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耀東
安倍“美麗謊言”的政治圖謀
呂耀東
為了恢復所謂“民族自信”,以安倍為代表的保守勢力認為,承認日本軍國主義侵略和殖民歷史并一再地向亞洲國家謝罪是“自虐”行為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其執(zhí)政一周年之際悍然參拜供奉甲級戰(zhàn)犯的靖國神社,引起國人極大憤慨。回顧過去的一年,安倍忙于修憲、“擴軍”,更忙于針對中國不斷地挑釁。進入2014年,想必野心勃勃的安倍會繼續(xù)他的政治右傾化行為,竭力實現(xiàn)其個人政治野心。
安倍作為二戰(zhàn)后出生的首相,曾經被外媒評論為“是變化中的日本的象征和代理人,他顯然是這一代滿懷豪情的民族主義領導人的先鋒”。在以安倍為代表的日本戰(zhàn)后出生的政治家們看來,“日本應該具有一個‘正常國家’所擁有的權力、特權和責任,他們希望日本修改其戰(zhàn)后憲法,使國內的體制順應新的國際角色”。
在日本的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層面,安倍想要建設“一個有自信的國家”,繼續(xù)堅持“正常國家化”道路。安倍曾在“新世紀的首相宣言”中說:“安倍內閣一旦成立,將要向國民直率地闡明要建設一個什么樣的國家,我所追求的是‘一個有自信心的國家’”。他還表示,要讓日本人“對自己的國家充滿自信和驕傲”,“對日本歷史、文化有一種驕傲感”。
這樣美麗的謊言背后卻是對于日本軍國主義侵略和殖民歷史不加反省的“肯定”和翻案。為了恢復所謂“民族自信”,以安倍為代表的保守勢力認為,承認日本軍國主義侵略和殖民歷史并一再地向亞洲國家謝罪是“自虐”行為,將會影響日本的“國際形象”,妨礙日本成為“政治大國”。因此,日本政府屢次審定通過篡改歷史的教科書,導致日本國內淡化、否認甚至美化侵略歷史的極端民族主義思潮不斷蔓延滋長,遭到中韓等日本軍國主義受害國的強烈抗議和譴責。二戰(zhàn)后,日本“侵略和掠奪別國和民族”的國家對外職能被部分奪取。為了恢復日本因侵略他國“喪失”的部分國家對外職能,成為所謂“正常國家”,否認軍國主義侵略歷史、制造與鄰國的領土糾紛、修憲等言行就成為安倍等保守主義政要謀求的政治與外交主題。
安倍的個人政治野心突出表現(xiàn)在,力求修改“和平憲法”第九條規(guī)定的日本永遠放棄戰(zhàn)爭手段以及不擁有交戰(zhàn)權,致力于實現(xiàn)自民黨建黨以來“自主制定憲法”的目標。自民黨建黨精神之一就是倡導“制定自主憲法”,自主制定憲法可以說是“自民黨存在的價值之一”。因而“修憲”已經成為自民黨的宿命、安倍的畢生追求。安倍上臺后,推崇“強國論”,主張修改和平憲法,擺脫戰(zhàn)敗國形象,使日本成為“真正自立”、“自信的國家”,立志要在任內確立“新憲法”。其具體“修憲”步驟有二:一是重新解釋憲法,使日本能夠行使“集體自衛(wèi)權”;二是著手具體修改和平憲法。在安倍看來,“修改憲法是恢復獨立的象征,也是具體手段”。也就是說,“修憲”是日本成為“正常國家”、政治與軍事大國的關鍵所在。安倍立志要制定一部“新憲法”,正是要完成其外祖父——二戰(zhàn)甲級戰(zhàn)犯岸信介尚未完成的政治使命,通過繼續(xù)修憲和“擴軍”,實現(xiàn)日本的“正常國家化”。
在日本對外戰(zhàn)略及政策層面,安倍要使日本“起到領頭作用”,實現(xiàn)政治軍事大國既定目標。具體來說,日本要通過日美同盟的“對等性”、改善亞洲外交和繼續(xù)“爭常”,謀求發(fā)揮大國主導作用。安倍在“新世紀的首相宣言”中露骨地宣揚:“外交的目標就是要保護國家利益”,“我們應該保護日本的國家利益,這是理所當然的。”這說明安倍表面標榜“基于國際協(xié)調的積極和平主義”,實則行保守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的外交政策。安倍希望通過全新的外交策略,實現(xiàn)日本的“正常國家化”,加快實現(xiàn)日本政治軍事大國化的步伐。安倍這一系列保守主義政策,應引起亞洲及國際社會的普遍質疑和警惕。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
責編/劉建 美編/李祥峰
●欄目負責人:劉建 ●聯(lián)系方式:cvx555888@163.com