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潔
摘 要:在現今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解圍初中地理課堂困境的關鍵是如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地理課堂教學中,實現真正意義的高效地理課堂。這就需要從“精講多練”的教學方式、增強地理批改的實效性、按需調整教學難度、不放過每一名學生、創設情感氛圍、促進師生和諧等方面入手,促進學生緊跟教師引導,實現高效學習。
關鍵詞:高效課堂 精講多練 有模式而不惟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a)-0220-01
在現今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社會、家長的功利思想造成了包括學生在內的不重視地理學科學習的怪象;而大連市初中生升學考試中又包含了5分的地理中考折合分數,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還問老師要成績。在上述兩方面夾擊下,我們一線的初中地理教師處在一個怪圈中,那么如何解圍這種困境呢?我們沙河口區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出如下實施策略,以形成具有沙河口區特征的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為沙河口教育負責。
1 采取“精講多練”的教學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
1.1 要精備課,講求教學設計的高質量
每節課的新授時間應限定在15~20 min,教師要將過去30~35 min的內容壓縮到20 min以內,就需要吃透教材的主旨,將每節課的精華提煉出來,其實是提高了對教師備課的要求。所以教師必須改變過去吃老本的備課現狀,結合新版課標,深挖教材、凝神聚力、合理設計,突破教學重難點,才能為“精講多練”做好充分的準備。
1.2 精講什么,怎樣精講
地理學科是一門理性較強的綜合類學科,學生普遍反映比較難學,中考中,至少70分的試題在課本里是找不到原句、原話的,但是答案卻都在教材里。學生如果不理解其中的知識聯系及內在邏輯關系,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所以老師精講的恰恰就應該是“地理”里說“理”的內容,即課程標準里要求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如各種自然及人文要素的相互關系等,培養的應該是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式方法。那么怎樣“精講”呢?
(1)精講時,要結合學生的興奮點,提高趣味性
利用諸如最近的馬航失聯、烏克蘭政局、索契冬奧會等重大社會生活時事,結合七年級下冊關于《東南亞》、《美國》、《俄羅斯》等相關教學內容,積極創設情景,讓學生帶著感興趣的問題學習地理知識,才能達到學生“學會”的目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達到“會學”、進而“愿意學”了,當學生愿意學地理時,他們就更容易“學會”、更“會學”、更“愿意學”,從而形成一個學習地理的良性循環發展態勢,為高中地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通過自主學習解決簡單問題
對于教學內容中,學生自己看書、讀圖就能解決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直接做《填充圖冊》、《導航》,或者完成教師提前設計好的導學案等方式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邊學邊練,效率增高,落到筆頭的正確率就會明顯提升。
(3)精講時,要降低教學難度
對于公認的諸如經緯網定位、極地俯視圖的方向等教學難點要放慢速度,降低難度,尋求更容易讓學生理解的方法。各校都應將教學的關注點集中到本校的中差生層面上來。如果我們還像過去那樣,一上課老師的眼睛只盯著舉手的學生,只與優等生對話,那么大批的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學生就會隨著教學進度的逐步深化而徹底放棄地理學科的學習,這樣只能增大標準差,離我們努力的方向背道而馳。
1.3 重難點內容反復強化,實現“多練”
對于課標要求的重難點內容,我們要在日常地理課堂上通過自主學習、每個大問題的階段性小練習、課堂小結、當堂鞏固練習、當堂檢測等方式反復整理、反復強化,力求“堂堂清”;對于重難點集中的章節建議設置階段性復習課,打牢夯實,為初二最后的綜合復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上述“精講多練”的教學策略能夠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凸顯出來。學生參與面廣了,學會的多了,我們工作的真正意義才得以體現。
2 增強地理批改的實效性,不放過每一名學生
過去,地理老師對待批改的態度就是應付教導處的常規檢查,有的老師只是在《填充圖冊》或者《導航》上留下批改痕跡而已,根本不看對錯,所以這種形式性的批改毫無效果可言。現在,我們提倡面批面改,提出如下要求:
(1)對于《填充圖冊》和《導航》上的練習,老師在備課時要提前做,精選出具有代表意義的題目作為鞏固練習或者當堂檢測題。
老師手執紅筆,對于做得較快的孩子可以當堂批改,其余的孩子可以課后統一收交、統一批改。有的學校學生數量多,老師批不過來時,可以讓好孩子批改中等孩子的,后進生的作業老師親自批改。
(2)對于后20%~30%的學生,老師要做到心中有數,面批面改,當堂的問題當堂要解決掉。
按照上述要求逐一落實到位了,一些學校的C等(即不及格)學生就會大幅減少甚至消失。
3 遵循“有模式而不惟模式”的基本原則
由于各校的學生特征、教師的教學風格及校園文化的差異較大,所以,我們摒棄“一鞭子趕”的統一模式,遵循“有模式而不惟模式”的基本原則,不拘泥于整齊劃一的地理教學方式方法,只要因材(大到學校、年級,小到班級、學生個體)施教,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即可。
因此,對于學生素質普遍不高的學校,老師就應該在“精講”時將備課的基準點放在中等以下的學生層面,讓班級里絕大多數的學生能聽懂;“多練”時,將中考試卷中70%~80%的大眾性的最基礎的地理知識反復強化,在保證及格率的基礎上,優秀率自然也提高了。對于學生素質普遍較高的學校,老師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精講”的深度上進一步挖掘,既要解決個別后進生柴米不進的問題,又要解決好大部分學生吃不飽的問題,把握住其中的度;在“多練”上就不能反復重復同樣的內容,一節課內每一次練習的難度要有變化,達到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到的程度,平日課堂、階段性練習和初二總復習的難度就要逐步加深。
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建構的相互影響的活的共同體,不同的老師、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校文化、不同的教學氛圍等相互排列組合,教學效果千差萬別,無論哪一種組合,能夠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就是成功的。所以,我們提倡“有模式而不惟模式”。
4 創設情感氛圍,促進師生和諧
在初中地理課堂上,老師一張真誠的笑臉,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動的話語,一次真誠的交流,都會從心靈深處感染著處于青春叛逆期的未成年學生,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使教與學水乳交融、師與生互相尊重,地理課堂氛圍就會充滿民主、平等與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愿意學習地理的催化劑,有時還會因為某一突發事件中令學生滿意的教師行為而忽然間“愿意學”了,從而“學會”,進而“會學”。
所以,老師要學會從設計輕松的教學流程、學習幽默的教學表達、尋找和發現孩子們的閃光點等方面入手,努力營造和諧的地理課堂氛圍。因為,一個處處讓人生厭的老師或者課堂是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的。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只要我們根據不同的地理教學內容和學情,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定會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和開拓進取精神以及提升適合人的發展的綜合素質方面起到地理學科獨到的重要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