的設計。首先,經濟地理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緊密,如零售業區位論、企業空間的演變、不同產業的經濟全球化分析等涉及日常所見所聞,如何將這種感知引申到經濟地理的學習中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是第一堂課必須注意的;其次,學生現在非常關注學科的實用性,在第一堂課時應該結合實際,對學生講述學好經濟地理學將來對自身的好處。
經濟地理學是一門理論聯系實際,經濟學和地理學交融的交叉學科,光有理論的講解很容易使學生脫離實際,難以理解,而實驗課程是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綜合分析、聯系實際能力的關鍵。本人在教學時,實驗課程設置為有針對性的調研和作業,由學生課后分組完成,時間安排在第五章、第八章和第十一章教學完成后。實驗一是對跨國公司的區位分析,在學習一到五章經濟活動區位的基礎知識后,利用學習的知識點任選一跨國公司分析其區位的優劣。實驗二是區域空間結構及區位優劣勢分析,任選一城市,利用六到八章的知識點分析其區位優劣。實驗三是在最后三章的基礎上,任選一產業,分析其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全書學習后,做實驗四,從經濟地理學的角度分析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和機遇。這樣,微觀、中觀、宏觀層面學習后,都分別有對應的實驗課程,能夠讓學生很快的把理論知識和實際情況聯系到一起。
實習課程內容安排后,還需要保證學生的完成質量。建議以小組(5人一組)為單位,將每個班分為6組;小組長在學習中起到組織者的作用,其主要職責是組合和分派資料收集、論點分析、PPT制作等。指導教師課堂上強調工作中的關鍵點和注意事項,并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答疑;組成由每組同學代表組成的師生評審團,每組派1位學生上臺講述PPT,由評審團按照表2的評分標準進行打分,教師對各組的作業進行講評,最后實驗課成績由打分成績和教師綜合評判。
(1)教師要不斷地拓展自己各方面的知識,地理學、經濟學、地理技術科學等相關知識都需要了解。(2)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將學科的最新思想融入到課程的教學中。(3)教師要把自己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充分利用案例教學、視頻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尤其要重視實驗教學,立足于專業的基礎和資源,逐漸形成自身的特色和優勢。
[1]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S].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2.
[2]黃 珺 嫦,蔚霖,張亞麗.參與式教學法在經濟地理學中的嘗試[J].科學之友,2010,25(4),25-27.
黃珺嫦(1984—),女,江西銅鼓人,講師,碩士,從事經濟地理的教學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