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理
摘 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必修課和核心課程。由于課程內容的理論性較強,對于??茖W校學生而言,學習難度較大,因此有必要進行教學改革,構建有效的教學體系,以此進一步增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概論課” 教學改革 初探
中圖分類號:G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a)-0131-01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05”方案設置的必修課之一,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課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發(fā)揮著主渠道作用。
1 ??茖W?!陡耪摗氛n教學面臨的挑戰(zhàn)
由于當前國內的??茖W校均按照教育部“05”方案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有《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三門課,而教材則統(tǒng)一采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統(tǒng)編教材,部分院校該門課程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等也照搬本科院校,但學時卻沒有本科院校多,實踐教學更是處于“應付檢查”階段。因此,《概論》課教學存在一些問題,也面臨著較大的挑戰(zhàn)。
1.1 課程教學內容較多,涉及知識面較廣
由于《概論》課教材為本科、??平y(tǒng)一教材,而專科學校的學時則比本科少,再加之教材本身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軍事、民族、外交等學科,內容相當廣泛。課程內容遠遠超出了部分??茖W校教師的既有知識儲備,尤其對于年輕教師而言,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具備駕馭該課程的知識和能力,因此,講授這門課對于年輕教師是一種較大的挑戰(zhàn)。此外,對于??茖W校的學生而言,由于其本身對思政課缺乏興趣,加之這么龐大的內容體系和較多的學時(有的學校每周開設4學時),無疑增加了其學習的難度,降低了學習興趣。
1.2 該課程的理論較性,教材中的案例較少
本課程主要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黨的理論、方針、政策,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理論性較強,學生了解起來較為困難。再加上一些教師“照本宣科”,無法將抽象的理論變?yōu)樯鷦拥陌咐瑹o法真正做到“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因此,如何使學生對課程所講理論愿意聽、真正信,又是《概論》課教學過程中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
1.3 該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其他課程部分內容交叉重復
有些內容在其他課程中也有論述,如何避免重復“炒冷飯”,讓學生感到課程的新意,是該課程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如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中有論述,在《概論》課中還會講到,當然還有《形勢與政策》教育中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盡管各有不同的側重點,但如何讓學生體會到新意,則需要每一位老師統(tǒng)籌考慮。
2 《概論》課教學改革的背景
2.1 為了貫徹中宣部、教育部的相關文件精神
為了提高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中宣部、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中,提出“要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認真探索專題講授、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為此,許多高校都進行了相應的教學改革,改革也取得了較大的成果。
2.2 為了適應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
高職高專院校以培養(yǎng)從事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根據(jù)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要求,課程教學必須以基本素質和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知識、能力、素質同步提升。公共政治課也不能例外,因此《概論》課的教學改革將有利于培養(yǎng)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2.3 為了解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面對新的變化和新的情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還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學科建設基礎比較薄弱,課程內容重復,教材質量參差不齊,教學方式方法比較單一,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不強。教師隊伍數(shù)量不足,素質有待提高。一些學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管理不到位的情況。
3 《概論》課有效教學體系的構建
3.1 實行專題式教學
通過專題式教學,可以實現(xiàn)由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緊緊圍繞本課程所涉及的理論重點、難點及社會熱點問題擬定專題,并根據(jù)時代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從而凸顯該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和現(xiàn)實性。通過專題式教學還可以化解《概論》課內容廣泛性與教師知識結構專業(yè)性的沖突。通過整合教育教學資源,實現(xiàn)不同專業(yè)教師的分工合作,思政課教師可以根據(jù)自身專業(yè)特長及研究方向選擇教學專題,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這種教學方式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融社會熱點、教學難點于一體。
為此,將教學內容整合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等10個專題開展理論教學。通過課堂理論教學,提高運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2 大實踐教學力度
《概論》課教學不僅要改革理論教學,更要加強實踐教學。根據(jù)教育部規(guī)定的??茖W?!陡耪摗氛n教學學時,把64個總學時分為理論學時48和實踐學時16,理論學時為3個學分,實踐為1學分,以保證實踐教學的落實。實踐教學要發(fā)揮“三個課堂”的作用,“三個課堂”是指教室為第一課堂,校園活動為第二課堂,校外實踐活動為第三課堂。三個課堂構成了“課堂、校內、校外”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三個課堂”的實踐教學內容和形式各不相同,分別將起到不同的作用。在第一課堂中,主要形式有辯論、案例討論、演講、觀看影片等。在第二課堂中,主要結合學生處、團委和各社團開展的校園文化活動及相關專題講座、報告等。在第三課堂中,主要開展“三下鄉(xiāng)”活動、假期社會調查、志愿者活動、參觀訪問等。三個課堂側重點不同,更有利于形成實踐教學的有機整體。
3.3 課程考核方式的創(chuàng)新.教學改革除了專題教學、實踐教學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教學評價的問題,其中課程考核問題應該成為重中之重
《概論》課的考核應該打破傳統(tǒng)的“死記硬背”的閉卷考試,實行開卷考試,并且注重平時學習的考核,將學生的總成績分為理論和實踐兩部分,理論部分包含平時出勤及課堂表現(xiàn)等。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改進《概論》課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秋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專題教學模式探討[J].科教文匯,2012(9).
[2] 張海麗.論專題式教學法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中的運用[J].經濟研究導刊,201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