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碧海
新時期教師如何踐行愛國主義
◎劉碧海
文章提出并分析了自新時期以來,愛國主義在一些人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中出現的三方面問題。論證了新時期教師踐行愛國主義,要從認清形勢,努力積聚愛國主義的正能量,愛崗敬業,以實際行動報效國家等四方面做起。
愛國主義 價值觀 報效國家
愛國主義是國家和民族對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是一種對祖國的強烈和真摯的情感,一種愿為祖國勇于擔當和奉獻的精神,它是維護民族團結、凝聚民族力量的紐帶,是一個國家、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力量源泉。
同樣,愛國主義也是流淌在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血脈中的基因,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無數中華兒女為著祖國的強盛和安危,辛勤勞作,奔走呼號,拋灑熱血,無私奉獻,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是中華民族綿延不絕、不斷走向輝煌的堅強支撐。既有奉行“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高尚精神的林則徐,也有“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還有許多在平凡崗位上取得不平凡業績的勞模,他們是我們踐行愛國主義的榜樣,永遠溫暖著我們的心靈,激勵著我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新時期以來,中國的社會結構深刻變動,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和道德觀念等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愛國主義在一些人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中出現了一些與黨和國家倡導的主流不和諧的音符。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功利化。功利化的愛國主義集中表現在體育比賽等方面,多數人特別在乎表面的榮耀和名次,勝則傲氣十足,敗則垂頭喪氣,認為是有辱國格。而在教育、文化等領域,卻很少有人關注目前我國還相對比較落后的狀況。人們只關心高考升學率和學生文化課水平,很少注意到學生自身應該具備什么素質。
二是妄自菲薄。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一些人看不到中國發展的巨大進步和復興中國夢的美好愿景,更不愿為之而做艱苦細致的工作,老是覺得一切都是國外的好,無論是政治制度、公民福利,還是自然環境,都比中國要強,于是千方百計花大價錢,把子女送到國外接受教育,甚至費盡力氣出國定居。
三是盲目沖動。在和平與發展的世界大趨勢下,中國的復興之路不可能永遠是平平坦坦的,肯定還會遇到阻撓、破壞、磨擦和沖突。此時,一些人以為強硬和極端行為就是“愛國”,于是以愛國之名煽動社會不滿情緒,打砸外資或中外合資商店和商品,制造混亂,渾水摸魚,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這種行為,超越了法律底線,損害了國家形象,只能使親者痛,仇者快,玷污了愛國主義這個光輝的詞語。
真正愛國的教師,應當明確地認識到,愛國并非一時的口號和激情,而是要從實際出發,從本職做起,踏踏實實地踐行愛國主義精神,立志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美好,把愛國主義情感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的動力,用自己的才干為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增添力量。
新時期,教師踐行愛國主義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不同的歷史時期賦予其不同的內涵和特征。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在廣大公民中大力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具有深遠意義的。當前,我們已進入全力打造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和基礎,發展更需要穩定的環境。邁上復興之路的中國人民怕的就是動蕩,求的就是穩定,盼的就是世界和平。但在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大背
景下,我國依然面臨著復雜的國際環境,存在著不確定的因素。因此,有責任感的教師,應當把愛國熱情和科學理性結合起來,用和平的方式表達愛國訴求,將愛國之志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報國行動,使之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
愛崗敬業,是指恪盡職守、熱愛勞動、樂于奉獻,這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是職業道德的基本要素。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就是激勵人們在本職工作中踏踏實實地敬業奉獻,實現人生價值和遠大理想。教師應當把實現中國夢的遠大理想融化到自己的工作中,辛勤勞動,勇于奉獻。
愛崗敬業,要勤于學習實踐,成為本職崗位上的行家里手。學習提升境界,實踐鑄就偉業。在知識不斷更新、科技高度發達、分工日益精細的時代,如果不加強學習,與時俱進,必然會出現知識老化、技能落后的現象。因此要跟蹤時代前沿,提升自我,加快教學創新步伐,鞏固并不斷擴大創新成果,為教育的發展振興持續不懈地貢獻聰明才智,這是每一位教師的光榮使命。學習呼秀珍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把學習作為一種需要,一種精神,努力掌握本職工作所需的最新理論和技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潛力,用實際行動為國家的振興爭光添彩。
愛崗敬業,需要發揚實干精神?!皩崿F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照務`國,實干興邦?!绷暯娇倳涍@句話可謂語重心長。成功源于實干,禍患始于空談,空談歷來是治國理政的大忌。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用他一生的實干事跡,向我們闡釋了什么是實干興國,實干為國。
愛崗敬業,需要發揚奉獻精神。譚千秋老師在多年如一日的繁忙工作中,恪盡職守,無私奉獻,始終將個人理想與教育振興緊密聯系在一起,矢志不渝地將教育事業作為報效祖國的舞臺,無論在班主任崗位上,還是在教學崗位上都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全身心投入。在災難來臨的時候,他用自己的生命闡釋了奉獻兩個字的崇高內涵。還有為救學生,犧牲了自己雙腿的張麗莉老師,也是奉獻精神的楷模。
在我們教育行業里,還有很多愛崗敬業的教師。他們為了國家的教育事業,付出了青春年華。在教學任務面前,體現出刻苦耐勞無私奉獻的精神;在艱苦的工作環境中,他們笑對學生,迎接挑戰;面對領導家長的期盼,他們把一腔熱心化作為學校和教育事業竭誠奉獻的永恒動力,他們是當今時代在平凡崗位上體現愛國情懷的最可愛的人。
中華民族在悠久的歷史中,形成了在對待祖國的態度問題上愛憎分明、講風骨、重氣節的愛國主義傳統。愛國主義的這種揚善抑惡作用,經過千百年來億萬人的踐行、發揚和光大,日漸理論化、規范化,最終成為人們判斷行為善惡、是非、榮辱的道德標準。
遵守社會公德,就要與人為善,善待學生,善待社會,才能獲得學生的理解和信任,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愉悅地生活和工作。對學生要真誠,要有一顆愛心,真心,真正去善待他們,樂于幫助學生,才能保持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師生友好相處,團結互助,關系才能和諧穩定。
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親切接見某工兵團“雷鋒連”指導員謝正誼,對他說:“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你們要做雷鋒精神的種子,把雷鋒精神廣播在祖國大地上。”雷鋒把克己奉公服務人民作為自己的人生價值,立志做一顆螺絲釘,永遠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我們既要學習雷鋒“忠誠于黨、熱愛祖國,愛崗敬業、盡職盡責”的精神,更要學習雷鋒克己奉公、服務人民的無私胸懷。在學校里,每個教師都會面臨一些誘惑和困惑,因此要學習雷鋒熱心服務、無私奉獻的精神,理清“私利”與“公利”的關系,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
再崇高的精神,如果缺乏化大為小的傳承播撒,也只是空洞的理念;再恒遠的價值目標,如果沒有每個人的奮力以求,也會變得遙不可及。戰爭時期的愛國主義形式則是為了提高士氣,并使士兵因此奮戰。和平時期的愛國主義,則以公民對國家的貢獻來衡量其愛國程度。除了保家衛國,駐守邊疆的軍人之外,大部分人都只能從身邊小事做起,來體現自己的報國之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踐行愛國主義,教師就要將愛國主義精神內化于教學生活深處,落腳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古人說得好,“人人皆可以為堯舜”。愛國主義精神的培育具體而微,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發揚釘釘子精神,圖難于易,聚焦于小,久久為功,才能積小成為大成,化量變為質變,以良好的社會風貌譜寫踐行愛國主義的時代新篇。
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習近平總書記引用了三句詩“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薄伴L風破浪會有時”,將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鑄于百余年中國滄桑巨變的歷史圖景,展現于幾代人為民族復興而奮斗的艱辛歷程,令人感慨,令人奮進。如今,歷史的接力棒已經交到我們這一代人手中,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們在無比驕傲和自豪的同時,勿忘昨天的苦難與輝煌,無愧今天的責任與使命,不負明天的夢想與追求。更加美好的中國,要靠億萬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要靠我們每一個人不懈奮斗,才能真正成為現實。
(作者單位:陜西省興平市南郊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