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夏鎮龍
風清幾許
文_本刊記者 夏鎮龍
策劃人語
官風怎樣,事關國運,更系民心。黨的十八大后,中央領導人率先垂范,反“四風”,推行“八項規定”,發揮巡視威懾力,硬招迭出,反腐加速。一批批貪腐官員跌落馬下,一樁樁權錢交易內幕公之于眾,反腐利劍直指“大老虎”。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刊文稱,當前反腐倡廉呈現出了“中央高度重視”“百姓高度關注”“貪官高度緊張”的“三高” 之勢。中國正刮起足以令問題官員膽戰心驚的反腐強風,以求遏制民怨沸騰的腐敗蔓延之勢、特權泛濫之災。
習李新政的“新風”深得民心,媒體熱捧,坊間普贊,社會普遍感受到了官方所釋放出凈化政治生態的信號。正如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所言,從過去一年多的工作可以看出來,中央的反腐工作非常突出,不僅在制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實質推進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績,是有目共睹的,提高了人民群眾對反腐的信心。誠如斯言,普通群眾確實通過所見所聞切身感受到了拂面而來的“新風”。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相當長一段時期以來積累的弊端,絕不可能 “一陣風”就能滌蕩干凈。如今,習李新政實施已經一年半,但究竟“風”清幾許,奢侈品市場生意如何,公款吃喝現象能否根絕,灰色的會所消費是否已銷聲匿跡,廣大民眾的直接感受又是怎樣的,諸如此類直接或間接反映官場權力、官員作風的問題,雖然民眾給予了普遍向好的評價,但離“高分”甚至“合格”仍有很大差距。顯然,只有讓民眾真正感到“清風”拂面成常態,讓官員不再因權力回歸本位而嘆“官不聊生”之時,民眾才會心悅誠服地對政治生態、社會風氣打出“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